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巧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大學生教學中越來越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學中的關鍵,本文主要分析了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創新性的發展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
中圖分類號: G79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2-96-2
0 引言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教育方法,來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從而實現教育內容和教育目標,為了更好地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需不斷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創新過程中,需結和目前社會發展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方法創新,同時,掌握大學生的特性,加強其自我監督、自我教育的管理力度,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
1 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特點
1.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須具有針對性,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以及大學生的特點
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思想,以及現實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這就要求我們對現在大學生的特征進行全面的掌握。現在的大學生大部分的心態都比較積極、樂觀,不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他們都是向上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提高了大學生的個人意識和競爭意識,其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也逐漸向多元化轉變,大學生新時代性的特征已明顯突顯出來。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綜合考慮大學生的特征,并全面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以準確地把握他們的利益需求、困惑點、興趣點等,從而有針對性的采取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另外,全面了解時代的發展變化對大學生造成的影響。時代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思想不斷豐富,這不僅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同時,也使其面臨著挑戰。
1.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具有科學性,以符合現代網絡化、信息化發展的需要
2l世紀是一個網絡信息化的時代,它推動著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來說,網絡雖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但同時也使其面臨著各種的挑戰。網絡信息的特點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傳播內容各式各樣、且覆蓋范圍較廣、傳播速度快等,所以,在網絡化的背景下,東方文化、西方文化以及現代文明、傳統文明等,都會在不同程度上的影響大學生,在這些廣泛的信息中,大學生有可能會吸收合理的內容,也有可能會被一些不良信息所影響,致使其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受到影響,所以說,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會面臨嚴峻的挑戰,且復雜程度更高。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時,老師應采取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并對網絡中的各種思想文化進行正確的引導。
2 存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問題
2.1 平等性理念不足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大多是學生被動地接受,其教學內容往往比較枯燥、乏味,并且教育理念比較落后,因此其教學質量不佳,隨著新時代的發展,由于網絡信息的廣泛覆蓋,以及飛快的傳播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對于現在的大學生而言,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為其所接受。
2.2 重“群體”輕“個體”
在新時代快速發展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經不能與之相適應。大學生素質結構受現在教育、人的主觀能動性、環境以及自身條件的影響,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灌輸方式教學,缺乏因材施教,其在教學中通常是采取開會、學文件等形式,沒有結合學生的不同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現代大學生的需求。
2.3 教學枯燥、死板,缺乏多樣性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是一味的“灌”,因此,在其教學中出現了不負責任、不求實際效果、不講藝術、不分對象、不分條件等,比較混亂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灌輸式的缺點越來越明顯。但是強硬的灌輸模式在特殊的環境條件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單一的使用該方法,可以采用間接式灌輸、溫和式灌輸等其他方法。為了更好地將社會或社會群體所形成的道德觀念、思想觀念以及政治觀念,傳輸給現代大學生,提高思想政治教學質量,需采取多樣性的教學方法,不能一味的強硬的灌輸。
2.4 民主性意識不足
在教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老師通常是占據著主導地位,忽視了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其教學方法通常采取的是一種比較對立的關系,如:“我說你做”的“說做”式、“我令你止”的“令止”式、或“我講你聽”的“講聽”式等教育方法,這與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完全是相違背的,嚴重制約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3 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
3.1 建立正確的引導機制,幫助大學生樹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的正確理念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采取表揚與批評的機制,要多表揚大學生,以激發其積極性、主動性,使其不斷自我調整;第二,采取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的方式,多在精神上鼓勵給大學生,使其不斷完善自身的內在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第三,采取正反面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以正面教材教育大學生,并樹立模范榜樣,以正確引導大學生的行為動機。
3.2 創建和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加強建設大學生自治組織
以高校黨委、團組織為領導,建立大學生自治組織,并堅持“服務自我、自我發展、自我運行、自我組織、自我管理”的原則,該組織主要以學生會和學生社團為主。在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同時,加強建設學生自治組織,以為大學生創建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全面培養和發展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3.3 通過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大學生優良品德和行為習慣,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途徑
實踐活動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特殊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幫助大學生明辨真善美與假惡丑,提高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想覺悟;能把大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做到知行統一,形成優良品德和行為習慣;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對社會的適應力。從大學生實踐活動形式來看,它貫穿于大學生的日常學生和生活中,因此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途徑也應該與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結合起來,把解決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思想問題與解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實踐、娛樂中,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思想政治教育常態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生學習和生活之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3.4 優化高校校園環境,創建和諧校園文化,為大學生全面發展提供可靠保證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在特定的校園環境中創造的與社會和時代密切相關且具有校園特色的人文氛圍、校園精神和生存環境。優化高校校園環境,創建和諧校園文化對于大學生全面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優化高校校園環境需要政府和社會、學校、學生共同努力來實現。創建和諧校園文化,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原則,以培養“四有”新人為目標,不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不斷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進”工作,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校園文化建設,引導大學生自覺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做到“環境熏陶人”、“環境感染人”和“環境影響人”,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4 結語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其主體對象即是大學生,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在教學中,應采取多樣性的教學模式,并拓寬信息渠道,以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老師應綜合考慮大學生的個性特征,了解其實際的心理需求,多與大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以全面掌握其思想,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參 考 文 獻
[1] 黃志斌.當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2:133.
[2] 史向軍,張瓊.“90后”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3(1):72-75.
[3] 尤春陽.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才智,2012(18):31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