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學習模式,可以從學習動機、方法、內容等方面分析,并且從相應幾個方面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
21世紀的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四個“學會”:“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然而這些技能更多的并非從課堂教育和書本知識中獲得,而是要從生活、工作實踐中培養。目前學校教育已成為終生教育的一個階段。自主學習已成為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素質技能,是人們發展進步的基礎。
一、什么是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或行為。即學生有興趣并主動的學習。可以從學生的元認知、動機、行為三個方面具體分析。在元認知層面上,能夠在不同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進行有組織、有計劃的學習,并且能夠適當的自我監控、自我指導和自我評價。就動機而言,學生把自己視為有能力、自律的并能有效完成自主學習的人。在行為方面,能夠根據目標選擇學習方法,并有意識的組織、創造使學習效果達到最佳的學習環境。以齊莫曼為首的社會認知學派為進一步解釋自主學習,提出來較為系統的、全面的自主學習研究標準。如下表:
齊莫曼認為,確定學生是否自主學習,任務條件一列是其主要依據。如果學生在這幾個方面全部可以做出自己的選擇或控制,則該學生的學習就是完全自主的。齊莫曼認為如果學生在學習時某些方面不滿足以上特征,則學習的自主性就會明顯下降。但實際過程中,大部分學生介于完全自主學習和完全不自主學習之間。
現代學習理論家主張把自主學習從學習內容、學習動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環境、學習結果、學習社會性等八個維度加以界定。如果學生在上述八個維度均能自主做出選擇和控制就被認為是自主的,即:1、學習內容是自己選擇的;2、學習動機是內在的或自我激發的;3、對學習過程能夠進行自我監控;4、學習方法由自己選擇并能有效地加以利用;5、學習時間由自己進行計劃和管理;6、能夠主動組織有利于學習的環境;7、對學習結果能夠進行自我總結、評價,并據此進行強化;8、遇到學習困難時能夠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由此可知,自主學習主要是獨立自主的、有選擇的、有目的的、自己約束自己的學習行為。
二、關于自主學習的特征和條件
自主學習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獨立性、能動性、有效性、相對性。由此可見,要做到自主學習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心理發展水平,其次要有內在的學習動機,而且要有一定的學習方法即策略。就自主學習的獨立性而言,學生在學習時評估自身的情況,權衡學習任務,再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選擇,最后獨立進行學習活動,并在學習過程中自律。這就必須要求學生的心理發展到一定水平,要能達到最基本的要求:能學。自我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的自我意識的發展水平。顯而易見,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學校教育階段,初中以后,學生的自我意識發展的比較完善,此階段不僅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而且學習的目的性、獨立性都得到增強,并且有能力進一步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監控。所以初中以后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就自主學習的能動性而言,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其能動性主要體現在自我規劃以及自我監控等方面。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內部的學習動機,即:想學。現代心理學認為自主學習的內在動機的主要成分有:目標意識、價值意識、自我效能感、興趣、內歸因傾向等。目標意識,顧名思義即學生對學習目標的充分認識。設置具體的、短期的且可行的學習目標有助于提高學習的動機。價值意識,簡而言之就是學以致用,所學知識是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有用的。甚至可以把學習的價值與自己的前途聯系在一起。自我效能感是學生對自己有沒有能力從事某種學習活動的判斷,是學生自信心在該學習活動上的具體體現。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生較低自我效能感的學生無論是在自主選擇學習任務、運用策略還是自我監控和恒心方面都優于后者。至于興趣,不必多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自主學習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內歸因傾向是學生把學習結果的好壞歸因于自身,即從自身尋找原因。例如:學習的毅力、自己主觀的努力、學習方法是否恰當等。
就自主學習的有效性而言,通過各種能最大限度發揮自身潛能的學習方法達到自主學習的最佳效果。這就必須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策略,即:會學。我國心理學家對學習策略的定義為: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形成和運用的促進學習的方案和方法的總和。學習策略可簡單的劃分為一般性的和具體的,前者適應于所有的學習而后者只適用于特定學科的學習。經過長期的研究,國外的心理學家總結出以下多種有效的學習策略:設置目標和制定計劃、記錄和監控、自我評價、尋求信息、復述和記憶、組織和轉換信息、創造環境、復習筆記、課本測驗題、根據學習情況及結果進行自我獎懲、尋求老師和同學或其他人的幫助。
三、怎樣促進自主學習
1、明確學習目標
學生首先要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明確自己要學什么,在學校的教育制度下,學生的學習目標應該是和教學目標一致的。可以把教師的指導融入到對學習的規劃中,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編寫的自學輔導提綱有效的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該提綱不僅可以對學習方法和學習步驟一清二楚即制定有效的學習策略,而且可以更好的對已有知識進行鞏固、提高,并有利于學生對整個自學過程做出評價。
2、激發學習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激發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好奇心促使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并對行動的學生及時表揚、鼓勵。可以針對每個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該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行的、近期的。甚至可以在班級中樹立一些榜樣,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并要求學生做適當的自我評價。
3、注重學策略的培養
受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授學生各種一般性和具體的學習策略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一般性學習策略包括:確定目標、合理計劃、自我監控、及時復習等。特別要培養學生對學習時間的計劃能力。而常見的具體學習策略有:復述、畫圖示意、列提綱、分類小結等。教師可以將上述方法滲透到平時的各科教學中,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學習此類學習技巧。教師務必舉些例子,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學習策略的適用條件、范圍以及方法。并使學生勤加練習最終掌握和遷移。
4、進行自我檢測
適當的進行自我檢測,及時掌握自學的情況,了解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通過自學掌握了哪些知識,可以有效的改進學習的策略、積極的評價自己。
四、結語
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有利于學生完成要求的學習任務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是以后終生學習、不斷創新的基礎技能。
【參考文獻】
[1] 龐維國. 自主學習理論的新進展[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1999,(3):68.
[2] 龐維國, 劉樹農. 現代心理學的自主學習觀[J]. 山東教育科研, 2000,7,8.
【作者簡介】
何平平,安慶師范大學本科二年級在校生。主要研究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