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娜
一、星光璀璨耀海商團隊精干實力強
我國海商法一代宗師魏文瀚和魏文達先生,不僅開創了上海海事大學的海商法教學,也開創了新中國高等院校海商法教育的先河。
歷史的塵煙帶不走他們的名字。由二位先生創辦的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學科,在一代代海商人“航運強國”夢想的傳承下發展壯大。之后的幾十年間,我校海商法團隊可以說是星光璀璨:以魏文達教授為代表的海商法第一代人物,招收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海商法碩士;第二代代表人物張既義、尹東年兩位教授,成為我國海商法界的領軍人物,并將我國海商法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第三代代表人物,楊召南、於世成、蔡存強、姚洪秀、蔣正雄、胡正良等教授,作為我國當前海商法界的中堅,活躍在海商法界,不僅在業界享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也拓展了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很“牛”的社會影響力,傳承并發揚著我校海商法專家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還有新一批海商法教學梯隊,也正在成長,并逐漸成為我國海商法未來發展的希望。
據上海海事大學法學院院長蔣正雄介紹,近年來,法學院堅持“入主流、保特色、建亮點”的發展原則,突出學科重點,強調專業特色,將海商法等專業作為法學院發展的重點方向和優勢學科。2000年,該校海商法專業被列為上海市重點專業;2005年,該校法學專業被列為上海市教委教育高地建設專業;2007年,學院海商法研究中心入選上海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海商法團隊擁有一支精干的教學梯隊,目前成員共14人,在職教授7人,已經取得和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11人,90%以上有海外進修、訪問的經歷。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海商法教學科研水平穩定上升,為我國航運、司法、外貿、保險、學術界等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很多畢業生在這些領域已成為骨干力量。同時,海商法教師團隊還積極參與到我國多項重大航運立法和法律修改工作當中,為《海商法》等一系列海事法律法規的制訂出臺,發揮了積極重要作用。
二、培養國際化海事法律人才為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服務
目前,上海正致力于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等,其中建設發展的“軟環境”也被廣泛關注。如何更好地為國家和上海發展戰略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是上海海事大學海商法教學團隊思考和解決的問題。近幾年間,該團隊不僅為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政策研究、意見咨詢、講學等服務,還直接參與國際航運中心“軟實力”建設項目,為政府部門出謀劃策。
在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決策支持的同時,海商法團隊立足海商海事特色,創新“國際型、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教育培養模式,著力培養滿足市場需要、適合時代發展的海事法律本科生和研究生。
“隨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步伐的加快,海事法律人才相對短缺的現象日益明顯,根本無法滿足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上海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需求。同時,隨著上海港口吞吐量與日俱增,更多跨國航運企業登陸駐扎上海。更加高素質的海事法律人才。”蔣正雄院長說,針對這一現狀,法學院海商法團隊以需求為導向,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創新,加大國際航運法律人才培養力度,造就“高端、國際、復合、應用”型海事法律人才。
探索“國內——海外”聯合培養機制,創新“3+1”和“3+1+1”國際化海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從2009年起,法學院與英國斯旺西(Swansea)大學互相合作,雙方共同培養國際化海事法律人才。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我校法學專業本科學生在本校完成大學3年的課程學習后,可到斯旺西大學完成第四年的學習,即“3+1”模式;學習成績優秀的,也可以本碩連讀,申請該校法學碩士課程,即“3+1+1”模式。
在實習、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目前,法學院與各司法機關、航運企業共建了20余個實習基地,通過建立法律援助中心,派學生到司法機關實習做“法官助手”,與司法機關合作共建“學生實習站”,與國內外法學院校開展校際學術交流,參與航海實習、模擬法庭、辯論比賽等,讓學生在各種法律實務實踐中歷練成長。
此外,為更好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引導學生向復合型海事法律人才方向發展,法學院同時還鼓勵學生輔修海事、經濟、金融類課程,并組織學生參與各類航海實習,參觀港口碼頭、倉儲物流、船舶公司等,加強學生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全面深入了解。
三、傳承海商精神堅守教書育人職責
面對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外界誘惑,海商法團隊也存在著一定的不穩定性,其間有一部分教師離開,而留下來的老師們,則基于對海商精神想的傳承,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三尺講臺上。
蔣正雄等教授還承擔著不同程度的行政和教學管理工作,但從來沒有因此降低對教學的要求,始終堅持在一線為本科生及研究生授課,并十分注重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對專業和航運事業的熱愛。堅持上好每一堂課,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對學生為人、職業規劃等各方面進行指點。
據了解,目前,海商法教師團隊成員,幾乎都有律師執業資格,并在海事律師事務所進行兼職。另外,有近50%教師具有海事仲裁員資格,他們把豐富的實踐經驗很好地帶到課堂上,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學的質量。
四、堅持不懈融入全國法學主流
如何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一直是海商法團隊所思考的問題。近年來,為提高教師教學效果,提高海商法專業建設及海事海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將教育科研與教育教學工作實踐相結合,注重把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總結上升為教育科研成果,再以教育科研成果指導教學實踐。除了繼續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之外,海商法團隊還致力于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在科研方面取得很大成果。
在談到今后在培養卓越海事法律人才的新舉措時,該學院院長蔣正雄表示,將加強海商法專業的博士點建設,努力建成國家級海商法法學研究科研基地,加強法學“卓越班”的建設,從而為海洋強國、海運強國,輸送更高水平的海事法律人才。
“要培養出高水平人才,首先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優秀教師隊伍,目前海商法團隊也面臨師資培養和發展的緊迫任務。”蔣正雄老師認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海自貿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給海商法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為艱巨的任務,如何保持自身學科優勢地位,更好地發展學校海商法特色?是學院目前和今后面臨的重要挑戰。年經一代海商法人有責任從老一代海商法專家手中接過接力棒,傳承并弘揚老一輩海商法人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成長為未來海商法團隊的中堅力量,讓海商法專業更加發展壯大。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國家航運強國事業發展,培養出更加卓越的國際化海事法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