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要:本文從高層辦公樓建筑設計的原則出發,通過實際工程案例對現代城市中高層辦公樓建筑設計進行分析,以供相關設計人員參考。
關鍵詞:高層辦公樓;建筑設計;要點
中圖分類號:TU9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7―137―02
前言
高層辦公建筑是當今工程項目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辦公建筑的一種組成類型,近年來在國內外獲得了飛速的發展,而且還具有許多未開發的空間,仍然存在巨大的發展潛力。
1高層辦公樓建筑設計的原則
1.1 選址合理
辦公樓選址過程中,要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還要與市政設施相匹配,這樣才能使高層辦公樓建筑的建設更加合理,辦公資源配備更加均衡,同時還需要考慮城市交通的可達性,盡量設在公共交通易到達區域。
1.2 功能適應性強
辦公樓的設計需要考慮到租賃人的變動問題,要使建筑具有較強的適應性,還要增加建筑的功能,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增加停車場、會議室、實驗室、醫務室、餐飲廳等功能的設施,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建筑的價值,還可以為企業員工日常的辦公提供極大的便利性。
1.3 使用的高效性和靈活性
高層建筑的垂直交通核心筒是辦公樓設計的重要部分,優良的核心筒設計可以提高辦公面積,增加辦公得房率。電梯高低分區及數量的合理配置可以達到的高效性達和舒適性。
2工程概況
本案擬建一棟高層辦公大樓,規劃用地面積為6778m2,容積率為3.9,計容建筑面積約26434m2,總建筑面積約34530m2,地下兩層,地上十八層,,建筑高度約75.6m,地理條件優越,周邊環境良好。
3高層辦公樓建筑設計要點分析
3.1 設計理念
辦公樓在設計上力求創造出具有現代化、時代化、高技化、造型美觀新穎的商務辦公建筑,盡力做到以人為本,建筑空間布局合理,體量組合協調一致,采用高新的建筑材料,色彩處理淡雅明朗、簡潔大方,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打造成當地的亮點建筑。
3.2 平面設計
辦公樓主要滿足高新技術產業辦公和經營之用。滿足現代辦公建筑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需求。在對辦公建筑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比較合理的大空間建筑平面布局模式,強調對高科技產業的適應性、多樣性和使用上的靈活性。主要特點如下:
(1)建筑有效空間的最大化。建筑平面采用長方形規整布置,四周為辦公大空間。內設輕質隔墻以利于靈活分隔和有效利用空間。建筑中間布置消防電梯和樓梯、客貨電梯、衛生間等交通核心單元,解決垂直交能問題以及辦公服務,以滿足高科技產業的辦公建筑要求。
(2)空間的靈活分隔。建筑設計內部可用輕質隔墻隔斷,充分考慮了建筑空間的靈活分隔和布置,做到既可分層整體出租,也可局部靈活分隔,最大限度滿足各種不同用戶的需求,體現建筑較強的通用和靈活性。符合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
(3)中庭的形象設計。建筑設置兩層裙房,在底層設置中庭,二層通高,軒敞氣派,實現公共人流的集散和分流。屋面設置采光天窗,為中庭創造良好的共享空間。同時為今后布置總服務臺、商務中心、銀行、小型超市等造有利條件。
(4)良好的環境設計。優良的辦公環境能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強調個性化與自然性是本設計的特點之一,在滿足消防,交通等功能的同時,注重讓出盡可能多的綠地和人行廣場來改善環境,綠地中心廣場結合種植穴、花壇、小品,建筑室內外空間之間相互滲透,互為對景、配景和襯景,在基地內部之間形成有機的聯系,使建筑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3.3建筑形象塑造
建筑立面造型設計采用立體幾何形象,著重強調整體建筑的空間感和體塊感。整體建筑以方形體塊為主,形體優美舒展、高低錯落,同時以方形體塊配合功能設計,還可提高空間的通用性和可變性。整體構圖上采用經典的三段式,大樓逐層退臺,為適應高新技術辦公企業的使用需要,以簡潔的形體與方形的布局相結合,建筑外立面采用穩健清新的淺灰色為主色調,裙樓材料選用石材,塔樓選用仿石面磚,配以黑灰色鋁合金型材豎向桿件以及銀灰色透明玻璃,利用材料的虛實對比,以及色彩的明暗搭配形成挺拔俊朗、渾然一體的遠景效果,而材質本身色彩的細微變化以及立面構件細部的處理又給人以層次豐
富,富有質感的近景感受。
3.4 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
在時下高層辦公樓市場上,5A智能化設計已經成為了標準配置,所以必須更加強調現代建筑的先進性,即合理運用現代建筑技術手段,在布局上為適應將來技術的發展而留有足夠的余地。除盡量使用輕質或可移動的隔斷設計外,將機電末端布置為系統天花和架空地板,并充分預留垂直豎井,以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有相當的靈活性,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另外,采用先進且性價比良好的小單元式鋁合金玻璃幕墻系統,以及LOW- E 玻璃和斷熱型材設計,達到光效節能兩宜的理想效果。
4 高層辦公建筑設計必須注意的安全問題
4.1 建筑防火的問題
辦公樓為一類高層建筑,設置自動滅火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防排煙系統。與周邊多層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均大于9米,與周邊高層建筑之間的防火間距均大于13米。建筑四周設環形消防車道,建筑不小于一個長邊直接落地,南面設消防撲救面。撲救面一側設有直通樓梯間的出口。所有的消防撲救場地距建筑均大于5米,小于10米。消防撲救面未種植高大植物、未設置停車位等影響消防撲救的障礙物。一層設置消防控制室,直接對室外開門。建筑四周設有室外消火栓和水泵接合器。
辦公樓標準層面積1468.6㎡,為一個防火分區,設置一個防火分區。每層設置個安全疏散出口,2部消防電梯, 雙向疏散距離40m,單向疏散距離20m,房間內最遠點距門最大距離不大于15M。
在走道的設計上要保證人員的流動暢通,不應設置影響人員疏散的突出物便于緊急情況時人員的疏散。
4.2 給排水防火的問題
辦公樓給排水消防系統的組成為三部分。消火栓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和氣體滅火系統。
(1) 合理設置集中消防水泵房、消防轉輸水泵房及屋頂消防水箱間。
(2) 室外消火栓系統由市政管網直接供給。消防用水量40L/s,火災延續時間3h。設置8只室外消火栓。室內消火栓系統消防用水量40L/s,火災延續時間3h。根據各棟建筑的高度及設備層的設置情況分為高、低兩個大區,并按三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加壓供水,其中高區采用垂直串聯供水系統。
(3)自動噴水滅火系統采用臨時高壓滅火系統,噴淋泵按40L/s。根據建筑的高度及設備層的設置情況分為高、低兩個大區,并按三個相對獨立的區域加壓供水,其中高區采用垂直串聯供水系統。氣體滅火系統及滅火器采用七氟丙烷無管網柜式氣體滅火系統。
4.3 電氣防火的問題
(1)消防電源與配電
高層辦公建筑要求供電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種方案:第一種是供電電源必須是來自于兩個不同的發電廠,保證一個要是遇到問題或者突發事件無法正常工作時另一個也可以正常工作,從而確保建筑的正常運行;第二種是供電電源來自于兩個不同的區域變電站;第三種是一個電源來自于區域變電所而另一個是自備的發電設備。目前在一般大多數設計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種方案,經濟又合理。
(2)應急照明
合理布置應急照明系統。應急照明就是指當高層發生火災及其它災害、故障時,導致正常照明系統中斷而啟用的照明,也稱事故照明。應急照明包括安全出口疏散指示燈,其它疏散指示燈,應急疏散照明燈。應急照明的安裝要體現出人性化的特點,應急照明主要安裝在疏散樓梯、消防電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備電源室、變配電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煙機房的墻面上或者頂棚上。當電源斷電時,應該能清晰地看到。
(3)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
系統形式采用控制中心方式設防,對樓層和地下層進行監控。同時本系統與城市火災自動報警信息系統進行聯網。
(4)同時還需設計火災應急廣播及消防專用通訊系統、氣體滅火控制系統、漏電火災報警系統。
4.4 暖通防火的問題
暖通消防系統的組成為三部分。包括:防煙系統、排煙系統、排煙補風系統。
防煙樓梯間、消防電梯前室及合用前室均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方式。不具備自然排煙條件的內走道均設機械排煙系統。火災時按防煙分區進行排煙,防煙分區采用擋煙垂壁或從頂棚下突出不小于0.5米的梁劃分,每個防煙分區面積不大于500m2。無自然補風條件的房間采用機械補風,防煙分區的消防補風風量不小于其排煙量的50%。
4.5 電梯
電梯在設計中要保證位置合理,讓電梯在運行中的噪音不會打擾用戶的正常生活。電梯的最大載荷也要根據辦公結構作相應的調整,保證使用者平時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電梯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離。消防電梯需每層停靠,便于在發生火災事故的時候進行救人和滅火。
4.6 防雷擊的問題
高層建筑防雷系統應該按照“綜合治理,整體防御,突出重點,多重保護”的原則,充分利用高層建筑物的結構,做好防雷措施,進行防雷擊問題上的治理。在高層建筑物的頂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擊的部位裝設避雷針或者避雷帶、避雷網。利用結構中的主鋼筋作引下線,利用整個鋼筋混凝土基礎作接地裝置。在建筑物周圍用扁鋼做避雷帶。為了防止靜電感應產生火花,建筑物內的金屬物體和突出屋面的金屬物均要接地。
5結束語
總之,高層辦公樓的設計肯定會與其他類型建筑設計有所區別,應該從使用者的需求出發去設計,滿足其工作的各種需要。在設計時,應更多從個性、低碳環保、安全舒適角度出發,只有這樣,辦公建筑才能夠為業主和承租人提高工作滿意度和工作效率,并且節能環保,有益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田世河.現代辦公建筑設計淺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07)
[2]秦尚松.現代高層辦公建筑設計理念初探[J].山西建筑,2010(02)
[3]李紹軍.淺談高層辦公樓的火災自動報警與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的設計[J].建筑設計管理,2012(04):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