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婷
【摘要】剛跨出學校大門走進課堂的我,經過了從學生到老師、班主任的變化真是想法多多、感慨多多。本文針對這種現象做了一定的研究,希望對80后老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80后;90后;班主任;特征
我是80后的獨生女,而我面對的是一個90后獨生子女學生群體。作為80后出生的我與一個90后的學生群體在思維上、意識上、行為上產生的一些矛盾和反差,自己感到困惑和矛盾,經過了兩屆班主任工作的摸索和老教師的精心指導使我的班主任工作得以順利的展開,并有了一點心得。
一、90后的典型特征
1、好勝心十足
隨著國家日新月異發展,信息量的敞開使學生對于新事物的興趣求知變得十分容易和廣泛,學生的知識面與時俱進地擴展。由于經濟實力的增強,家庭收入提高,家長對學生在生活上盡可能地去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從而漸漸地也養成了他們任性好勝的個性,少了幾許寬容心、同情心,多了幾許霸氣,好勝心。
2、身懷一技之長
90后的學生大多都有一技之長。大多從小學習繪畫、音樂或者體育,就我班也有學生從小師從名家,學得一手好的書法功底。與此同時,由于他們是自信和脆弱,敏感與自私的矛盾集合體,一方面對自己的專長,表現出極度自信,非常愿意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和特長;但另一方面他們又極其脆弱和敏感,他們會時刻關注老師和同學對他們的評價。
3、依賴虛擬技術
90后的學生出生在計算機虛擬技術日新月異的90年代,長在知識大爆炸的21世紀。他們面對電腦、電視機的時間甚至比面對父母的時間還要長。我要面對的正是這樣一群少年。
4、熱情、開放與沉默孤獨并存
“90后”的大部分大學生都熱情、開放、充滿活力,善于言談。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的熱情、開放、能言善辯是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們表現比較沉默,不善言談,讓人感覺比較清高。
二、如何與90后學生打成一片,快樂成長
1、打進“敵營”,走近學生,了解學生
90后的學生雖然個性十足,好勝心強,但卻缺乏一定的獨立自主能力,尤其是90后的獨生子女,對家人的依賴性強,缺乏獨立判斷、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班的生活委員就是這樣一個個性十足卻十分缺乏獨力自主能力的90后。記得剛進大學時,經常看到她給家人打電話,家雖然不在學校所在的城市但幾乎每個周末都回家,跟同學也不是很親近,學習狀態不佳。發現這些問題后,通過與她舍友、家人溝通以及與她本人談心,了解到她家庭情況比較特殊,有個哥哥已經結婚,爸媽年紀相對于同齡人來說比較大,從小在爸媽和哥哥嫂子的寵愛下長大,以致對家人的依賴性強,缺乏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找到問題的根源之后,我決定讓她擔任我班的生活委員,想通過班委工作鍛煉她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班委工作期間,她主要負責本班班費的管理、本班學生餐卡的辦理、信件的收發、假期車票的訂購等工作。通過一段時間的班委工作后,她改變了很多,周末大都在校組織同學做一些公義活動,為更多的學生提供生活上的幫助和便利。在她的班委工作總結中,她這樣寫到:通過一年的班委工作,我在幫助同學后所獲得的那句“謝謝”中體會到了我的價值。
2、細節的力量
用小小的細節產生大的力量,這是我在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總結的另一條工作方法。外語系男生不多,女生占大多數。剛開始我把精力大都放在了女生身上,教導她們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督促她們好好學習、監督她們搞好宿舍和個人衛生,男生卻在剛開始的那段時間被我忽視了。導致他們整體上比較散漫,上課出現遲到現象。意識到這點之后,我想首先應培養他們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感,因此,我把班級的鑰匙交到了三個男生的手里,并鄭重的囑咐他們說:以后由你們來掌管大家的上課時間了。
一段時間后,三個男生總是提前到教室為大家開門,并且責任心越來越強,對班里及學院的各種活動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在遵守紀律的同時,還為班里的女生服務,臟活累活全都攔了下來。前幾天煙臺天氣預報說有大到暴雨,他們三個還怕班級窗戶沒關,特地到班里查看。
3、自信在鼓勵中增強
讓學生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些地方比別人強,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從學習、特長、與人交往等方面著手,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然后因人施教,放大優點,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自信,說白了就是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好,但自信心不同于驕傲自大。碰到困難不易退縮,勇于挑戰;碰到挫折能夠主動和人溝通,并表達自己的想法;精力充沛,心情開朗愉快,對人熱情,對新事物充滿好奇,都是有自信的學生應表現出來的。
班里有位同學因為家庭的原因很不自信,學習不上進,小測驗成績也很不理想。我花了很多心思在他身上,不論與他談心還是在生活上給他提供幫助,但見效不明顯。我覺得他應該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才可以讓他樹立起自信心。于是,讓他上講臺主持班會,第一次害羞得幾乎表達不清自己的想法,第二次、第三次之后就能挺胸昂頭地流暢地傳達好每次班會主題。有時還會讓他為同學獻歌一曲,從低聲吟唱到引吭高歌,自信的笑容逐漸在他臉上展現。通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同學們推選他在我班的元旦晚會上擔任男主持,還表演的幾個精彩的節目,在同學的掌聲中,他逐漸的樹立起了自信心,而且主動承擔起班級的各項活動的策劃和主持工作。
4、典型引路,樹好學生身邊的“小偶像”
“90后”的學生喜歡追星,喜歡崇拜偶像,而如今又面臨著一個偶像迭出的社會環境,看看身邊的“粉絲團”“玉米族”,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但是,我認為這并不是一件壞事情。青年學生崇拜偶像,追求精神價值和精神依托,是一種自然和正常的反映,只要加強正面引導,就能提高欣賞的層次和品位,點燃他們學習的激情和動力。所以,管理學生,做到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就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哪些才是當今時代最亮的“星”,并充分發揮班級、系部乃至全院的各類典型離學生近,更容易學的優勢,樹好學生身邊的“小偶像”。
我班的體育委員于同學就是我在班里樹起的一個大家學習的好典型,她不但體育成績好,曾在全省的大運會上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而且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所以我就通過詳細介紹分析于梓鑫同學的成長歷程,讓大家更加清晰地看到,任何大進步、大成績的人,都不是一日之功,引導大家去推崇她,學習她,使她在班級里發揮“磁效應”,不斷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
5、“知行合一”,共同成長
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邊學邊做,知行合一。90后的獨生子女們,是一類很特殊的群體。他們自信,他們創新、他們敢于表現。他們驕傲、它們叛逆,他們個性張揚。如何和他們進行心與心的溝通,如何為他們創造一個讓他們健康成長的舞臺,這些對于我,一個剛跨出大學校門的老師來說會是一個我必須要去面對且永不過時的課題。如何與學生交流管理確實需要很多的技巧,需要我自己不斷的探索研究,不斷地在實踐中遇到問題、尋找原因、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后再總結經驗。
以上只是我一個剛出大學校門的80后班主任和一群90后學生的非典型案例,寫這篇文章也只是回顧了一下近兩年的班主任生活,處理問題上可能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會繼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在幫助自己工作的同時,希望達到與其他學生管理工作者進行交流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萬祥. 給年輕班主任的建議[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
[2] 江 鋒. 新班主任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M]. 吉林大學出版社, 2008.
[3] 魏書生. 班主任工作漫談[M]. 漓江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