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亞投行的正式建立標志著我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邁入了新的階段,本文通過研究亞投行在新階段運作中我國同各方面的博弈出發進行研究,并得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亞投行 博弈
一、引言
亞投行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0月2日提出的倡議。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在內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至此,歷時兩年左右的亞投行籌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亞投行的建立有其重要的意義,王達(2015)認為中國意在以亞投行為戰略支點,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助推新一輪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并降低對美元本位制的過度依賴。
亞投行的成立對于中國、亞洲和世界來說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的成立為產能過剩的國家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使得這些過剩的產能流向了產能不足的亞洲發展中國家,有利于資源的再分配,有利于解決全球的貧困問題,有利于亞投行的成員國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為全球的經濟增長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二、亞投行在未來運行中面臨的博弈
高鵬(2015)認為未來亞投行在發展過程中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挑戰,即(1)如何確定交易結算貨幣;(2)能否獲得較高信用評級;(3)國際金融主導國的壓力;(4)經濟不平衡及政治角力。基于此,本文認為未來亞投行的博弈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
(一)亞投行同其亞開行的博弈
由美日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于1966年11月24日成立,距今已有近50年的歷史。雖然亞洲開發銀行已有多年的運作經驗,但由于亞洲開發銀行是由發達國家牽頭主導的銀行,因此亞洲貧困國家要想獲得貸款需面臨同西方國家一樣的信用級別、政府透明度、意識形態、國企比例以及環保、雇傭、招投標等等西方的標準。為了符合這些標準,亞洲貧困國家動輒需要一兩年時間來準備材料,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常常會延誤時機。
廣西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志勇(2013)就曾指出亞洲開發銀行存在政策政治化傾向、貸款過于集中在少數國家、對私營部門及其成員國的弱勢產業扶持不夠、促進區域一體化及各國貿易的力度不足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未來在同亞洲開發銀行的博弈中,亞投行需重點關注這些方面的問題。
(二)中國同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中發達國家的政治博弈
從亞投行成員國分布可以看出,亞投行的成員國除了亞洲本地區的國家,就數歐洲的發達國家最多西方發達國家加入亞投行的原因各不相同,各有各的政治經濟訴求。如英國作為現代金融的起源地,擁有最豐富的金融規則制定和管理經驗,希望在各大國際性金融機構中占有重要地位,保證其在全球的利益;法國和德國則希望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中出口本國的機械設備,為本國的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如何正確處理西方發達國家的政治訴求成為亞投行接下來能否獲得國際認可的一個關鍵點。
在接下來的亞投行運作中,中國需擺正自己的態度,深入學習國際金融的運作經驗,為接下來在國際金融秩序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做好準備。
(三)中美之間的政治經濟博弈
美國國內一直對是否加入亞投行持兩種態度,奧巴馬政府不希望亞投行成立,但美國國會卻對此沒有明確的態度。奧巴馬政府希望通過增加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來打消中國牽頭成立亞投行的想法,但美國國會一直沒有通過這項提議。奧巴馬政府一直認為中國牽頭成立的亞投行會對其全球的經濟霸主地位產生影響。
其實大可不必有這種想法。亞投行姓“商”不姓“政”,更不是那種“商政”復姓的金融機構。從亞投行協定的主要內容來看,其標準文本規定使用英文格式,而且入股資金和結算資金都規定使用美元,亞投行的內部組織結構也是參照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而設立的。相信在未來亞投行的實際運作中,美國會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一個開放包容的中國政府。因此中國只要一直秉持這種態度,那么中美之間的博弈就不會是零和博弈。
(四)中國同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中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的政治博弈
在亞投行隨后的運作過程中,怎么處理好同處亞洲地區的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政治訴求也是一個大難題。亞投行的資金主要是用來支持亞洲各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從目前亞洲各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若將資金貸給一些貧困國家,則借款方并不能保證到期按時歸還貸款,這會損害亞投行的利益。此時就需要國家間清算機制發揮作用,即借款方可以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來還款,如以市價折算的石油、天然氣等。此時問題就從經濟金融問題上升到兩國的政治問題了。
“一帶一路”的構思致力于重啟古絲綢之路,以此來互通亞歐非大陸,同時建立沿線各國互聯互通的伙伴關系,“一帶一路”構建中所帶來的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也為亞投行的初步投資確定了投資方向。因此,“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的設立應該雙管齊下,這樣才能使得中國同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中亞洲地區其他國家的政治博弈取得更好的博弈結果。
(五)中國內部各地區間的博弈
“亞投行”更關注于對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的投資。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也需要亞投行的貸款。目前國內各地區間發展不平衡。與此同時,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差距也較大,因此亞投行若在國內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各地區、各省份之間肯定會有新一輪的博弈,如何處理這種博弈,對于中國政府也是新一輪的考驗。
三、結論和政策建議
總之,亞投行的籌建和“一帶一路”的提出都是為了解決國內產能過剩和外匯資產過剩的問題,同時希望通過這兩項措施來倒逼國內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促進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保證國內經濟繼續維持中高速的增長。目前來看,這兩項措施都基本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亞投行的籌建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未來仍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去面對和解決,只有處理好上述五個方面的博弈問題,亞投行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成為被國際社會認可的國際金融組織,中國才能在未來的國際社會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達.亞投行的中國考量與世界意義[J].東北亞論壇,2015,03:48-64+127.
[2]高鵬.亞投行(AIIB)的建立背景、面臨挑戰及對策[J].金融與經濟,2015,05:32-36+17.
[3]黃志勇,鄺中,顏潔.亞洲開發銀行的運行分析及其對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啟示[J].東南亞縱橫,2013,11:3-11.
作者簡介:張宇涵(1990-),男,山西太原人,山西財經大學2013(金融學)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