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軍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那么就要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要下氣力培養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以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
關鍵詞:閱讀方法;自學能力;因材施教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093-01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的提高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那么就要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因此,教師應采取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實現教學最優化,探求一條費時少而效率高的語文教學的捷徑。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毋庸置疑,讓學生形成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很重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其逐漸擺脫對老師的依賴,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尤為重要。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研究,不僅分析了當今小學語文課堂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
一、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書是人類的良師益友""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為了作文,做文章又是語文教學的目的。給學生提供讀物:每教一個班級,我都會在教室后面放一個書柜,一邊是鼓勵學生自己從家里拿來的書,一邊是我從學校圖書館里借來的書。這樣學生既有書可讀,又省去了很多麻煩。給學生讀那些書,要根據學生年級的高低選擇適合他們讀的作文、童話、寓言、科幻等,以擴展了視野,拓展了思維空間,決不讓那些有害的書籍接觸他們;給學生指導讀書方法;不認識的字要點,不認識的詞語要圈,優美的語句要劃,好的文章有感覺要記。要下氣力培養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以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有目的的讀,有重點地記,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并有所收獲。
二、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背誦習慣
有一名學生名叫李義,他能在一早上30分鐘時間內背誦三篇課文,達到10頁之多,這對常人來說只能匆匆讀幾遍,而他卻能做到只字不漏。像這樣的學生,在班中有很多。"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要有超強的記憶力也絕非一日之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嚴師出高徒"這些老祖宗的遺言,我深悟其理,并施之以行。要想使學生熟記于心,背誦的方法不勝枚舉:逐句法、分段法、綜合法、時空法、人物法、情境法、情節法、延伸法、對比法、問題法、提綱法、歌訣法、分合法、關系法、循環記憶法、睡前記憶法……各種方法我總給同學們分析講解,根據不同的課文舉例演示,使學生在遇到不同的課文時就會選擇合適的背誦方式,而絕不是千篇一律。只要給他們規定了背誦任務,他們總是能很快的完成。
背誦也許是提高記憶力的最笨辦法,但千百年來卻成就了無數的文人墨客、曠世奇才。我從輔導學生背誦,循序漸進,許多學生已有了超常的記憶力,他們的能力使他們在學習上常常做到事倍功半,從而節省了時間,去學習更多的內容。另外,背誦最大的好處是:學生在熟記的同時使文字形象化于腦中,促進了識字教學。
三、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人類進入網絡時代,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網上教學、網上答疑,沒有網上找不到的題型,沒有網絡處理不了的問題。網上學習已不是時尚,而是一種最方便,最快捷的學習工具。可以預見十年后:教師將成為主力軍,除了傳授基礎知識,則更偏重于學生學習方法的傳授,自學能力的培養;教師將會減少過半,有的只是輔導教師和生活教師及德育活動教師。那滔滔不絕的演講聲將輝煌不再;高中和大學又會是另一番景象,這里只是給學生提供學習的場所,將很少看到教師的身影。也許這是危言聳聽,但高速發展的時代將證明一切皆有可能。未來的教育將顯得異乎重要,教師將承擔起更多的任務。從開始起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語文課而言,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逐漸使他們明白:語文學什么?怎樣學?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理解解決字詞句,做到目的明確,任務具體。在實際教學中,把班級分成組,以組為單位,采用"勇當小教師"的方法組織學生學習。當他們熟練的時候,大多同學具備了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儼然成了一個個小教師。當同學們懂得了怎樣去教的時候,那么他們自然知道怎樣去學,同時學生也具備了獨立學習的能力。
四、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
始終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這顯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思想方法。因為無論是預習、復習,還是施問、回答等等一系列教學活動,都可貫穿這一原則。由于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學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掘其潛在能力,為實施素質教育服務。我們在組織教學中要把分層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力求量體裁衣,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實行因材施教,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實行班級授課和分組教學甚至個別教學相結合。在人數較多、兩極分化嚴重的班級,按成績編組,班級授課和分組復式教學有機結合頗為恰當。可分為上、中、下三個組或上中、下兩個組。分組復式教學,便于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安排不同的基本功訓練內容;分組復式教學,動靜搭配,有利于講練結合,精講多練,能更多地為學生提供閱讀實踐和動筆機會,更好地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我大膽地進行了這一教學改革,但在困難、冷嘲熱諷以及各方面的摧殘之下夭折,但我始終認為這是未來教育的方向。我仍將努力進行課堂改革,使其課程規范化、具體化,以迎接未來創新教育之洪流。
教無常態,教無定論,教師也不可能千人一面,萬人一腔。教育將撐起舉國振興之大廈。我們教師只有與時俱進,探索創新,才能適應教育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毛海燕.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景創設與情感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0(02)
[2]陸穎.淺議如何培養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