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曉華
摘要:事業單位從事的是管理社會秩序、維護國家穩定、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最終實現為民造福和國家繁榮昌盛的工作,所以說事業單位管理的好壞事關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涉及其日常運行過程中的相關費用,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有利于促進事業單位辦事效率的提升,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但是我國一些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存在諸多不規范的地方,嚴重影響事業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我們通過對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存在的不規范之處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完善對策。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即聘用專業的會計人才,對事業單位日常運行所產生的財務費用進行會計核算、會計審查和會計監督。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會導致事業單位會計信息失真,會嚴重影響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會影響事業單位很好的發揮服務社會的作用,甚至影響我國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然而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可以有效的提升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處理的質量,可以不斷的增強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可以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監督制度,最終實以管理會計的理念促進事業單位加強單位自身的管理。因此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事業單位的領導、財務人員以及各科室人員應當齊心協力,努力完善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促進單位管理的不斷完善。但是我國一些事業單位在會計基礎工作中存在人員聘用和任用不規范、會計核算過程不規范以及會計監督和績效評價不規范等問題,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很好的完善事業單位自身的建設。所以我們接下來通過對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規范行為進行深入的剖析,提出相應的改進意見,以促進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
一、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中的不足之處
(一)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素質不高
事業單位在會計基礎工作中所表現出的不規范行為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素質的低下。第一,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大多是以前舊體制下的老員工,他們對于會計信息的處理不夠重視,僅僅從事的是出納的工作,且對于會計信息的處理較為粗糙,專業化程度不高,無法對會計信息進行完善的梳理,造成會計信息的不準確;第二,事業單位由于大多缺乏審計機構的審計,僅僅由地方審計局進行審計,所以在會計信息處理過程中員工可能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與領導勾結隨意的篡改財務數據,使得會計信息失真。
(二)會計核算方法、核算過程不規范
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存在核算方法不當、核算不準確的問題。一是事業單位會計賬簿的管理較為混亂,記賬較為隨意,沒有建立科學高效的方法對會計信息進行管理,更談不上利用會計電算化來處理會計信息,核算方法較為落后,二是在財務數據處理過程中,對于預算資金是否落到符合預算要求的審核存在不足,預算資金的實際用途和會計憑證不相匹配,但是審核卻通過了,使得記賬、對賬及結賬沒有統一;三是事業單位對于會計憑證和財務數據的處理效率較慢,工作效率低下,導致會計信息的滯后,無法促進事業單位管理工作的完善。
(三)缺乏相應的監督控制制度
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缺乏監督,單位也沒有建立監督控制體系。第一,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缺乏外部監督,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均是由地方審計局完成,沒有雇傭專門的會計事務所進行審計,而審計局與一些事業單位存在平行和互相牽制的關系,導致審計不嚴,審計工作難以開展;第二,事業單位缺乏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沒有建立專門的內部審計小組定期對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和財務數據進行審計,導致監督不力,從而使得會計信息缺乏準確性;第三,由于事業單位的領導權力較大,敢于得罪的人較少,所以事業單位對于領導的經濟責任審計是確實,無法對領導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可能無法及時發現領導的貪污腐敗行為,導致會計基礎工作缺乏準確信以及會計信息失真。
(四)會計基礎工作績效評價體系的缺失
對于會計基礎工作是否規范的績效評價可以有效的發現會計基礎工作中的不足,并倒逼會計基礎工作不斷改進。然而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缺失,主要體現在:一是沒有建立會計基礎工作過程中相關的考核指標,無法對會計基礎工作進行考核;二是沒有采用較為合適的績效考核方式,導致績效考核缺乏實用性,無法對會計基礎工作的改進起到促進作用;三是在績效考核過程中也存在徇私舞弊的行為,導致績效考核準確性和權威性確實,不利于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
二、規范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
(一)全面提升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素質
全面提升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素質,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通過校園招聘方式從各大財經院校引進高水平、專業化的會計專業人才,在日常的會計基礎工作中發揮現代會計和管理會計的理念,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對于舊體制內的老員工,通過培訓加強其對于會計處理方式的學習,增強其會計信息處理的專業化程度,并且通過宣傳教育使其重視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其次,通過法制宣傳教育,告知財務人員隨意更改財務數據的嚴重后果,并在財務部門內部建立互相檢查的制度,發現同事準備進行財務造假及時提醒,若發現財務造假行為發生,則通過法律的手段進行嚴厲處置。通過以上方式提升財務部門的整體素質。
(二)規范會計核算方法和過程
規范會計核算的方法與過程,首先,建立專門的財務信息管理室,對于日常發生的財務數據、信息進行細致的梳理,嚴謹的進行賬目的紀錄,并且在事業單位推廣會計電算化,使得會計核算方法更加準確、高效;其次,對于預算資金的審核應當嚴格遵照年初的預算報表,將預算報表所要求的資金使用途徑和資金的實際使用途徑一一對應,不允許擅自變更預算資金使用方式和使用數額的現象發生,一經發現嚴格處理,做到記賬、對賬和結賬的全面統一;最后,事業單位應當及時處理日常運行中產生的財務數據,并對財務數據進行科學的處理,以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并進行糾正和改進,保證會計信息的時效性,以促進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
(三)完善會計基礎工作的監督控制體系
監督控制體系的建設可以有效的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也有利于會計基礎工作的完善。第一,雇傭會計師事務所定期對事業單位的會計信息進行審計,發現其中不合理的甚至是違法的財務指標,并對財務部門人員予以警示,讓其意識到自工作的疏漏,進而規范自己的行為;第二,雇傭會計師事務所協同國家紀檢委不定期對事業單位領導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對于發生重大經濟問題的人員予以法律制裁,避免由于基層員工不敢得罪領導而造成的會計信息失真;第三,事業單位應當完善自身內部審計體系的建設,成立獨立于各科室的內部審計小組,不定期對單位的各項財務數據以及任何一個人進行審計,實現會計信息的日常監督控制,促進會計基礎工作更加規范。
(四)建立和完善會計基礎工作的績效評價體系
績效考核體系的完善,一是通過對基礎會計工作的充分了解,在此基礎上科學的構建績效考核指標,使得考核指標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可以很好的對會計基礎工作是否規范進行考核和評價;二是采用較為全面、科學的績效考核方法,使得績效考核的實施可以真正做到對于會計基礎工作的評判,并可以通過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促進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的不斷完善;三是在績效考核過程中應當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杜絕一切不合規的行為,對于徇私舞弊行為進行嚴肅的處理,確保績效考核的權威性和發揮績效考核的指導促進作用,最終促進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更加規范。
三、總結
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時期,規范事業單位的基礎會計工作有利于事業單位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周云秀.事業單位會計基礎規范問題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09).
[2]于晶.淺談事業單位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管理[J].新經濟,2015(14).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磨盤山水庫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