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宜
摘 要:閩臺送王船體現了閩南人敬畏海洋、珍愛生命,關愛弱勢、化怨為和,匡扶正義的思想性格特征。送王船活動還是民間藝術的重要載體,為各種民間藝術陣頭的展示、保護和傳承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和平臺,為民間藝術提供了競技與交流的機會。閩臺送王船更為海峽兩岸、海內外同胞創造了一個親近、交流、溝通的平臺,成為維系海峽兩岸同胞情感的精神紐帶。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岸文化;信仰傳承
中圖分類號:G273.3;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134-01
送王船是送“代天巡狩”的王爺。關于王爺的傳說尚無定論,最早的可追溯到明初,最晚也到清代雍正年間。2004年同安區西柯鎮呂厝村送的是第148任王爺,依四年一次推算,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此王爺并非代表“瘟神”,而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賞善罰惡,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一般是三到四年舉行一次,通過擲筊在固定的農歷月份確定某一天舉行送王船儀式,制造一艘王船,或是用杉木制成,或是紙制,把王爺請上王船,載上柴、米、油、鹽以至各項生活用品等實物,在海邊焚燒。
一、保護狀況
2005年12月,“廈門送王船習俗”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送王船”被列入廈門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6月,由廈門市申報的“閩臺送王船”被公布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5年 11月15日,寓居在廈門廈港沙坡尾避風塢畔三樓頂的廈港龍珠殿迎來了90年代初復建以后的第八屆王醮,俗稱送王船。
二、優勢
1.送王船儀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信仰習俗由于歷史悠久,信眾數以萬計,且長盛不衰。
2.送王船儀式是大陸同海外華人華僑、臺灣同胞民間文化交流的紐帶。人緣關系創造了神緣關系,而神緣關系又密切了人緣關系,對于王爺的崇拜在海外華僑、華人中具有深遠的影響,也是海外華僑、華人回鄉探親,尋根謁祖和進香朝拜的“根”之一,它發揮著聯系海內外親人情誼,增進共識,促進民間文化交流的社會功能。
3.一定程度上送王船儀式對社會起著安定和諧的作用。王爺崇拜雖然帶有宗教色彩,但其信仰中,主要內容多以匡扶正義、賞善罰惡等道德觀為主旨,祭祀活動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這些都是對百姓有好處的,同時也會促進社會安定和諧。
4.王爺的慈濟精神。這點在同安區西柯鎮呂厝村體現得比較明顯。在呂厝華藏庵內有一百二十八支內科藥簽,外科有三十二支,放于廟內任信眾病者自由求取。同時呂厝華藏庵的問事簽詩是按八八六十四卦而編的,每卦配一首意義深遠而又通俗易懂的七言詩也是一個典故,能起到以古為鏡,教之于人,明辨是非,挖掘人性的真、善、美,為當今治安起到輔助的作用。
三、劣勢
1.奢侈浪費。福州人造紙船送瘟神,已經被明代學者謝肇淛斥為“閩俗最可恨者”。閩南地區造真船祀王爺,更是引起古代士大夫的眾多批評。清人施鴻?!堕}雜記》描述見聞說:“廈門人別造真船,其中諸物,無一贗者,并不焚化,但浮海中,任其漂沒,計一船所費,或逾中人之產,付諸無用,殊可惜也?!蓖醮涎b運之物,有時奢侈到了荒謬的地步,龍海人藍綬世痛心疾首說:“至船上所辦之物—妓女、賭具,褻瀆侮慢,罪不勝誅?!蔽廴经h境。在暴露的環境中焚燒船體,帶來大量的污染物和煙塵,影響城市衛生和海洋清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交通的正常運行,影響了部分人的出行路線和時間;有一定的封建性。
四、機遇
1.送王船儀式是一個待開發的旅游資源。其祭祀儀式及活動期間的文娛表演都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如果能做好宣傳,定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來觀賞。
2.有利于提升廈門在地文化的自信力,使“被小清新”的城市發掘其潛在的深厚文化底蘊,從而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五、挑戰
1.此活動古已有之,如何能做到在保護其內涵的基礎上,與現在文明相融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隨著進行此項民俗活動的老人年齡越來越大,數量越來越少,而年輕一代的人對此關心和保護都相當欠缺,如何存續和發展變成問題
送王的背后是這些漁民,是整個漁業,所以這個祭祀活動事實上是串聯的,對他們來講,送王不是產業,是他們的生活,我希望可以捕大條魚,所以才有這樣的祭祀活動,所以它反而不是產業,而是漁業活動下產生的文化結果。所以我們的王船不是單獨的活動,而是整個漁業產業的結果,漁業產業興旺的時候這樣的活動才有意義在。
國家的支持只是外力,主要還要看住在這里的人。它的停止是被停止。非物質文化遺產最重要的是人,漁業沒有是指這些人真正放棄打魚。我們一直在呼吁的也是讓他們回來繼續傳承這個漁業。有時也是文化的不同,日本人會因為世代打魚而驕傲,而我們會感到有些悲哀,我們需要被承認和尊重。很多人會擔心這么重要的延繩釣到我們這代就沒有了。廈門的漁業文化其實是很值得稱道的,漁業其實是我們很重要的代表。其實我們講漁業行銷、城市定位,必須要深入挖掘我們在地的文化。非遺很重要的一點是它是活的,在國外是活得博物館,生態博物館。在這里你會看到活的漁業樣態,你會看到人與環境共生的價值存在。這其實是我們可以和國際接軌、國際交流的東西。很多可能是硬體的,比如鼓浪嶼的房子,但沙坡尾的漁業文化是活的產物,很多外國人來到這里會很驚嘆,在廈門這樣的大城市還有這樣的漁業文化。不是只有小清新(傳說中的小清新),我們要提升在地文化的自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