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摘要】大學生社團在高校文化建設、學生綜合素質、學生就業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職業類社團,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本文通過分析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職業類社團建設存在問題,提出通過建設職業類社團提高藏職院大學生就業能力。
【關鍵詞】職業類社團;就業能力
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招生規模越來越大,高等教育已經完成了從傳統的精英教育到了大眾教育的轉變。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技能為宗旨,為社會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載體,高職院校也面臨著因為擴招等原因造成的學生就業能力不強的問題:如用人單位所反映的知識技能老舊,責任心不強,心理承受能力差,創新能力弱,整體素質低等。高職院校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一方面要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掌握社會所需求的知識和技能,通過系統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另一方面,有大學校園“第二課堂”之稱的社團,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方面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職院校社團的作用
2005年1月,團中央和教育部共同下發的《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大學生社團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動員方式。
于此同時,社會上也有較多的學者對于社團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學者馮友梅研究認為:大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和個人興趣愛好自愿組織和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有利于加強大學生思想品德修養、培養集體主義觀念、促進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有利于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大學生廣泛參與社會實踐訓練,增強社會責任感;有利于繁榮校園文化,促進學風建設。
從以上研究我們可以看到,高職院校社團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對于高校本身有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大學生自身的發展也有著促進作用。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不僅滿足了自身的興趣愛好,在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中提高了責任心,增強了心理抗壓力,綜合素質明顯提升,在與社團一起成長的過程中發現了自身的潛在能力,促進了自身的社會化進程,特別是一些職業類的社團,更是大大提高了大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由此可見,高職院校社團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職業類社團建設的現狀
1、職業類社團少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社團發展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各個系部的社團,學工處下屬社團百花爭艷。但是仔細研究就會發現,對于學生職業能力提高明顯的職業類的社團(如就業、創業社團)較少,可供學生選擇的余地非常少。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現有文藝文化體育類社團18個,學術類社團6個,公益類社團5個,而職業類社團只有8個。
2、大學生參與職業類社團興趣低
大學生對社團的興趣高,才有較強的加入意愿。西藏大學生對于文藝有著天生的喜好,喜歡唱歌,喜歡跳舞,因此文藝類社團在西藏職業技術學院最受學生歡迎。社團建立的最多,加入的人數也最多。據統計,在志愿加入社團的學生中,有54.68%的學生傾向于加入文化藝術體育類社團,有24.38%的學生傾向于加入學術類社團,只有11.29%的學生自愿選擇加入職業類社團。
3、社團管理不規范
社團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規范性不足,影響了社團活動的穩定性和社團正常活動的開展;社團指導教師配備力量不足,社團活動經費無保障,缺乏社團活動的固定場所;社團成員較多,素質參差不齊,人員管理流于表面。這些都嚴重制約了社團的運作與發展。據統計,藏職院社團均配備社團指導教師,但只有少部分社團有完善的管理機制,大部分社團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沒有完善的活動章程和規章制度,社團活動經費無法保障,并存在指導教師同時指導多個社團現象。
4、職業類社團組織活動少、活動單調
由于缺乏專業指導教師,缺乏社團活動場所和無經費保障,職業類社團組織活動非常少,特別是職業教育活動,在舉辦的有限的活動中也因為缺乏新意和專業指導、活動單調而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活動質量缺乏保障,很多職業社團活動名存實亡。
三、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就業能力的概念最早于20世紀的英國提出,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就業能力的內涵也在不斷變化中:從就業能力由政府干預勞動市場,保障社會的弱勢群體,到如今就業能力體現在個體勞動者在勞動市場上獲取工作和職業發展的能力。培養具有高度就業能力的大學生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高度就業能力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良好的工作態度。包括工作充滿主動性,富有敬業和奉獻精神,工作責任感強,在工作中學習意愿強,有長遠的職業規劃,可塑性高。
較高的自身素質。包括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工作中誠實守信、吃苦耐勞,并對組織有較高的忠誠度。
能力較強。包括較強的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
知識掌握牢固。包括舊知識的運用和新知識的學習,知識之間的融會貫通。
學院品牌知名度。包括學院在當地乃至全國的知名度。學院就像一個品牌,學生就是學院的最終產品,學院知名度越高,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受歡迎程度越高。
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一方面給在校學院提供了實踐鍛煉的平臺,一方面給公司企業提供了認識學院、認識學生的機會,為學生未來的就業提供了便利。
四、通過職業類社團提高藏職院大學生就業能力
1、職業院校社團的建設在符合政治趨勢的前提下應以職業類社團建設為主
職業院校社團的建設首先應符合政治趨勢:即要符合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解決好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在這個大的前提下,應該大力加強職業類社團的建設。由于職業類社團在提高學生知識技能上有著其他類社團無法比擬的優勢,學院職能部門在審批社團的建立時,應更多傾向于職業類社團的審批,并對職業類社團在社團總數中設置一定的比例,鼓勵、引導學生創建職業類社團。
2、職業類社團應與相關公司企業建立聯系,公司企業指派人員作為校外指導教師參與到社團建設中
職業類社團的建設離不開社會發展的實際。脫離社會的職業類社團是無法真正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也就無法從根本上提高社團成員的就業能力。因此社團一定要與相關的公司企業建立起聯系,邀請公司企業的職業人員作為校外指導教師參與到社團的建設中來,把公司企業的管理模式介紹給社團作為參考,把工作中最前沿的知識引入到社團中。如果沒有校外指導教師,就應與學院的招生就業處聯系,請招生就業處指派教師進行指導。
3、職業類社團要多組織與職業相關的活動或競賽,切實提高學生技能
社團活動的豐富有助于更多的學生主動加入社團。職業類社團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組織實施與職業類相關的活動或競賽。
職業類社團可以多多組織職業活動,例如邀請專業教師定期舉辦專業知識講座,舉辦知識宣講活動等,還可以開展一些職業類的培訓。
社團可以利用學院的各種資源。例如計算機社團可以承包全院計算機維修,網絡的組建和維護等;建筑類社團可以參與到學院基建等工程之中,機電類社團可以檢修全院、教師車輛及辦公、家屬樓機電維修;旅游類社團可以參與學院賓館和學院接待,擔任導游等角色;財經類社團可以為全院師生舉辦業余理財培訓;農林和畜牧獸醫類社團可以在農場舉辦農家樂等。
社團可以不定期舉辦專業競賽活動,通過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技能是最快最好的方法。每個學生都有著強烈的取勝欲望,通過競賽的鞭策,學生會主動深入地學習,學習效率高,學校效果好。在此過程中通過校內專業教師和校外公司企業指導教師培訓,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職業類社團要利用業余時間走出校園,開展社會服務,增強學校知名度
職業類社團不能把社團活動局限于校園內部,應走出校園,與社會多多接觸。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在社會開展志愿者服務、創業策劃、義務咨詢和參觀考察等。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為社會服務:例如旅游類職業社團可以在拉薩旅游旺季充當周末導游;計算機職業類社團可以利用業余時間走進社區,為社區住戶提供計算機維修了購買咨詢服務;建筑職業類社團可以利用業余時間走進施工現場,充當勞動志愿者等。每個職業類社團都可以在社會中找到自身的實際價值。在實現價值的過程中,不僅增長的知識和見聞,增強了技能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正面地宣傳了學院,增強了學院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對于學院學生未來的就業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一定程度了增強了學生的就業能力。
5、職業類社團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嚴格要求,提高社團成員素質
社團作為一個組織,必須以一定的規章制度作為組織內部的約束。此外,嚴格的規章制度不僅僅是組織正常運行的前提,更是提高社團內部成員素質的保障。西藏職業技術學院入校大學生多以地區職業學校免推薦生源為主,生源整體素質較低,因此需要嚴格的規章制度對其行為進行約束,嚴格要求社團內部成員,對于違反社團規章制度的成員要嚴肅處理,甚至要求退出社團。社團還要制定規范的組織活動制度,以制度化的形式指導日常工作和活動。在長時間嚴格制度的約束下,會對社團成員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的、正面的影響,因此,必須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并嚴格要求,提高社團成員的整體素質,提高社團成員的就業能力。
6、職業類社團應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建立起社團職務競爭制度,豐富社團成員的角色體驗,培養社團骨干,教師把握社團方向即可
在制定完善、嚴格的規章制度的基礎上,職業類社團的管理應以學生的自我管理為主。社團負責人應動員社團成員一起努力設計豐富的、有意義的社團活動,這樣不僅可以使社團成員參與高質量的社團活動,而且使社團成員發揮了團隊協作精神,增強了整個社團的凝聚力。社團成員應利用社團活動期間豐富自身的角色體驗,通過體驗不同的角色熟悉不同管理過程,對于職場角色或勞動者角色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通過社團活動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有利于大學生角色向社會化角色轉變。職業類社團應重點培養自己的社團骨干,在培養過程中要注意公正公平,通過成員對不同角色的體驗,重點發掘個人在不同領域的優點,并安排不同的職務。引入社團職務競爭制度,能者上,庸者下,保證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競爭是社團生存和發展的推動劑。教師對于社團的管理應該在具體的制度執行上,把握社團發展的方向,對于社團的具體事務應有社團成員自我管理為主。
【參考文獻】
[1] 吳 薇. 職業服務類學生社團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作用[J]. 思想理論教育,2008(7).
[2] 詹永東. 高職院校學習型學生社團構建及對就業能力影響分析[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9):159-160.
[3] 任江林. 關于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幾點思考[J]. 教育與職業, 2006 (6):47-48.
[4] 汪國好. 建設高校創業社團的探索[J]. 教育與職業, 2012(32).
[5] 唐志為. 對大學生社團現存問題及其對策的思考[J]. 理論觀察, 2005(2).
[6] 全曉松. 高校學生社團與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問題的研究[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社科版, 2009(5):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