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
摘 要:通過對當前醫患關系現狀及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剖析了提升醫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以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人才培養工作為例,提出醫學人文素質培養應從校園文化建設、人文課程體系、心理品質培養、實習實踐教育、執業資格培訓這五個方面的第二課堂建設入手,推進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提升。
關鍵詞:醫患沖突;人文素質;第二課堂;醫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7-0173-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等醫學教育模式的轉變、醫學事業的進步,對于高等院校醫學生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在當今醫患沖突的背景下,我國當代醫學生的綜合素質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主要表現在:知識面窄、創新能力弱、人際交往關系差、社會適應能力欠缺等。因此,如何進一步有效地推進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緩解當前的醫患矛盾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成立于2012年6月,是無錫市政府與江南大學攜手共建的學院。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理事會由無錫市有關委、辦、局領導,以及江南大學有關部門領導組成。學院人才培養以“厚德、博學、勤業、濟世”的院訓精神為引領,采用小班教學、精英化培養模式,高度注重通識教育,注重加強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緊密結合,強化臨床應用技能和醫學科研能力的培養,致力于培養“高素質、厚基礎、專業型、國際化”的醫學專門人才。本文結合近年來學院對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的探索,立足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通過構建并完善第二課堂體系來進一步推進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第二課堂作為不同于傳統課堂的教育形式,在彌補醫學生人文素質缺乏、人文知識不足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醫患關系現狀及提升醫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性
醫學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醫學專門人才。然而,醫生這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職業,近年來卻似乎蒙上了厚厚的塵埃。醫生與患者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各地醫療糾紛沖突案件不斷增加。有報道顯示,中華醫師協會曾對114家醫院做過調研。3年內,平均每家醫院發生醫患糾紛達60多起;打傷醫務人員5人,與醫院發生沖突事件5.42起;全國有70%以上的醫院發生過患者或其家屬辱罵、威脅、甚至暴力毆打醫務人員的情況;近60%的醫院出現過因對治療結果不滿意,而導致患者或家屬糾集多人在醫院內威脅醫務人員、醫院領導的事件。本應是相互扶持、須臾難離的醫患關系,卻變得刀劍相對、同室操戈。醫患矛盾日益加重,已然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成為籠罩在醫患之間揮之不去的陰影。
造成醫患關系緊張對立的原因無疑是復雜的,但目前醫務工作者的醫患溝通能力、職業素質、道德修養、法治觀念等人文素養的不足,是造成醫患沖突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醫學生培養逐漸從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的醫學模式轉變,人文素養對于醫學生培養的作用日益受到人們關注。有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97%的醫學生能夠意識到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因此,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不僅是建立和諧醫患關系的需要,同時也是醫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
二、綜合性大學醫學人文教育現狀及其困境分析
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育和提升,有助于醫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喚醒醫學生的仁愛情懷與人性良知,磨煉醫學生的心理品質及適應能力。然而,綜合性大學醫學人文教育受制于運行機制等因素的影響而面臨困境,主要表現為以下四點。
一是醫學專業課程繁重,人文課程所占比例小。醫學專業課程繁重,學時有限,培養計劃中人文課程所占比例較小,導致學生將大量精力放在專業課的學習上,容易忽視對人文知識的學習和補充。
二是師資隊伍建設相對滯后。在綜合性大學,醫學人文沒有獨立發展的學科地位,例如學醫的沒有人文社科類學科背景,學人文歷史的沒有學醫的學科背景,致使醫學和人文融合不夠。
三是醫學人文教育的協調統籌機制較弱。開展醫學人文教育需要綜合性大學多個學院、多個部門協作,調動各方面資源,但受到綜合性大學管理體制的限制,容易出現“多頭管理”——“多頭不管”的現象,很難形成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
四是臨床實踐階段人文教育重視不夠。醫學人文教育應貫穿在醫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但遺憾的是,大部分醫學人文課程都集中在基礎醫學階段,臨床階段的人文課程開設較少,學時也不足。
隨著高等教育模式的轉變,大學人才培養要求集綜合性、學術性、人文性三位一體。在國內外加強醫學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依托綜合性大學的優勢,來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養成為我們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三、構建第二課堂體系是提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
第二課堂通過環境的布置、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出積極健康的人文氛圍,充實學生人文知識,培育學生人文精神,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懷,使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規范自身價值取向,努力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人文環境
校園文化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直接環境,能對學生起到示范、熏陶的作用。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一貫高度重視學生第二課堂的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不僅優化了人文環境,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學院的院訓“厚德、博學、勤業、濟世”即是學院精神的象征,可以幫助學生提升醫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多年來,學院通過舉辦護士節授帽儀式、醫學生誓言儀式等,來進一步強化醫學人文精神,使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精神內涵在學生中入耳、入腦、入心;通過創建“永恒的星辰——醫學倫理教育室” “遺體捐獻者訪談實錄”等教育載體,引導學生“與高尚的心靈對話”,理解生命的意義,感悟崇高的內涵;通過創建醫學生人文素質網站,進一步發揮網絡傳播教育的作用。
(二)完善人文課程體系,陶冶人文情操
醫學生人文課程體系的建設應依據醫學人才培養與未來職業目標的客觀要求,把醫學教育與人文知識教育融入其中,把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相結合,這樣才能形成學生喜愛、終身受益的醫學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基于此,學院將進一步完善與人文素質教育交叉的學科課程,如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法學等,在醫學教育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開設“醫學人文素質大講壇”系列講座,內容涉及傳統文化與人生、感悟人生與人生哲理、文學知識與文學修養、文明禮儀與公共關系等,同時倡導學生廣泛閱讀經典名著,從而不斷提升醫學生的傳統文化底蘊,這對于醫學生文化素養、審美情趣和道德情操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三)注重心理品質培養,提升人文修養
醫學生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包括良好的人際關系、正確客觀的自我認知、適度的情感反應等。學院開展的“醫學生優秀心理品質培養團體輔導”系列活動,包括壓力管理、團隊凝聚力、自我探索、情緒調試等專題有助于促進醫學生心理素質的自我發展和進行積極的自我認知評價,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挫折承受力。此外,通過開設心理素質教育課程或開展醫患溝通大賽、心理微電影大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潛能,增強成長意識,促進人文修養的提升。
(四)深化實習實踐教育,鍛煉人文素質
開展實習實踐活動,是對大學生本身的一種磨煉,有助于增加閱歷,認識自我。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為學生搭建實習實踐平臺,一方面積極聯系實習單位,讓學生能夠更為廣泛地接觸到社會資源,使專業與擇業就業相結合,培養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學院著力培養醫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積極探索社會實踐的日常化、社會化、項目化運作模式,使專業與服務社會相結合。學院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學生深入社區、福利中心等,開展“走近醫生、走近患者” “博愛青春”志愿服務等項目,活動中進行義務檢查、測量血糖血壓、舉辦常見疾病的講座、普及居民群眾的醫學常識,使學生能親身感受和體驗,鍛煉了人文素質。學生的實踐活動連續兩年榮獲江蘇省十佳殊榮,受到媒體高度關注。
(五)加強執業資格培訓,強化人文技能
醫護人員在人文知識運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技巧,具體包含溝通能力、心理適應能力、管理決策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規范的崗位行為能力等是醫學執業資格培訓的重要部分。學院每年組織開展護理技能大賽、臨床解剖知識競賽、文書寫作培訓等,為進一步提升醫學生的臨床技能奠定了基礎。此外,還組織學生參加執業資格培訓,通過率均為100%。
綜上所述,對醫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是當前醫學發展和培養醫學人才的內在要求,應當以第二課堂為契機,進一步深化醫德教育,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感。這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立足實際、加以分析、不斷改進,通過切實提高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使醫學專業學生真正成長為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優秀醫務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尚湘源.利用第二課堂加強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芻議[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5):857-858.
[2]林展,黃小玉.醫學專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與第二課堂建設的思考[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9(6):145-147.
[3]孫偉,韋勤,王蕾.關于推進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J]. 醫學教育探索 ,2010,9(1):131-133.
[4]李國熊.加強醫學人文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 健康研究,2012,32(6):473-475.
[5]沈小美.傳統文化視域下醫學生人文素養培育的問題與對策[J]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