晏祖普
摘 要: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老師上課教,課下批改作業;學生上課聽,課下做作業。多少年來一貫制,教學改革的熱門課題是如何改進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等;特別是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作業批改;批改方式;有效性
一、有效的初中數學作業批改方式
有效的初中數學作業批改方式是在結合傳統的方式和教學實踐研究的基礎上自主建構的一種綜合型的作業批改方式,既包括全批全改從而發揮其全面了解學生的優勢,又包括其他的作業批改方式從而彌補全批全改方式的不足,并且以其特有的優勢有效地發揮其教學功能的有效的初中作業批改方式。
(一)自我批改。自我批改是指教師把收齊的學生作業瀏覽一番以后,與詳細答案(包括必要的解題步驟、過程或某些提示)一起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對照答案改正自己的作業,并在作業本上寫出有關體會或疑問。教師把學生的疑問進行統計,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習題講評。
(二)分組批改。分組批改作業是指不同水平的學生安排在一起,組成一個小組,上課前5分鐘由教師提供參考答案,小組內互相批改,并把典型范例題批改的情況向老師匯報。這種批改方式徹底扭轉了傳統的學生寫、教師改的局面。學生人人都動手、動腦和動口,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符合整體效應的原理。
(三)當面批改。所謂當面批改就是教師把作業收齊后,根據學生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和心理差異等,找某些特殊的學生來當面批改其作業。針對學生的知識差異,為了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對教學中的重難點練習,做到人人過關,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面對面地批改作業,及時地指出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并要求學生馬上改正。
(四)精批細改。這種批改方式是教師把作業收齊以后,不是對全部作業作詳細批閱,而只對部分學生的全部作業或是全體學生作業的一部分題目或一部分學生作業的部分題目進行詳細的批改。這種方可以了解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看他們是否對所學知識都已掌握,以便對他們進行分類輔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五)評語批改。評語批改是教師與學生不見面的交流,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教師批改學生作業,不僅可以督促學生的學習,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有經驗的教師把作業批改作為師生感情交流的極好機會,作為培養學生自信心的好途徑。在作業批改中,學生可以感受到老師的學識和修養,體驗到民主的氛圍、平等的交往和進步的快樂。
二、傳統的批改作業方式
所謂傳統的批改作業方式是指單一地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這對于學生明確答案毫無疑問是很好的,但是對于教師來說,卻耗費了他們大量的寶貴時間,致使他們整日埋頭于作業堆里而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教材、去學習教學理論,從而影響了教師的自我提高。目前,作業批改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反饋時間過長。作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前一次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初步的了解。通過作業的及時批改,可以得到大量的反饋信息,從而知道課堂上自己哪些知識點學得比較牢固,哪些知識點掌握得不是很牢固,以便能及時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及時改正和強化作業中的錯誤。這也就要求能在最短的時間里對作業做出反饋。
由于當前教師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尤其在我們初中數學老師,學生正處于高峰期,而師資配備又跟不上,多數教師身兼兩個班級的教學,如果對數學作業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業批改的周期過長,反饋時間短則一兩天,多則為三四天,長的竟達一個星期。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正確的得不到強化,錯誤的得不到及時改正,實際上已經失去了批改作業的信息價值,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
(二)反饋信息量過小。由于教師教學負擔過重,所謂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點水”一般,簡單劃上對、錯號,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給每個學生的作業認真評論或改正,學生缺乏一種新鮮感,因此往往教師精心批改的作業發到學生手中以后,學生連看都沒看一眼就扔到一旁去了,根本達不到預期目的。等作業發下,學生看到的只是對錯號,卻不明白錯因,如此反饋,信息量過小,作業利用價值不大。
(三)糾正措施不力。由于作業的批改周期較長,信息反饋不及時,作業返回到學生自己手中時,知識已學了幾天,加上課業負擔比較重,大部分學生根本沒有時間去重新復習舊課以及校正作業中所存在的問題,這樣就又開始做新的作業了,從而形成了知識問題的遺留,錯誤的繼續。
而對于這種情況,老師又沒有辦法去彌補,就會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
(四)價值體現不充分。有的教師為了便于批改,片面追求作業的“質量”,應付學校檢查,多讓學生做一些訂正過的習題,甚至是抄寫例題,對學生來說,只是進行了知識的“搬運”。盡管也能使學生掌握一些知識,卻不能讓學生全面地去鞏固所學。有的教師因教學任務的繁重,在作業批改中只批一個簡單的“閱”或“查”字,學生們拿到作業以后,學習熱情大減。在下次作業中干脆以抄襲應付了事,這樣使作業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功能。
教師利用數學作業批改這個環節,因材施教,架起一座溝通教學雙方的心靈之橋,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無論是從情感上還是從知識上都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不管什么層次的學生都喜歡上數學課,覺得數學好學,使學生的個性和潛能都得到充分的挖掘,促進了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