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
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這就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論”。
“木桶理論”還有兩個推論: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夠高,那木桶才能盛滿水;其二,只要這只木桶里有一塊木板不夠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滿的。
而共享發展正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補齊短板的需要。
一是經濟領域的共享發展,如全體社會成員參與經濟活動、發展成果由全體社會成員來分享、收入分配問題等。突出反映在居民收入水平比較低,城鄉收入差距比較大,貧富差距突出。
二是民生領域的共享發展,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基本養老全覆蓋、擴大就業規模等。突出反映在就業壓力比較大,高質量的就業還沒有實現,大眾創業的環境還沒有形成。
三是社會領域的共享發展,如發展教育事業,提升義務教育的層次;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增加醫療衛生的普惠性;完善公共設施建設,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等。突出反映在基礎教育中優質教育資源比較短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還不完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平衡。
當然,共享發展領域的劃分是相對的,有些內容相互融合,相互交叉,如提高居民收入和擴大就業,可以是經濟領域的共享發展,也可以是民生領域的共享發展,還可以是社會領域的共享發展。
因此,共享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是短板,急需補齊。
【路徑】
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為導向,以提高全體居民生活質量、社會福利水平為出發點,從解決廣大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入手,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責,增加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環境保護、文化等公共產品和醫療衛生、養老服務、公共安全、社會治理等公共服務的供給,提高全社會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共享水平,改善全社會的民生狀況,提高每一個人的幸福指數,這是增加公共服務供給的目的所在,也是實現共享發展的基本要求。
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一是提供優質的義務教育,積極推動義務教育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均衡協調發展,促進教育公平。
二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
三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建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四是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鼓勵普惠性幼兒園發展,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
促進就業創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提高就業質量。
在我國現階段,就業壓力比較大,要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鼓勵勞動者自主就業,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
要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創建眾創空間,建立面向大眾創業的服務平臺。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在我國現階段,居民收入差距比較大,要在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時,采取多項措施,縮小貧富群體之間、城鄉居民之間、不同區域之間、不同行業之間過大的收入差距,著力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在社會所占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