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明東
摘 要:初中物理課堂需要教師改變“低效”的課堂教學現狀,從課堂教學要符合學生實際,靈活使用教學方式方法,整合課程資源等方面打造有效課堂。
關鍵詞:物理;有效;方法;整合
探求和實踐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名教師的使命,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不難發現,有的教學要求偏離學生實際,偏高了學生理解困難,打擊了學習興趣;偏低了,學生收獲不多。有的物理教師語言表達不清晰,課堂教學目的不明確。還有的教師缺少實驗、實物等感性材料的刺激,學生的積極性難以調動。加上教學方式單調,缺少課件、動畫、視頻等輔助教學。課程整合意識差,拘泥于教材,教師的創新意識差。過于注重模仿練習,缺少變式訓練,過于注重結果,不注重思維過程分析。以上種種都成為“低效”初中物理課堂的原因所在,如何打造有效的課堂,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
有效教學的核心理念是關注學生的單位時間內的收獲。無論任何教學方法、手段、技術都是圍繞學生的學習進行的,只有喚起學生的積極響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有收獲。所以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第一步就是看課堂教學是否切合學生實際,是否在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上開展教學;教學的內容、難度是否切合學生認知水平、心理特點。只有切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求,教學才可能有效。教學設計、教學風格更加切合學生原有認知水平、難度適合學生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打造有效的課堂教學。
二、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曾經做了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的調查,其中有一項是:你喜歡什么樣的教學形式。調查結果占前幾項的分別是:物理實驗、演示實驗、觀看教學視頻、動畫,最不喜歡的是老師照本宣科、反復練習。現在很多教室都配備了多媒體教學平臺,為教學提供了一件有效的教學利器。多媒體課件做得好,對教學的輔助作用很大。如在《大氣壓強》一節教學中,授課教師的課件中其中有抽水機、離心式水泵原理動畫演示、做托里拆利實驗的教學視頻等,讓學生自己上電腦操作觀看,把一些細微不易觀察的、課堂上不能做實驗的教學內容,通過課件形式講清原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難點。又如在進行歐姆定律復習教學時,由于探究導體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對初中物理來說很重要,但因為時間關系不可能重新做實驗,就利用平臺做仿真實驗;在復習平面鏡成像時,利用平臺放映實驗視頻。通過多媒體輔助,較好地解決了總復習時時間較緊,不可能重做實驗的問題,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實踐表明,適當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把抽象的講解、說教變成動態的圖像、視頻,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增大了課堂容量,還能讓學生更愛學、樂學,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學會進行課程整合
“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質量地整合教材,是一堂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如《浮力的應用》的一課,教師較好地利用了受力分析圖來處理浮沉問題,如上浮,學生畫出受力分析圖以后,教師繼續問,那上浮的最終結果會是什么,引導學生利用二力平衡知識進行分析,得出漂浮時浮力與物重相等的結論,進一步追問,怎樣用實驗來進行驗證呢?等等,其教學的特點是將前后知識進行整合,讓學生不僅學習本節知識,同時很好地應用了以前所學知識:受力分析、二力平衡等,兩者相輔相成,課堂教學的效率當然很高。同樣的教學內容,有的教師是從讓學生體驗怎樣讓雞蛋浮起來這個實驗開始,從而認識浮沉的條件及其應用,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也很好。二者成功的一個共同原因是沒有完全照搬教材,而是將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很好地詮釋了變“教”教材為“用”教材的課程理念。
四、注重能力培養和思維訓練
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終身發展所需要的能力,其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常言道:“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在學生所要解決的問題有了必求通、口欲言時才啟發、誘導。教師應積極創造這種“憤”、“悱”的情境。可讓學生通過參加一些活動產生問題,激發思維,如開展搶答、操作競賽等。物理分塊復習時可設計為:a、物理現象;b、用原理、概念等分析產和現象的實質;c、各現象之間的聯系。這種方式能訓練學生對比歸納、概括歸類等能力。
物理題中的創新與應用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平時訓練時,教師可以采用分析、推理的方式,使學生形成解答此類題的思維能力。如用控制變量法探究“某物理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題型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提出的猜想,控制不研究的因素而改變探究的因素多次實驗,根據現象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又如解決綜合應用題時,可以培養學生從問題入手,分析要求的量與哪幾個物理量有關,而這些物理量的獲得在題中條件中是否直接可以得到,不能直接得到就應分析條件,再運用所學生知識間接獲得,從而達到最終解決問題的目的。注重學生聯想,培養學生概括思維力,由“定勢思維”訓練轉為“思維遷移”訓練。如: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用公式表示為 ?=?m/v,但它不因m、v的改變而改變,訓練時我們可以把電阻、比熱容、熱值等聯系起來進行訓練,使學生通過類比遷移得出正確的理解。
以上是筆者從近幾年的教研聽課和教學實踐中總結得出一點粗淺看法,不全面或不當之處還請各位同行指教。“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無法之法,是為佳法”。無論如何,教學是有法的,是有規律可循的,只要我們善于學習,善于反思,就一定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有效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