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坤
影視作品的視覺體驗帶給了觀眾以超越現實、觸及靈魂的觀影享受,在人類的視覺效應中,色彩是其中最為敏感的要素,因此,美術色彩元素的運用也是電影拍攝過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必要的修飾過程之一。美術色彩元素在電影中不僅可以起到對場景的渲染作用,而且在烘托情緒與強化氛圍效果中也不可或缺,同時,美術色彩元素更能營造出令觀眾沉浸其中的優美意境。
人類是大自然中最具靈性、最富情感的視覺動物,而色彩則是人類感知最為強烈的視覺元素,即便是動態影像中的圖像細節,人類最先感知的仍然是其中的色彩元素。色彩元素在動態影像中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影像大師都對色彩情有獨鐘,影視作品中色彩運用得恰到好處對強化主題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在渲染氛圍、烘托情緒、營造意境等方面更是不可或缺。色彩是影視藝術領域中非常重要的視覺造型語言,對不同種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影響下的觀眾而言,色彩的感知及色彩之中所蘊含的意象均略有差異,這也是不同文化的影像藝術能帶給不同地域觀眾別樣享受的一個重要原因,也為色彩元素在電影中的運用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時空。
一、色彩元素在電影中的渲染運用
(一)色彩的渲染與邏輯
色彩的渲染在電影中的運用自有其特殊性,同時亦有其規律性。影視作品中的色彩運用存在著一種色彩邏輯,即電影中的美術色彩成分不可以超過整部影片的三分之一;并且,非動畫類影片,應以天然物質的色彩為主,天然物質的色彩是最接近于大自然的色彩,帶給人愉悅感,是任何美術色彩都望塵莫及的。在電影中,可以針對天然物質色彩加以泛化,以達到色彩渲染的最佳視覺效果。《絕命海拔》是一部以生命演繹的色彩濃郁的兼具紀實與災難性質的影片,自然色彩在影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平衡色彩的作用,從色彩渲染的視角而言,自然物質色彩顯然為影片提供了基調的色彩保障,腳下的皚皚白雪與背景的映襯下,由地而天,由白而藍,漸變的色彩渾然一體,領隊的紅色帽子、紅色上衣、粉色背包,使得他在其他登山者冷峻的著裝中脫穎而出。
(二)色彩的渲染與禁忌
電影中色彩元素的運用不僅有其渲染邏輯,亦有其渲染禁忌,色彩元素的渲染過程中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生物學常識,這樣可以避免美術色彩應用過程中的重大失誤。生物學效應中,紅色是緣于視網膜上的視錐細胞接收到紅光的刺激作用而產生于人類大腦中的色彩信息,而綠色則是綠光對人類視錐細胞的抑制作用而產生的色彩信息,這就出現了一個生物學效應中紅綠二色相互抵消的現象,同時也是紅綠二色色盲較多的一個根本原因。不僅紅色與綠色有這種問題,藍色與黃色也存在著同樣的“色彩禁忌”。《我們夢中見》這部影片即以藍色作為主基調,反映了人到老年后憂郁的生活狀態,影片中的色彩在表現憂郁狀態時,女主角的色彩以藍色為主,僅在少數幾幕中部分使用了紅色等其他色彩,藍色作為主角的主要色彩的同時,配角的色彩也以由淡藍變到深藍,作為其輔助色彩,避開了色彩中的渲染禁忌。
二、色彩元素在電影中的烘托運用
(一)色彩的烘托與分化
色彩不僅關乎觀眾的視覺感受,更關乎色彩功能與感知在電影中的延伸,在色彩渲染過程中,不一定要使用正確的色彩,但卻必須使用唯一的色彩基調,而烘托則必須為物體賦予其正確的色彩,同時可以混合使用不同的色彩基調,以實現烘托的多元化特質。影視機制中的色彩與其他兄弟藝術中的色彩機制既有相通之處,亦有截然不同的分化之處。相通之處在于都需要透過對視覺的藝術化達到烘托整個作品主旨的目的;分化之處在于影視作品的視覺藝術性是一種置于動態時空之中的過程,不同的時空中所需要表現的影像顯然存在著較大的不同,因此無法以一種色彩或一套色彩體系應用于整部作品之中,更無法每部作品都采用相同的色彩體系。例如,《滿城盡帶黃金甲》中,菊花的運用即過于喧賓奪主,尤其是鋪滿災屏的菊花,更顯烘托有余而分化不足。
(二)色彩的烘托與泛化
人類視覺對不同色彩敏感度會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影視作品中的色彩漸變與色彩異變等對觀眾的視覺意識有著迥異的影響,美術色彩的不同色相原理也存在著不同的心理效應,無論是色彩背景還是色彩前景,都需要據此進行藝術化設計,以達到烘托主題的目的。視覺效果的提升不僅包括視覺的物理特性及其效應,也包括視覺的生物學特性及心理學效應,任何物體的色彩都必須經過一個光線反射后從人眼直達視網膜的過程,由此,大腦才能感知色彩。色彩不同,生物學體驗自然也不盡相同,紅色更易烘托觀眾的激動情緒,色彩的泛化同樣強化了這種效用。
三、色彩元素在電影中的造境運用
(一)色彩藝術化的鮮活性
電影中,美術色彩元素的運用以造境為最上。渲染與烘托最多只能算得上是色彩運用的一種手段而已,而造境則要求美術色彩創作者必須深諳美術色彩語言。籠統而言,渲染與烘托僅僅是局部的功夫,而造境則是以微觀塑造宏觀視覺效果的形而上的功夫。美術中以色彩元素在影視作品中造境,其首要任務就是要讓主要色彩元素能從背景中“浮現”出來,也就是要讓色彩煥發出其應有的活力。在色彩活力煥發活力的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美術技巧就是必須采用氛圍陰影、氛圍光線、色彩飽和、色彩邊際等來強化色彩的活力。色彩諸要素的激活是美術色彩在影視作品中的首要任務,不同美術色彩要素的組合,可以使背景的色彩更加柔和,色彩的飽和度更加適中,色調更契合電影的氛圍。
(二)色彩藝術化的共鳴性
色彩元素在電影中的造境不僅需要活化與感染,更需要達成色彩藝術感染下的共鳴。有時可能一個色彩標識即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使影片的主題呼之欲出,優秀的影視藝術制作者深知色彩引申與色彩指引的重要價值,因而會在影視作品中想法設法設置基于美術色彩的亮點,以達成造境的藝術效果,有時候單一的色彩元素的突跳反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巨大藝術效果。以色彩變化豐富影視作品內容,不失為造境的重要手法,色彩的改變會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視覺享受,同時色彩的差變也會帶給觀眾接收到創作意圖的色彩感應與共鳴,營造完美色彩的極致時空是影視作品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影視作品中的色彩轉換是除共鳴之外的又一藝術設計技巧,色彩轉換可以在鏡頭切換下完成,也可以由影視作品中人物的動作或其他設計過程過完成。
四、結語
美術中的色彩元素在電影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美術色彩元素在電影藝術中的運用更是舉足輕重,色彩的先天敏感性為人類感知色彩提供了先入為主的衡量準繩,同時,色彩的運用更為電影藝術創作提供了衡量影視藝術作品優劣的準繩。影視作品中的斑斕色彩在渲染、烘托及營造意境等方面與影像相得益彰,美術色彩元素由外化的藝術象征,透過視覺感知內化而為藝術功能,再由內化的藝術功能最終轉化為藝術魅力,在電影藝術中不斷閃動的美術色彩的影子,為影視藝術插上騰飛的翅膀。
(河北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