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劉顯成
摘 要:由于中國美術教學的特殊性,藝術設計的啟蒙多不是從傳統意義上的學生啟智階段亦或是青少年階段開始,而是大部分集中在了高等教育階段。無論是小學、中學還是高等教育階段,藝術設計啟蒙教學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從提升學生現代意識,培養個性化思維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對啟蒙階段的藝術設計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新思維;藝術啟蒙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211-02
一、藝術設計啟蒙背景及面臨的問題
藝術設計是一門獨立的藝術學科,源于美術,歷經多年發展之后多了一些獨創性,其本質就是將藝術的形式美感應用于日常生活的相關設計中,使生活同時兼具審美和使用功能。在實際教學中,藝術設計的教學啟蒙包括了小學、中學、高職本科三個階段,但由于中國美術教育的地區差異性以及美術高考制度的獨特性,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多只是在跨入高等教育院校之后,才開始進行美術向設計的轉型。
(一)小學階段藝術設計啟蒙面臨的問題
小學美術教學版塊主要包括美術基礎、美術元素(構圖原則及藝術創作)、美術鑒賞、學科建設四個方面。其中美術元素就是美術與藝術設計的第一次對接,是對學生初始階段美術學習的一種啟發。中國初等美術教學發展的時間不長,總體上是在取精華,去糟粕,慢慢可以和西方先進國家的美術教學媲美。但小學美術教學在藝術設計啟蒙領域還是面臨著一些問題:一是授課教師普遍來自于傳統美術領域,對設計知識的掌握有限;二是只將教學重點放在繪畫技能訓練和欣賞名作上,忽略了包括構圖原則、藝術創作等在內的設計基礎知識的傳授,總體上就造成了小學階段藝術設計知識啟蒙的不足。
(二)中學階段藝術設計啟蒙面臨的問題
中學美術教學主要包括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階段,設計應用占到了美術教學總篇幅的四分之一,用如此長的教學篇幅來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設計,而且其設計片長緊鄰造型表現之后,可見設計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地位的重要性。而這,應該是絕大部分中國學生開始接觸到設計字眼。但即便設計在中學課本上地位如此的舉足輕重,中學藝術設計啟蒙也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教師跟不上教材更新速度導致教學理念落后;美術課時數較少;美術高考重造型訓練的選拔制度左右了美術教學的方向;美術教師多不能貫徹設計教學的理念,導致其含義時常被模糊,這些行為都導致了美術生中學階段藝術設計能力的缺失。
(三)高等教育階段藝術設計啟蒙面臨的問題
中小學美術受制于教學體制和升學制度等問題,無法更多的對美術教學進行擴展,自然也就無法對學生進行系統的藝術設計啟蒙教學。所以,就我國目前的教育大環境而言,藝術設計啟蒙大多是從高等教育階段開始的。藝術設計專業開設這些年來,在教學和引導學生與社會需求的對接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學科建設的過程中也還是面臨著一些問題。
1.藝術設計專業高校擴招帶來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許多設計院校擴招以后,引發了社會對于教育質量的關注,原有的教學思想、教學體系、教學管理和硬件設施很難適應近幾年“擴招”后藝術設計教育規模的擴容,以至于出現了包括教學質量“滑坡”、教學價值取向不明、學生的從業觀念變化不定等一系列的教學問題。面對這樣的現實難題,如何處理好教學質量與學生數量的問題;如何結合社會需求和藝術設計發展的趨勢,科學地制定藝術設計教學的評價體系;如何面對現實的招生制度調整藝術設計教學的課程設置,這些都需要我們對當代的藝術設計教學進行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并做出科學的、理性的判斷。
2.設計缺乏創新
我國的設計大環境是:設計產品缺乏創新已經成為掣肘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為扭轉這樣的競爭頹勢,培養高素質以及具備開拓創新能力的藝術設計人才,將其推向設計市場,就成了藝術設計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教學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減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灌輸而缺少對學生實踐引導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設計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避免過于注重模仿而缺少突破創新的問題。
3.藝術設計缺少跨學科交流
我國目前眾多的高等院校中藝術設計教育普遍的情況是:缺乏與其他學科的交流,施教方式較為閉塞,即設計教育只針對具有專業背景的學生進行,跨學科交流的機會甚少。眾所周知,設計創新的基礎就是多種知識的融和,加強跨學科交流一方面有助于創新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也可以推進設計教育的大眾化,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到設計創新的過程中來。多意見、多層次的設計交流可以增強設計產品的實用性!在我們這樣一個設計產品更新迅速的國家,社會各層面對設計人才的渴望空前強烈,但與此相對的現狀是:設計市場前景空前巨大的同時,合格優質的設計人才空前短缺。
4.設計教學問題帶來的后果
得益于辦學準入條件的放寬,越來越多的高校中開設起了藝術設計專業,大步快走的盲目擴招之后,學習設計的學生數量也迎來了爆炸式的增長。當然,人數的增長并不等同于藝術設計專業發展迅速。相反,由于未作詳細的規劃和長時間的課程調研,各地區高校的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之間產生了嚴重的問題:大部分高校開設的設計專業集中在了產出快速、教學投入較低的平面設計和裝潢設計中,開設的課程也只有最基礎的引導和常規知識的灌輸,卻把需要進一步創作升華的部分給忽略掉了。有些學生甚至在畢業前都未曾經歷過正規嚴格的設計流程,由此帶來的后果是,畢業生素質和待遇雙雙下降,高等教育培養出的藝術設計人才也越來越不被用人單位和社會所認可。
二、對策及措施
藝術設計教學啟蒙問題在美術學習的各個階段都會碰到。在小學階段,相關美術教師要適當增加自己設計知識的儲備以適應新教材的教學需求,同時,在授課過程中不再將美術元素這一教學版塊當作可有可無的存在,而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中學美術教學中,設計應用的學習可以增加學生在構圖上的優勢,也能緩解學生長時間造型訓練的疲勞感,增加其學習美術的興趣。作為藝術設計啟蒙教學的主戰場,高等院校則需要在以下方面做些改進!
(一)借鑒他國成功經驗
藝術設計在中國高校中發展迅速,在總體上取得了一定進步,但其創新引導方面還是遠遠落后于西方一些設計強國。借鑒、參考別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別國的基礎上做改進、提升,是極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作為當今設計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德國的高等設計教育在早期發展過程中也曾囫圇吞棗式的向學生灌輸設計知識,重理論輕實踐,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在經歷了階段性的教學探索之后,德國藝術設計教育界逐漸達成共識,適當的理論加大量實踐的設計教學是最適合學生能力提升的教學模式。之后的教學中,藝術設計教學的課時逐漸減少,學生必修課的學分也在逐年降低,教師的打分機制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由書本知識的考核轉向注重實踐成績,其整個國家的設計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這,對于藝術設計畢業生質量下降的我們來說,是一個好的參考。
(二)個性化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現代設計教育的主題是培養創新意識,注重啟發學生對整個思維過程的思考。如何突破傳統模式,讓創新作為一種設計語言在設計思維過程中展示自己獨特的風采?如何突破只重參考、忽視創意的傳統教學思路,鼓勵學生改變觀念,大膽創新?這是藝術設計教育改革首先面臨的問題。要想有創新,必須在設計過程中具備一定風格、潮流、審美,同時在設計應用等諸多方面作大膽地探索與嘗試,多視角、多元化地尋找設計表達形式的多種可能性,使學生學會歸納出包括設計元素在內的一些特有的符號元素來展現創意思想,這才是設計創新教學過程中所要確定和追求的教學目標。
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學生完成有創造性的作品,多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自己在掌握豐富的知識、熟練的表現技能、良好的創新思維能力綜合互動之后產生的。知識和表現技能是可以通過一定的積累和反復訓練獲得的,思維能力既可以通過各類訓練得以提高,也可以通過思維的自我互動以及與他人交流來提高。因此,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考的能力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已經越來越重要。優秀的藝術教育教師往往能將自己的設計經驗以及創作思維貫穿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穿針引線般的引導學生在進行作品設計時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進行,從而使得設計作品具備強烈的個人特點。
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出現,學生的設計作品從構思到實現之間少了一層壁障,教師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大膽的思考,并啟發學生主動自覺的提升設計能力。這個過程需要大量吸收前人設計經驗,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并最終使他們在設計過程中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尋找到能夠超越基點和升華的契機,從而完成創造的全過程。學生創新思維的提升無疑會極其高效的提升藝術設計畢業生的素質。
三、結語
培養具備綜合素質和設計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是設計教育的意義所在。面對激烈的競爭,面對更加開放的未來,設計教學應更加注重開放教學思想,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應成為一種常態。我們作為新一代的藝術設計教育生力軍,只有自己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個成熟的創新思維觀念,才有可能在將來的設計教學中帶領學生進入一個極為廣闊的創作空間,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藝術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永健.藝術與設計教育的價值取向[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3).
[2].宗世英.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長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3].劉琉.設計創新中的靈感思維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