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伴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國內私募基金經歷了艱辛的發展歷程,逐步發展成為資產管理行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為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帶來了積極的意義。但同時,由于行業發展迅速,也出現了一些經營問題和風險事件,需要進一步規范,確保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增長快速 監管規范 健康發展
一、國內私募基金發展現狀
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5005家。已備案私募基金24054只,認繳規模5.07萬億元,實繳規模4.05萬億元。其中19219只是2014年8月21日《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發布實施后新設立基金,認繳規模3.41萬億元,實繳規模2.71萬億元,私募基金從業人員37.94萬人。
由此可見,在大資管行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私募基金發展方興未艾,已成為資產管理行業不可忽視的力量。
但隨著基金業協會對私募基金管理進一步加強及國內外資本市場起伏加大,私募基金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二、國內私募基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國內私募基金面臨的機遇
1.居民財富快速增長,投資理財需求旺盛。根據海通證券研究所的研究分析,過去10年中國居民財富穩步增加,每年新增財富都在20~30萬億之間,截至2015年上半年居民總財富已經接近300萬億。
隨著居民財富的快速增長,其投資理財需求也呈爆發式增長,且結構不斷優化,品類及標的不斷豐富。從過去主要配置銀行存款、房地產逐步向股票、債券、量化對沖、陽光私募、海外資產等轉移,金融資產配置比例提升。這種結構的變化給私募基金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2.監管措施的不斷規范與透明。在《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下發之前,國內私募基金一直屬于監管的真空地帶,部分投資實力強的機構通過信托、基金專戶發行陽光化產品,而絕大多數私募機構則被擋在門檻之外,游走在監管邊緣地帶,無法做大做強。該辦法下發后,私募基金可在基金業協會備案,可直接發行契約式基金,且靈活性大幅增加。隨著私募監管措施不斷規范透明,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迎來了春天。
3.投資者群體培育與成熟。歷經資本市場磨煉,一些私募基金行業的先行者在過去展示出優秀的管理能力,涌現出一批有品牌、有實力的大型私募機構。這些機構在為投資者財富保駕護航的同時也很好的培育了市場,教育了投資者群體,讓更多的投資者認可私募機構、接受私募基金發行的產品。
(二)國內私募基金面臨的挑戰
1.經濟形勢錯綜復雜,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在美聯儲加息、地緣政治危機不斷爆發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全球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資本市場波動加劇。當前市場環境下,各類金融資產承壓,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不斷加大。
2.產品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弱。國內私募基金行業產品主要以權益類為主,這類產品風險大,在市場波動時首當其沖,為行業發展帶來巨大挑戰。
3.監管收緊,經營門檻提升。自2015年4季度以來,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陸續出臺關于規范私募基金發展的相關制度和要求,在規范行業發展的同時也為剛經歷過爆發式增長的私募基金帶來新的挑戰。一些投資能力尚未得到市場驗證、募資能力不強、經營尚未規范的私募基金將面臨巨大生存壓力甚至被淘汰。
4.投資者情緒低迷。2015年下半年的股災讓A股市場投資者經歷了一場夢魘。根據Wind資訊統計顯示,自2015年6月1日以來的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兩市總市值迅速蒸發了24.28萬億元,無數投資者的財富瞬間灰飛煙滅。而剛剛進入2016年,A股市場又開始了大幅下挫,投資者舊痛未愈又添新傷,情緒已到冰點。在投資者情緒低迷的市場環境下,私募基金也將面臨投資業績下滑和募資困難的雙重擠壓,經營和發展壓力巨大。
5.行業發展良莠不齊,分化加劇。欲速則不達,在私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良莠不齊的現象,一些原本居心不良或者沒有投資能力的機構輕易涌入市場,在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頻頻爆出跑路和失聯現象,對整個行業帶來了較大負面影響。截至2016年1月12日,基金業協會公示存在失聯(異常)狀況的私募機構數量已有20家。
6.經營能力有待提升。資產管理行業長期取勝之道是優異的投資業績,私募基金概莫能外。在私募基金管理主體數量爆發式增長的同時,真正有投資能力和募資能力的機構卻是鳳毛麟角,多數是長期發不出產品的空殼機構,對整個行業發展極為不利。
截至2015年末,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為25005家,其中,按正在管理運行的基金總規模劃分,管理規模在20億~50億元的小規模公司有283家,管理規模在50億~100億元之間的中規模公司有99家,管理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大規模公司有87家。由此可見,全行業有超一半的資金集中在了數量占比僅為1.88%的規模以上公司里。
三、國內私募基金發展建議
(一)規范經營,健康發展
行業發展不比跑得快,而比活得久,持續經營的基礎就是規范和健康。在監管不斷規范的大環境下,私募基金要想長期贏得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可,就必須嚴守底線,規范經營,健康發展,真正做到位投資者負責。具體來看,要關注以下幾點:第一,堅守合規底線。將合規作為高壓線,不做違規亂紀之事,如操縱市場、虛假宣傳、誤導投資者等。第二,健康發展。管理規模與管理能力相匹配,不好高騖遠,盲目擴張。前期,不少私募機構借投資者情緒高漲,大肆圈錢,而投資、運營、服務能力無法匹配,導致風險暴露,損害投資者,要引以為鑒。
(二)加大專業人才的儲備與培養
私募基金備案初期對從業人員專業資質要求不高,很多私募機構高管和從業人員沒有資產管理行業從業經驗,專業能力欠缺,為行業發展埋下隱患。資產管理行業最核心的生產力是人才,隨著私募基金高管和從業人員監管強化,私募基金需加大專業人才的儲備和培訓,為后續健康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撐。
(三)豐富產品線
目前私募基金以權益類產品為主,風險高、波動大,結構單一,無法為客戶提供更多資產配置標的。隨著投資者多元化理財需求的發展,私募基金要進一步豐富產品線,提升客戶黏性。如逐步布局固定收益類、事件驅動類、海外市場產品等。
(四)樹立科學投資理念,不斷提升投資業績
私募基金要樹立科學投資理念,堅持長期價值投資,不追漲殺跌,擾亂市場。真正肩負起投資者財富穩健增值的重任。
參考文獻
[1]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私募登記備案月報第12期.2016年1月.
[2]陶曉燕.《解密中國私募:16位陽光私募明星訪談錄》.2010年10月1日.
作者簡介:孫萬龍(1983-),男,甘肅靖遠人,富榮基金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北京大學金融學在職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