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玲
摘 要:隨著新媒體的出現網絡黨建成為傳統黨建工作的拓展和延伸,為基層黨組織開辟新的工作空間,新媒體時代高校黨建工作得到相關學者與黨建工作者的關注并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得到良好的成效,這有利于高校黨建工作更加有效開展,對占領網絡意識形態的陣地有重要戰略意義。該文將從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建工作現狀及新媒體環境下黨建工作創新的思路兩個方面總結歸納新媒體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相關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 高校黨建 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D2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3(b)-0126-02
伴隨網絡和數字技術的裂變式發展,信息化和全球化已成為當代世界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新媒體的廣泛應用正悄然改變著傳統輿論生態,這給高等黨建工作的發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新媒體具有極強的輿論生發力,能使大量社會熱點在短時間內生成、發酵并擴散。從意識形態領域看,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對新媒體的主流掌握與利用發展,將直接關系到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在新媒體時代高校黨建工作新模式已得到了相關學者與黨建工作者的關注,在發揮新型主流媒體方面進行大膽、積極的探索實踐。目前學者們主要從新媒體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現狀及新媒體環境下黨建工作創新的思路包括高校黨員培養、黨建工作隊伍建設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
1 關于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建工作現狀
新媒體的出現使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利更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在QQ群、SNS網站、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中,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正發生顛覆性的變化,學術界對新媒體的發展對高校的黨建工作的影響觀點比較一致,認為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大學生黨建工作身處于極其復雜的網絡環境。新媒體的發展,在給高校黨建工作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了發展的機遇。
挑戰主要表現在,媒體的開放帶來了思潮的多元交錯,直接加大了工作難度;新媒體依托互聯網和各類移動網絡終端而存在,相比于傳統媒體有限的信息資源,新媒體則可以稱為一個巨大的信息庫,信息呈現極大的復雜性。不僅如此,網絡信息與生俱來具有突發性和易于擴散的特性,特別是在突發事件中,人們使用頻率會明顯提高。對著如此龐大的信息對受眾來說,如何提高信息的辨別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
機遇則是新媒體技術在傳播效果和傳播范圍上的優勢,易使黨建工作出新出彩。“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媒體便捷的操作,隨時隨地信息發布和信息獲取的便利條件,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實現提供了可能,為黨建工作者占領學生思想陣線提供了幫助。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這種便利條件,使得思想活躍的大學生可能獲得比以往更為廣泛、更為龐雜的信息和知識,其思想更容易受到形形色色的信息和文化的影響。”[1]在新媒體時代引導學生辨別及接受正確的思想引導,完成培養人才、服務社會、知識創新的任務為促進高校黨建工作的科學發展提供了思想保證和組織保證。
在高校網絡黨建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仍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正如范鴻飛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建工作的現狀及對策》中指出的目前“高校黨建工作方式方法滯后于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黨建工作成效受制于新媒體海量信息的監管難度以及高校黨建工作人員運用新媒體技術的水平能力有待提高”。[2]因此,在實踐中,首先,要意識到網絡的開放性和交互性的特點,通過網絡黨建,擴大黨建教育的覆蓋面。其次,要加強黨建工作隊伍建設,開展新媒體技術培訓,提高黨建工作人員技能。
2 關于新媒體視域下黨建工作創新的思路
20世紀90年代中期,全球教育信息化浪潮和網絡教育風暴來臨,隨之而來的是現代媒體技術在高校學生黨建中的應用。新媒體在高校黨建工作的應用開辟了高校黨建工作的網絡陣地,鞏固了網絡環境中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形態地位。學界普遍認同新媒體能豐富黨建的內容、加強黨員教育與管理,使黨建工作能邁向高峰。目前高校黨建工作中創新的內容包括理念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和方法創新等方面。
理論創新方面,高校工作的順利開展要有正確的理論指導。科學發展觀作為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與發展,高校黨建工作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出現的困難與挑戰,應以科學發展觀在指導思想。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建工作很難再適用過去陳舊的工作方式與思維習慣,必須進行理念創新。在進行黨建工作時,黨建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微博、QQ、微信等通訊軟件“建立網絡黨建平臺、可以細化黨建工作各個分支、統籌并協調黨建工作的各個環節”[3]推動互聯網發展與黨建工作發展。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隊伍是做好高校黨建工作的基本保障。在黨建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以有利于對黨員干部管理監督的原則,調整基層組織結構。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應利用特有的智力優勢,一方面,加強對現有黨建工作者的培訓,提高現有工作者的培訓,提高現有黨建工作這獲取和鑒別網絡信息的能力,使他們能適應網絡黨建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加強新式黨建人才的培養,組成專兼結合,多層次、多學科的復合型高校網絡黨建隊伍。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務工作者不僅要熟悉黨建工作,還要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手段,建設一支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新型黨建工作隊伍,只有建立好這支隊伍,高校黨建工作才能不斷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和要求。
在黨員管理方面存在重發展輕培養、重使用輕培訓缺乏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績效考核是當前考核評價方法研究的熱點,在全國各個高校對黨組織績效考核理論[4]、評價體系[5]、激勵機制[6]、[7]指標體系構建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及實踐成效。因此,各高校應以高校大學生黨員作為考核評價主體、制訂適合于大學生黨員的科學考核評價指標、采用合理的考核評價方法。此外,學生黨員在組織生活中呈現參與率高,但效果欠佳的問題。個別黨員黨性修養不高,采取應付態度,被動參與組織活動,同時黨支部不重視支部組織生活活動,缺乏主題學習,流于形式。在實踐中有高校采取“雙主體”模式,既進一步加強傳統組織生活的開展,同時又引入“線上支部微生活”模式,雙管齊下確保黨支部組織生活質量。[8]
目前高校黨建工作宣傳方面普遍存在單向灌輸的傾向,新媒體的出現可以“在大學生黨建工作驗收的時候,通過網絡不記名評價、學生之間互評、師生互評等方式來參與教學評價”[9],從而提高黨建工作的質量與實效性。建立網上黨支部(虛擬支部),使黨員群體社區化,營造大學生黨員新的集體主義觀。[10]通過虛擬支部,開設專欄,發布黨的理論知識、開展黨校培訓學習建設學習型組織;開辟優秀黨員專欄表彰先進,開展網絡調查,及時了解黨員思想動態。
創新,是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前進的動力;創新,是時代賦予高校黨建工作的使命。在新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高校黨建工作一定要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大力推動網絡育人,掌握網絡輿論主動權,推動中國大學生在線引導工程等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引導管好網,堅持正面宣傳與輿情監管兩手抓,改善網絡輿論生態,不斷推進高校黨建工作的創新發展,努力開創高校黨建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何家義.新媒體環境下構建大學生黨建網絡平臺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7):151-152.
[2] 范鴻飛.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建工作的現狀與對策[J].青年文學家,2012(17):193-194.
[3] 甘樂樂.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探析[J].教育觀察,2016(3).
[4] 李祥柱.實施黨員績效考核管理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水平[J].東方企業文化,2014(3):223.
[5] 楊錦華,趙宏宇.建立黨員績效評價體系,激活創先爭優內動力[J].人力資源管理,2013(4):72.
[6] 霍宏.績效管理理論理論視角下高校學生黨員考核評價體系初探[J].廣西教育,2013(27):32-33.
[7] 周菲.高校基層黨組織及黨員考核體系構建研究[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141-148.
[8] 丁日佳,趙麟,李俊峰,等.微時代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實效性研究——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為例[J].黨建與育人,2016(4):54-56.
[9] 蘭昆.移動網絡視域下大學生黨建工作方法創新研究[J].中國培訓,2016(4).
[10] 潘秀山.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挑戰與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