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浚中
2016年2月24日,巴南區李家沱街道,重慶錦暉陶瓷有限公司。
陽光照射進廠房,將車間映得透亮。
車間里,兩條生產線正“嗡嗡”作響。
摻漿、注漿、燒制、烘干……很快,在一條30米長的全自動注漿生產線末端,生產好的酒瓶出爐了。
酒瓶琉璃光亮,映出一個忙碌的身影。
他叫鄒學兵,是生產線上一名普通操作工。
在全自動生產線上工作后,他每月的收入較以前的作坊式生產提高了1000多元。
鄒學兵收入的增長,只是錦暉陶瓷利潤提高的一個縮影。
當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陶瓷行業遇冷,錦暉陶瓷為何卻逆市上揚?
“無心插柳”
時間回到2008年。
當時,錦暉陶瓷作為外貿型企業,有70%的訂單來自海外。
一則報表攤在錦暉陶瓷董事長辦公桌上。
“全球經濟遇冷,公司海外訂單正在減少。”看到報表,董事長張民打了個寒顫。
就在這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隨即蔓延到全球貿易行業。
很快,主要從事外貿業務的錦暉陶瓷也受到波及,業務量大減。
怎么辦?
旋即,張民召開董事會,提出破題方略。
“轉型內銷,做高端酒包裝瓷。”張民首先提出。
彼時,國內酒瓶多是玻璃材質,陶瓷在這一領域前景并不明朗。
“陶瓷和玻璃成本差不多,但陶瓷更加精美,更能凸顯酒品高貴。”張民補充。
“每年國內酒產品包裝有上百億元的市場規模——對我們錦暉而言,這是一片全新的‘藍海!”說到這,他攥了攥拳。
“用陶瓷做酒瓶,瓶口密封不達標,易滲漏!”話音未落,就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依托我們傳統家居瓷積累的技術,可以一試。”張民據理力爭。
一番爭論后,董事會同意“試水”。
令人驚喜的是,總經理曹文彪帶領的技術團隊很快就攻關成功。
當年底,錦暉陶瓷獲得首批高端酒瓶訂單,正式進軍“藍海”。
初嘗勝果之后,錦暉陶瓷又開始琢磨:如何提高酒瓶生產能力,進一步開拓“藍海”。
2013年,錦暉陶瓷再次攻關成功,建成了國內第一條陶瓷酒瓶全自動注漿生產線,并獲得3項發明專利,為企業帶來直接收入2775萬元。
利用這條生產線,錦暉陶瓷的品控、產量都登上了新臺階,市場占有率、利潤翻倍,在業界名聲大振。
殊不知,這條單純為提升生產能力而研發的生產線,卻為錦暉陶瓷送來一個驚喜。
2013年底,因為這條生產線所展現出的卓越工業設計水準,錦暉陶瓷被認定為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
另一片更遼闊的“藍海”,在錦暉陶瓷面前赫然顯現。
“工業設計既能極大助推生產主業,本身也是一個擁有上萬億元產值的市場‘藍海。”面對驚喜,錦暉陶瓷聚集資源,開始深挖工業設計附加價值。
產研聯動
2014年4月的一天,錦暉陶瓷校企聯合設計坊。
攻讀設計專業的學生張敏正與人討論一套瓷器的設計方案。
確定主題、繪制草圖、人體工程力學論證……一系列流程下來,瓷器初稿成形。
隨即,設計稿將送往旁邊的制作車間,付諸實踐。
幾天后,張敏將成品擺到錦暉陶瓷總設計師蘆尚平面前。
“杯口角度應調整……”蘆尚平指出設計瑕疵。
經過反復打磨,張敏的設計定型,送回學校參賽。
最終,她的作品脫穎而出,獲得畢業設計一等獎。
這樣的場景,每年都會在錦暉陶瓷校企實習基地上演幾十次。
而這,僅僅是錦暉陶瓷圍繞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建設邁出的第一步。
2014年5月的一天,某酒廠打算推出一款珍藏級白酒,需要訂購一批高端陶瓷酒瓶。
利潤豐厚,一時間,競標廠家眾多。
如何拿下訂單?
“這家酒廠的設計師是位大學教授,其所在學校和我們公司有合作關系。”員工的一句話,點醒了張民。
隨即,錦暉陶瓷通過校企合作平臺聯系上這位教授,對其設計理念進行深入了解。
幾周之后,競標結果出爐,錦暉陶瓷奪魁。
利用設計中心建設這一平臺,大量優秀研發資源得以向錦暉陶瓷集聚。
點子“云”集
2014年8月的一天,錦暉陶瓷獲得一批國外航空用瓷訂單。
如何設計才能讓甲方滿意?
“給外國人設計的,要符合外國文化。”
“不,瓷器是中國的,得有中國元素。”
“瓷器是用在頭等艙的,設計格調得高。”
…………
一時間,設計師們眾說紛紜。設計圖紙則匯成“小山”,堆在蘆尚平桌上。
“何不找工業設計中心的專家們給評評,看哪個方案好。”有人提出。
“正有此意!” 蘆尚平說。
但錦暉陶瓷對工業設計中心的“利用”,遠不止作品評比這么簡單——錦暉陶瓷依托設計中心,成立“云”設計平臺。設計需求一經發出,工業設計中心的所有在冊設計師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參與競爭。
這正是錦暉陶瓷圍繞設計中心建設邁出的第二步。
隨著設計平臺逐漸成熟,錦暉陶瓷還與世界頂級設計事務所紀梵希、世界著名品牌韋奇伍德等展開合作,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開拓外銷市場打下了基礎。
“利用設計平臺,讓企業工業設計走出去,增強了企業競爭力。” 蘆尚平說。
一時間,錦暉陶瓷接連拿下設計大獎,名聲鵲起。
“兩線出擊”
2015年,國內白酒市場蕭條,陶瓷酒瓶需求量下降,錦暉陶瓷再次面臨下行壓力。
怎么辦?
錦暉陶瓷選擇圍繞工業設計中心建設,邁出第三步——改變供給結構,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
線下業務方面,錦暉陶瓷恢復原來與國外大客戶的聯系,瞄準高端家居用瓷。
“依托工業設計中心的研發能力,用技術撬開國外市場。”張民說。
擴大國外市場后,其國內業務也作出調整:開設實體店,進軍國內家居用瓷。
而在線上,錦暉陶瓷選擇與電商咨詢機構合作,建設“新品藝家”網絡設計和營銷服務平臺,實現企業轉型升級。
通過設立陶瓷銷售網站,錦暉陶瓷將工業設計中心的作品搬到線上。
依靠網絡即時、便捷、多向傳播的特性,錦暉陶瓷實現了終端用戶、設計平臺(資源)以及生產廠商三者的無縫連接。
這讓消費者從過去“用腳投票”轉變成“用鼠標投票”,大大縮短了設計更替周期,讓設計師能隨時嗅到市場的“味道”,設計產業化得以進一步完善。
錦暉陶瓷圍繞工業設計中心建設的“三大步”邁出后,為企業帶來直接經濟效益600萬元,間接經濟效益1200余萬元。
2015年,錦暉陶瓷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復審通過,并獲評中國馳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