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 杜剛
摘要:在新環境下,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對于高校大學生,他們的思想觀念十分活躍,個性化意識比較強,同時也很容易受到外來思想的影響,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必須堅持相關原則,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3-0153-01
前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西方文化融合越來越緊密,對于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其思想觀念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例如有的大學生價值觀念扭曲,缺乏良好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有的大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凡事從自身利益出發,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下面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遵循的幾個原則進行深入分析。
一、目的性與導向性原則
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并引導大學生正確的看待社會道德現象,提高大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認知世界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大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學生講解黨的最新方針和政策,為學生講解社會最新熱點問題,引導學生接受正義,并引導大學生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結構。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需要及時糾正大學生的錯誤觀點,大學生處理人生價值觀念確立的關鍵時期,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難免會產生一些錯誤的思想,從而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注重對大學生思想動態進行了解,及時糾正大學生的錯誤觀念,幫助大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思想道德觀念,從而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二、以人為本原則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涉及教育學、心理學和行為學等系統的學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對學生日常行為進行認真研究,并深入了解學生心理狀態,進而培養出國家、社會和學校需要的人才。當今,國家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該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堅持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原則。
三、層次性與針對性原則
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層次的人在看待同一事物的角度大不相同,就像人們常說的一千個觀眾便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他們在回答同一事件時答案也大相徑庭。導致該種現象儲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為所處環境不同、思想觀念不同和接受教育程度不同等,其中較為關鍵的為思想觀念不同。不同的人他們的經歷也不同,因此,思想成熟狀況也不相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根據不同大學生的具體狀況、心理特點及生理狀況等,采取相應的由淺入深的因材施教措施,避免出現急功近利和操之過急等現象。除此之外,基于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環境的改變,很多學生會遇到一定的問題,此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正視學生的心理問題,并因人而宜,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相應的措施輔導解決問題。
四、真實性與情感性原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為了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習,要將學生的情緒當做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關心學生的利益,對于學生的事情要優先辦、認真辦、盡心盡力的辦,要做到以理服人,用事實服人,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要將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有效地結合起來,將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還原成實實在在的生活事例,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思想政治知識,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才能全面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構建一個心靈橋梁,要通過情感交流來加深學生的情感感悟,激發學生的情感因素,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這樣才能為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注重真實性與情感性原則,真誠的為學生服務,以此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五、社會性與廣泛性原則
對于大學生的思想問題,是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道德等各方面的綜合體現,因此,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和廣泛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充分發揮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力量,各個方面緊密配合、相互合作,這樣才能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在實際教學中,要堅持社會性與廣泛性的原則,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將“學生的全面發展”當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效結合,教師通過言傳身教來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榜樣。同時在高校校園中,還要積極的構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不斷整添學生的生活、學習樂趣,讓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鍛煉自身的思想道德意志。
六、總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性與導向性原則、以人為本原則、層次性與針對性、真實性與情感性原則、社會性與廣泛性原則,以此全面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德勛.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個基本原則[J].中國高等教育, 2010(10):20-21.
[2]戢學良.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幾個基本原則[J].科技資訊, 2014(33):233-234.
[3]張紀娥.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鑒傳統的基本原則和有效途徑[J].大家, 2012(03):238-239.
[4]李莉,劉孜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文關懷的幾個著力點[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1(18):27-29.
作者簡介:劉越(1993-)男,漢族,山西呂梁市人,研究生在讀,單位: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研究方向: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研究。
杜剛(1977-),男,漢族,山西省太原人,副教授,博士,單位:中北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