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漪 張煒
【摘要】本研究以中國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利用調查問卷法證明音樂訓練程度和中國大學生英語水平之間的相關性,隨后通過具體實驗驗證音樂影響對中國大學生詞匯學習的作用。結果表明:1.音樂訓練與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之間確實存在正相關,且其相關性主要顯現在音樂訓練與大學英語四級左右的英語水平之間。2.適度音樂訓練會提高中國大學生詞匯測試的成績。本研究的成果不僅具有重要科研價值,還對中國大學英語學習與教學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音樂訓練 英語學習 相關性
一、研究背景與目的
語言學習和音樂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得到國內外研究人員的密切關注。此前國內的多項研究成果表明:音樂訓練程度與英語聽說能力具有相關性。然而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語學習的語音和聽力領域,詞匯、語法或其他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方面并未得到足夠關注。因此,本研究在驗證音樂訓練與中國大學生英語水平的相關性之后,著眼于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方面——詞匯學習,通過具體實驗來探究適量音樂影響與中國大學生的詞匯測試成績是否具有聯系。本研究旨在為音樂和語言學習相關性領域提供實證依據,填補該領域在詞匯學習研究方面的空白,同時也為中國大學的英語教學提供啟示,為自愿提高英語成績的中國大學生提供建議。
二、研究過程與分析
1.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問卷的目的是獲取中國大學生英語水平以及他們的音樂訓練程度之間的關系,另外也為了調查中國大學生群體對該課題的認識。
本次問卷調查以線上發布問卷的形式,共設置15題,調查對象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為主的共197位大學二年級及以上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其中91位對象接受過程度不一的音樂訓練,另外106位對象未接受過任何音樂訓練。調查內容為對象的音樂訓練程度、最近一次英語期末考試、大學英語四級和六級的成績以及他們對本課題的認識。需要詳細說明的是:1)本研究從四個方面綜合分析對象的“音樂訓練程度”:第一點是音樂訓練接受情況,從“完全沒接受過音樂訓練”到“會演奏樂器,并且接受過聲樂或其他形式的音樂訓練”,共分為5級;第二點是接受音樂訓練的時間(單位:年);第三點為獲獎(音樂類)情況;第四點是日常接觸音樂的程度,同樣從“完全不接觸”到“幾乎每時每刻”,分為5級。本研究綜合考慮以上四點,以得出一份科學嚴謹有效的“音樂訓練程度”數據。2)特別選取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是為了排除英語專業學生相對較高的英語成績影響研究結果的可能性。
在數據收集之外,本項目調查了這些調查對象對于本課題的認識程度。近55%的調查對象不認為音樂訓練與中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之間存在明顯關系。剩下的約45%的調查對象雖然認為音樂訓練與他們的英語學習之間有一定的關系,但其中仍有35%左右的對象認為音樂訓練對他們的英語學習有消極影響或不清楚。這個調查結果一方面證明了大眾對本研究的認識不足,另一方面說明了本領域的研究和實踐意義重大。
以下是具體數據分析:
1)學生的音樂訓練程度與他們的英語期末成績具有顯著相關性,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呈現出顯著相關,相關系數為0.211,即兩者呈現出弱正相關。(見表1)
2)學生的音樂訓練程度與他們的大學英語四級成績具有顯著相關性,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呈現出顯著相關,相關系數為0.175,即兩者呈現出弱正相關。(見表2)
數據分析表明,就197位調查對象而言,音樂訓練程度確實與他們的英語水平呈正相關。具體表現為音樂訓練程度與大學英語四級難度左右的英語測試成績有一定相關,但一旦難度提高到大學英語六級,就失去了相關性。總體來說,音樂訓練程度更高的中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也相對更高,然而這種優越性只體現在大學英語四級及以下的水平范圍內。
2.實驗。由于條件限制,本研究無法安排全體實驗對象接受一段時間的音樂訓練,于是將音樂訓練與英語學習的范圍加以縮小,集中研究音樂影響對中國大學生詞匯學習的作用。選此方向的原因是:音樂影響,顧名思義就是用音樂對實驗對象進行影響和熏陶。音樂影響是音樂訓練的初期表現。而詞匯學習是中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極其重要的環節。如果能驗證音樂影響與中國大學生的英語詞匯學習相關,那么就證明了音樂訓練與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相關性。
本次實驗的測試內容為記憶英語專業八級詞匯中的中低頻詞匯。選取這個范圍的詞匯的目的在于減小實驗對象對于某些單詞已經具有認知的可能性。實驗對象為上海某大學2013級(實驗時為大學三年級)非英語專業的40名學生。其中受過音樂訓練和未受過音樂訓練的學生人數相當。特別選取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是因為排除英語專業詞匯學習固定時間和水平帶來的影響。實驗方式為:利用兩份難度相當(提前經過測試,確保難度基本一致)的測試卷,對同一批共計40名實驗對象,相隔兩周進行2次測試。測試具體方式為:分發單詞記憶表格(共20個單詞,項目包括單詞正確拼寫形式、音標、詞性、至少3條含義),5分鐘后收取記憶表格并發放測試表(填出空格內的英文單詞或至少一條對應中文含義)。在兩次測試之間,對這一批對象進行音樂影響(每天為其播放古典純音樂40分鐘,持續兩周),在此期間他們的日常英語學習時間保持不變。探尋兩次測量成績的變化。
我們將每個實驗對象的兩次測量樣本數據錄入,一一對應,整理分析。以下是T檢驗結果:
從成對樣本T檢驗結果看,40名學生在接受音樂訓練后,后測成績較前測的均分提高了1.475分,T檢驗的Sig值為0.000,小于0.05,說明實驗對象在接受音樂影響后,他們的英語后測成績與前測成績相比,呈現出顯著差異,即說明音樂訓練對實驗對象的英語成績產生顯著影響。
實驗結果證明,兩周的音樂影響(局限于古典純音樂)確實對實驗對象產生了顯著作用,其詞匯測驗成績得到顯著提升。由此可見,音樂因素對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的作用不僅體現在聽力和語音方面,在詞匯學習方面也有一定影響。
三、研究結論與啟示
1.研究結論。首先,音樂訓練與中國大學生的英語學習之間確實存在正相關。音樂訓練的對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的作用主要顯現在大學英語四級左右的英語水平,一旦上升到英語六級難度,其作用就基本不存在了。其次,適度音樂影響會提高中國大學生詞匯學習的效率。音樂不僅會對中國大學生的聽力、語音能力有所影響,其在影響詞匯學習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小覷。最后,通過調查,中國大學生群體對本研究的認識存在偏差。
2.啟示。近些年,我們能在中國大學的英語課堂上看到越來越多的音樂元素,然而由于學生與教師群體的認識偏差,以及中國大學教育環境下考試制度的制約,音樂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運用困難重重。本研究以及前任的多項研究證明音樂對中國大學生英語教學大有裨益,它的益處不僅體現在激發興趣、調動情緒上,還體現在提高英語學習效率上。
從中國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角度來說,根據研究結果,如果自己的英語水平在大學英語六級水平之下,可以嘗試通過音樂訓練的方法來促進自己英語水平的提高。
從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角度來說,英語教師可以利用課前與課間的時間播放古典純音樂,或是有意提醒學生多接受音樂影響,以提高學生的詞匯學習效率。另外,英語教師還可在詞匯教學環節中融入音樂因素,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增加詞匯教學的效果。音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需要廣大英語教師共同研究與實驗,以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不斷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丁天華.音樂素質與英語聽說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2]裴正薇,丁言仁.音樂能力影響中國大學生英語語音能力的實證研究[J].外語界,2013,(1).
[3]江園.音樂元素融入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5,(3).
[4]臧英材.中國學生音樂天賦和二語語調表現的相關性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2,(7).
[5]周新新.音樂助我教英語[J].輔導員下旬刊(教學研究),2015,(8).
[6]習習,高軍.音樂能力影響中國研究生英語語音能力的實證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6,(1).
[7]裴正薇.音樂智力對英語聽說的影響[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03).
[8]周曉燕.音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和應用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
[9]江園.音樂元素融入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5,(3).
作者簡介:蔣文漪,女,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3級英語師范(本科)專業學生。
導師簡介:張煒,英語語言文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擔任英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專業四級測試教學,以及學校的文修課程(歐美流行歌曲欣賞和英語寫作突破課程)教學。在科研方面,成績良好,發表過較多的譯著并有論文和教輔書籍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