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文
摘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所在。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的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領域的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也是諸多教育工作者和無數的研究者不斷追求的目標。對于高中歷史教師而言,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需要不斷地進行教學工作的反思和探索,在繼往開來的歷史教學中發揮最大的工作效能,推動教育事業的不斷向前發展。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高中歷史;教學實踐
潘瑞金先生在《淺談新課程實施中教學的有效性》中指出: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的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當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其實現途徑是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所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一、緊扣課標,整合教材
余文森教授主張依據課標所確定三維目標、學科特點和學生認識水平對歷史教材進行合理整合。筆者認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現途徑就是要利用課程標準,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合理整合教材,刪繁就簡。高中歷史新課程一開始就面臨三座大山:繁、難、新。結構是全新的,需要理解和構建;內容繁多,需要加工和選擇;知識和觀點多有更新,需要學習和拓展。因此,需要教師整合教材。那么整合教材的依據是什么?首先是課程標準。這樣做實際改變過去教材是圣經,把教材變為學材,從單純的教材組織者變為教材的研究者。比如,按課標要求,必修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只須講明宗法制和分封制,其他知識可以大膽刪或交給學生自學。課堂教學中抓住關鍵史實,化繁為簡,突出重點,就能很好解決新課程教材內容多和教學時間少的矛盾?;A比較差,很多學生初中時沒有開設歷史課,而新課改的高中歷史按專題史、模塊來編寫教材,學生需有扎實的通史基礎,否則高中歷史知識對其就像是“霧里看花”。因此整合教材要充分尊重學情,降低難度,深入淺出,以適應生情。
二、情景生疑,教材解惑
高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既要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作用,而且教師又要創設情境,加以引導是提高有效性的必要手段。通過設置課堂情景,讓學生發現問題,并學會運用教材提供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從而達到“用教材教”的效果。如果說整合教材是為了解決歷史課堂教什么的話,那么情景創設則是針對歷史課堂怎么教,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新課改的理念是“用教材教”,如何做到用教材教,現在我以上學期開設的《美國1787年憲法》一個片段教學為例進行論述。設置情景:某同學撰寫介紹美國中央政府職責的歷史小論文,指出文中錯誤之處。接著同學們依據剛從教材中學到的三權分立、平衡制約的知識點指出文中的錯誤并畫出美國中央政府三權分立、相互監督的結構示意圖,最后把一個學生畫的示意圖進行實物投影,讓其他同學對示意圖進行講評,加強學生對“三權制約”原則的理解。通過學生糾錯、畫美國國會、總統和最高法院關系示意圖,有利于加深對美國憲法的理解,也使學生學會用圖示表達歷史知識的方法。
三、興趣培養,情感共鳴
在教學中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永遠是第一位的。教師若語言乏味,只會照本宣科,學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無法吸引學生聽課,達不到情感共鳴,教學效果更無從談起。因此教師要善于用生動詼諧的語言,刺激學生的感受,引起情感共鳴。在講述“二戰后國際關系中冷戰”時,筆者借用了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上的一段話“我的一邊坐著一條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問學生:“為什么俄國熊北美野牛之間不敢直接開火?因為牛看到了熊掌而熊看到了牛角。”詼諧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從“牛角”“熊掌”對等的威懾力感受到兩大軍事集團的對峙帶來的暫時和平,但又時刻面臨發生戰爭一觸即發的危險,從而深刻感受到冷戰影響的深刻,激發學生認知興趣,引起情感共鳴,課堂教學也就實現了有效性。
四、更新觀念,信任學生
持什么觀念去教”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關鍵問題,作為轉型的教師還深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希望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識一股腦兒地灌輸給學生,把結論告知給學生,就像往一個瓶子里灌水,只管灌而不考慮溢出來多少,歸根到底還是對學生不信任,最終導致教與學的脫節,因此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必須樹立新型的教學觀即“歷史知識并不能簡單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加以建構”。信任學生,讓學生發揮聰明才智,“言之有物,自圓其說”,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使學生學有所得。
總之,緊扣歷史課程標準,整合歷史教材是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根據學生情況,更新教學觀念,創設高中歷史課堂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通過教學反思,總結經驗并不斷激發學生興趣是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