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企業經營管理中,財務舞弊丑聞時有發生,為企業和社會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其中,財務報表造假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財務舞弊形式,本文將以日本東芝公司為例,對其財務報表造假的動因進行分析,為我國預防財務人員舞弊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財務 舞弊 動因 東芝
一、引言
財務舞弊是指行為人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和有目的地故意違背真實性原則,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規章規制度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行為。財務舞弊有其不可小覷的危害性,不僅違背了國家制定的政策和職業道德,還損害了各財務信息使用者的利益,造成了不良的社會風氣。為了企業長遠、全面的發展,財務舞弊現象應該被全面杜絕。
本文涉及的財務報表造假是較為常見的一種財務舞弊行為,行為人通過一系列不規范的舞弊行為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以達到偷逃稅務、虛增利潤等目的。財務報表造假行為一經披露將對企業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所以要聯合企業內部力量及社會外部力量共同規范企業財務行為,推進企業健康發展。
二、日本東芝公司案例分析
(一)日本東芝公司簡介
東芝(TOSHIBA)不僅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同時也是第二大綜合電機制造商,隸屬于三井集團旗下。東芝原名東京芝浦電氣株式會社,1939年由株式會社芝浦制作所和東京電氣株式會社合并而成;從1875年開創至今,已經走過了140余年的漫長歷程。
東芝集團堅持以人為本,以電子和能源為中心推進技術革新,同時追求創造豐富的社會價值。此外,日本東芝公司還繼承了日本傳統企業文化——家文化,即企業高層權力高度集中,下屬絕對服從高層的命令。
(二)東芝財務舞弊事發
2015年4月6日,日本東芝公司因股價大跌10%而引起人們的注意,5月11日,東芝因會計問題調查發現其市值蒸發28億美元;同年7月,日本東芝公司的財務舞弊事件遭到全面曝光,其連續7年造假,至少涉及4大業務部門、3任社長參與其中。2015年6月,丑聞曝光后,東芝已被發現虛報了1700億日元的利潤。
(三)東芝舞弊事件分析
舞弊動因。公司經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獲取盈利是任何公司做出財務舞弊行為最原始的動機。而對造成東芝公司財務舞弊的原因,本文將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外部原因:
基于現有研究,外部制度環境決定論較為有代表性,它主要是認為法律與制度不規范將成為財務舞弊的部分原因和動機。論及日本東芝公司,我們可以看到外部環境因素是導致其做出財務舞弊行為的一部分重要原因。
第一,市場競爭壓力巨大。近年來,歐美韓電器市場份額日益擴大,日系電器企業財務狀況捉襟見肘,家電業務連年巨虧。在巨大的經營壓力、趕超壓力之下,東芝被迫鋌而走險,虛造財務報表。
第二,外部監管有效性低。近年來,日本東芝公司由安永ShinNihon負責外部審計。東芝公司調查范圍之內的大部分會計賬務問題都沒有被安永ShinNihon審計發現。而審計質量低的極大部分原因在于日本東芝公司支付的審計費用十分低廉:香港的GMT調查公司對2330家上市公司進行的一項分析發現,日本公司向審計公司支付的價格平均為其營業額的3.2個基點,而國際平均水平為5.6個基點。日本東芝公司的財務報表顯示,東芝向安永ShinNihon及其他審計所支付的價格是其營業額的1.5個基點(共9.82億日元)用以審查截至2014年3月這個財年的賬目。路透社數據稱,東芝公司在6年間向安永平均支付的審計費用為營業額的1.8個基點。
第三,經營環境每況愈下。2008年遇全球經濟危機,不可避免的波及到東芝公司的經營發展;2011年又遇日本震災,對日本經濟帶來極大沖擊的同時福島第一核電站因地震發生核泄漏,使東芝公司大力發展核電領域的計劃落空。這些不利因素使東芝公司利潤連年下降,也成為促使東芝進行財務舞弊的一大原因。
內部原因:
第一,內部審計及治理失效。日本東芝公司雖健全了內部監事會審計的職能,采用人員輪崗制,但其效果欠佳。另外,日本當下的安培經濟學及經濟改革雖強調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性,但其實施卻流于形式。東芝公司還存在董事會成員兼任公司管理人員情況,部分監事也曾任職于公司管理部門,這些復雜的內部關系可能導致董事會決策的不合理性及監事會職能的失效。
第二,公司高層合作不和諧。2008年至今,東芝公司共歷3名社長,第一任社長西田厚聰通過推進企業并購重組,領導了東芝的經營變革;第二位社長佐佐木則專注于核電領域;現任社長田中,相比前兩任社長來說知名度較低。這三任社長相互間都或多或少存在斗爭之心,三任社長相互挑戰比拼利潤,設立不切實際的經營目標,在核事故之后的2013年,前兩任社長之間的不合甚至變得表面化,為企業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第三,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足。東芝公司是世界公認的日本代表性企業之一,以生產白色家電、電子元件而著稱。但隨著科技日益發達,不斷有新技術產生,各同業競爭者也在不斷推陳出新,而東芝公司在白色家電及電子元件方面未守住行業龍頭位置。同時由于盲目的業務擴張,東芝在非核心領域(如傳感器及白光LED領域)消耗了大量資源,其核心競爭力已無法支撐企業的發展,進一步促使東芝公司粉飾其財務報表。
第四,企業文化運用不恰當。在日本傳統文化里,社長或CEO具有絕對的決定權,提案甚至不用再經過董事會審議或律師審查。所以,想在日企中發出另一種聲音很難,發出了聲音被采納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所以很容易出現上級只手遮天的情況。
在東芝公司,企業文化也延續了日企文化的特點,即員工不得輕易質疑權威,這也是日本東芝公司財務舞弊事件的導火索。其實東芝的內部審計人員在期初已發現了上文提到的東芝內部審計問題的缺陷,但由于高層權力高度集中,造成一定程度的一言堂情況,導致內部審計職能失靈。而當東芝高層為了追求利益而設定不實際的利潤目標時,下屬也由于歷來所接收的企業文化教育等原因未提出質詢。為滿足上級不合理的期望,企業管理層采取了不適當的會計實務,為企業的經營埋下了隱患。
關于東芝長期虛報利潤的問題,日本證券交易等監視委員會2015年12月7日根據《金融商品交易法》建議金融廳對東芝公司開出史上最大的73.7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8億元)罰單。東芝公司已有半數董事會成員引咎辭職。三任社長可能遭到刑事指控。此外,日本東芝公司還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危機。
三、聯系我國實況分析并提出意見
我國財務舞弊現象的發生也較為頻繁,針對本文涉及的各項問題及日本方面做出的對策,借鑒已有經驗,對我國財務舞弊防范可以提出以下幾點對策建議:
(一)完善監管及處罰機制
政府部門應定期考核各審計機構的審計質量,保持外部審計的獨立性,加強會計事務所內部質量控制建設,鼓勵各審計機構自覺履行義務,進一步規范外部審計市場秩序。除此之外,還可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在懲處財務舞弊行為時可借鑒日本對東芝公司的處理方式:加大財務舞弊行為的罰款金額,提高財務舞弊的舞弊成本。
(二)健全內部審計與治理
首先加強董事會的監管職能;其次形成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設立外部獨立董事,最后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人員的作用。由日本東芝公司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建立規范的內部財務體制的重要性,企業領導層要增強內部財務規范意識,建立健全的內部投資、籌資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都有利于企業獨立長遠的運營。
(三)制定科學的戰略目標
東芝公司為了盈利設立了很多不合理的企業戰略目標。企業戰略目標為企業的長期運營制定了方向,所以為企業量體裁衣,合理制定企業戰略目標,找準企業戰略定位就顯得尤為重要。戰略目標的制定不僅要考慮多方因素的影響,還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時刻注意戰略的制定都應從長遠出發,避免發生目光短淺、只注重眼前利益的情況。
(四)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
重視企業核心競爭力發展,對非核心項目采取戰略性投資。在掌握核心競爭力后追求技術革新,使其在占有較強市場份額的同時擁有較高程度的不可復制性。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需要為企業瘦身,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五)建設合理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支撐企業運營的根本動力,更體現了企業的核心價值取向。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應該具有較強的包容性,它不僅能加強企業內部凝聚力,也能向外部傳遞積極的信息。以東芝為鑒,企業需要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并學會接受各方意見,協調好所有者與管理層之間的矛盾。
四、總結
由于此次財務舞弊事件,擁有140余年沉淀的日本東芝公司遭受重創,由此可見財務舞弊的危害性之大,各企業應該自覺杜絕類似情況的發生。日本企業和中國一些企業在強調領導的絕對權威方面十分相似。20世紀90年代初,深圳原野公司案成為中國現代首個財務舞弊案,之后財務舞弊案件層出不窮。如何有效防范財務舞弊行為,也正是中國企業目前面臨的亟待解決的一大難題。不同企業,甚至同一企業的不同階段都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法,有效的出路還依賴于建立有效的內外部管理、監督等機制。中國當下進行的“供給側改革”與“國企改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企業患上了類似的“東芝病”。改革就要一方面斷臂求生,積極轉型,另一方面實施推進新的有利的一系列政策。市場環境變幻莫測,一旦出現任何難以割舍或猶豫不決的情況都很容易被淘汰。
站在全球化的視野來看,中國在崛起的同時,中國的市場也日益發達。中國市場將接受包容更多不同的產業、產品甚至更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中國目前最需要的是強烈的危機意識和持續創新的能力。
中國企業發展仍有極大空間,我們可以從不斷求索以及對他國的借鑒中獲得進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企業的財務舞弊現象能得到有效的緩解,中國企業都能在健康的環境下運作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文錦.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創新[J].《財經科學》,2012(10).
[2]王永利.淺談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的防治[J].《當代經濟》,2015(5).
[3]姚晶晶,鞠冬,張建君.企業是否會近墨者黑:企業規模、政府重要性與企業政治行為[J].《管理世界》,2015.
[4]李城漳.企業會計舞弊原因和對策分析[J].《審計與理財》,2015(2).
[5]趙萍.淺談會計舞弊[J].《經濟師》2012(12).
[6]王京萍.安森公司供應管理研究[D].碩士,2012.
[7]溫丼.東芝財務丑聞引發業界質疑日本企業審計現狀[N].騰訊財經,2015-07-30.
[8]田泓.東芝財務造假面臨史上最大罰單[N].人民日報,2015-12-09.
作者簡介:何朝妮(1995-),女,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本科學歷,四川農業大學管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