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超 朱永生
摘 要:在國家“一帶一路”和云南“西南橋頭堡”戰略的大背景下,云南臨滄邊境地區面向東南亞的先驗區建設正在有序開展。大量外資企業的涌入,創造出巨大效益和商業機會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關于外資企業監管、引導、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問題。以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為視角,從企業、行業及員工、政府及法律等方面入手,剖析在外資企業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因素,為相關部門進一步提升外資企業的政策性服務提供參考。
關鍵詞:云南;臨滄;先驗區;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7-0250-03
不斷制定利好政策,改善投資環境引導外商投資是云南臨滄邊境地區脫貧的外部推手。2015年云南臨滄邊境先驗區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52億元,增長率為43.8%,外貿進出口總額41.1億元,增長29%。外資企業的大量涌入創造了巨大效益和商業機會,但與此同時,基于監管、引導功能的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卻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這種情況的出現不是某個方面、單個因素短時期能夠造成的,它的背后包含有許多必然的聯系,牽扯著許多復雜的因素。總體而言,本文將其大致歸納為企業因素、行業因素、員工個人因素、法律及政府因素。
一、企業因素
(一)所有制因素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國國有企業中是一件體制內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換到了外資企業中開展卻阻力重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受外資企業私有制特殊屬性的影響。筆者通過對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做一簡單對比分析,旨在說明所有制因素對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
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受外資企業投資成分、經營方式、風險承擔、經營者責任等所有制屬性的影響,與傳統的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有著非常大的區別。
第一,外資企業的全部投資來源于國外,全部資產、管理權、經營權歸外資企業自己所有,而國有企業的所有資產屬于國家,由國家全面負責管理,產權的不同使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相比缺乏一定的強制性和政治附屬性,黨和國家對外資企業進行思想政治工作多停留在引導外資企業遵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等宏觀方面。
第二,外資企業與國有企業在風險承擔方面不同,使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受到了現實經濟利益方面的阻礙。由于國有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責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負責,而外資企業則是自負盈虧、自謀發展,國家對于外資企業的經營風險不承擔任何責任。因此,黨和國家在對外資企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必須以不影響外資企業的正常經營管理活動,不給外資企業造成經濟損失為前提,這使得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空間及影響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第三,經營者的身份、責任等內在屬性的不同,使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有所不同。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大多具有多重身份并身兼數職,既是企業的管理者、決策者又在黨內擔任著一定的職務,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是考核國有企業干部的兩項重要指標,而外資企業考核管理者的主要標準則是經濟指標,沒有政治方面的指標,這對外資企業政工隊伍建設與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第四,從法律層面上看,由于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對外資企業的權力機構和經營管理機構等未做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尊重外國投資者經營管理自主權,尊重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奉行不干預的原則,這也給外商在“是否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問題上留下了“借口”。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經營、管理、決策中介入度十分有限,往往扮演著“參謀”的角色,承擔著 “后勤”的工作,但事實證明黨絕沒有因難而退、因噎廢食,主動放棄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陣地。隨著黨加強基層執政能力建設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我國法律法規的日益健全,黨和國家正結合外資企業經濟建設,在外資企業中開創性地開展黨建、團建、工會建設工作,以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二)管理因素
第一,由于外資企業來華之前大多是在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企業經營活動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企業內部要素實行“西式”管理等,這使得外資企業文化具有一定的目標性、完整性和排他性。而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屬于政治文化范疇,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對于外資企業內部管理工作而言,它是一種外部強制介入式的引導與監督措施。因此,外資企業所有者非常擔心,在企業中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會影響原有的企業管理模式以及正常的經營秩序,甚至擔心企業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和利潤權會喪失。由于外資企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相關法律還不夠了解,對開展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義認識還不夠全面,有的甚至對黨的工作持有偏見或敵意,所以在國家和政府要求其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時,通常采取不配合、拒絕等方式予以抵制。中華全國總工會曾于2004 年10 月在《工會法執法調研情況匯總》中指出,“部分跨國公司在我國的企業無視我國法律,公開抵制組建工會”,公開點名批評的三個企業中,沃爾瑪首當其沖。
第二,由于外資企業中對于人事管理非常嚴格,各種機制比較健全,所以對通過思想政治工作來完善企業各種機制的需求和依賴性不大。在對沃爾瑪D店人力資源部的調查中,筆者了解到:沃爾瑪在溝通反饋機制方面,有草根會員、員工滿意度調查、員工大會、門戶開放等規定,員工有任何意見、建議和想法都可以向任何一級的領導直接溝通、交流。在勞動合同、社會保險、加班制度方面,沃爾瑪與員工簽訂有三年一次的正式勞動合同,能夠保證除非發生“誠信問題”或“犯刑事案件”,其他情況企業不辭退員工。沃爾瑪還為員工購買“五險一金”,加班需先征得員工本人同意,再向上級沃爾瑪人力資源部申請批準,才能實施,加班后及時支付加班工資和補償。在員工培訓方面,沃爾瑪有一套完善的員工培訓計劃,為員工進行職業發展規劃,還建有圖書室,供員工學習。可見,外資企業內部的各項規章制度較為健全,員工利益基本能夠得到保障,勞資矛盾尚不突出,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優勢不能夠得到全面、有效的發揮。
第三,由于以沃爾瑪為代表的世界500強外資企業,已經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和壯大過程,企業的管理模式和組織形式相對成熟、固定、統一。以沃爾瑪D店為例,員工的工資定額、福利標準、社保水平等指標完全由沃爾瑪總部統一設定,該分店只負責日常的經營管理,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無權對上述指標做任何調整,更沒有權力決定是否開展如企業黨建、團建、工會建設等思想政治工作。任何活動或相關變動都必須得到沃爾瑪總部的批準,而后統一在區域內各分店有計劃執行。換言之,如果外資企業總公司沒有要求或不同意,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就不能全面、有效地在全國各地的外資企業分公司中開展,這種集權式管理模式對外資企業統一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影響。
總之,一方面,由于社會制度的不同以及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使得外資企業所有者對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存有排斥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外資企業管理模式比較獨立、成熟,各種機制比較健全,使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很難融入。所以我們在開展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前,必須準確地找到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創新點,才能克服外資企業文化因素對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利影響,實現二者共建、雙贏。
二、行業及員工因素
目前外資企業涉足的行業多為銷售業和服務性行業。以沃爾瑪D點為例,其屬于超市服務性行業,該行業的基本特征即工作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工作量大、勞動強度高、工作時間不固定、工作環境差、工資水平低、人員流動性大,加之企業對普通員工學歷和綜合素質要求不高,這些行業因素及員工個人因素給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和阻礙。
第一,行業因素對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據調查,沃爾瑪D店目前實行三班倒工作制,員工的班次主要分為三種:7:00—16:00為早班,14:00—23:00為晚班,23:00—8:00為夜班,工作4小時后有1小時的工作用餐時間。由于工作需要,每名員工每天的班次不一定相同,常出現“晚倒早”、“早倒夜”的情況。由于行業性質所決定,節假日期間正是員工最忙碌的時候,員工的法定休假權通常只能通過補休或獎金補償的方式得到彌補。另外,由于受金融危機等經濟因素的影響,企業奉行“精簡、高效”的原則,在人員配置比例上脫離了實際工作的需求,各部門員工人數嚴重短缺,有時1名員工必須負責一個部門的全部工作,甚至出現 “促銷當員工用、女人當男人用”的行業潛規則。受上述因素影響,一些員工身心處于亞健康狀態,少數員工還需要帶病堅持工作,他們在完成好規定的工作以后通常已身心疲憊,下班后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參與思想政治工作或活動。
第二,外資企業員工的文化程度、思想狀況、政治覺悟、價值觀念、精神狀態等方面因素,對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產生著非常大的影響。調查顯示,沃爾瑪D店73.87%的員工只有高中或中專學歷,文化程度不高影響了其政治參與意識;員工目前的收入水平也比較低,59.45%的員工收入低于1 700元人民幣,使員工產生了“低人一等”的悲觀思想和情緒,所以員工目前主要的關注點是如何改善生活、增加收入、盡快升職等現實問題。調查中,有的員工甚至表示:思想政治工作并不能幫助自己改變社會地位,提高工資收入,所以不感興趣。綜上所述,由于外資企業員工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生活質量不高,嚴重影響了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和思政隊伍的建設。
三、法律及政府因素
政府是國家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者、實施者、監督者,我國法律遵循的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原則,法律政策與政府行為對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速度與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目前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相關政策、規定不夠明晰,政府監管力度不夠也是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難的一大主要影響因素。
第一,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健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是我國針對外資企業的專門法律,目前該法只對外資企業職工的建會權和外資企業工會性質和任務做出了相關的規定,但對于在外資企業是否開展黨建、團建等思想政治工作未做任何規定和強制性要求。
第二,政府監管力度不夠。有的政府部門為加快招商引資速度,加快地區經濟發展,對于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建設避而不談,怕影響外商投資嚇跑外資企業;有的部門認為目前勞資矛盾并不十分尖銳,對外資企業勞資關系現狀過于樂觀,對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不太重視,影響了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質量。
第三,相關政策規定不夠明晰。筆者就目前有記載記錄的相關政策和規定進行了查閱和分析,發現主要存在兩種問題:一種情況是我國目前關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政策或意見,在涉及外資企業方面時只做了宏觀的規定,沒有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如:1999年9月29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第18條指出:“對集體企業、鄉鎮企業、私營和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的思想政治工作,各地和各有關部門要采取措施,予以加強”。但對于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應采取哪些措施,怎樣加強沒有明確規定。另一種情況是我國關于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相關政策或意見,對于被執行者的范圍界定比較模糊,沒有明確規定外資企業必須依照嚴格執行。如:1995年11月12日《中央宣傳部、國家經貿委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這個《意見》主要適用于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其他經濟成分的企業,可以參照執行”。但至于參照哪些條款、參照到哪種程度,都沒有明確。又如:1992年7月20日原商業部《商業行業思想政治工作實施要則(試行)》的文件中,沒有任何條款指明商業行業中哪些產權類型的企業必須執行,哪些類型的企業只需借鑒參考。可見,我國目前還缺乏統一的、專門的關于加強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和規定,外企思政工作處于一種無章可循的狀況。
綜上所述,在云南臨滄邊境地區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與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定共性,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特殊性和差異性,而我國尚未將這些特殊性和差異性在相關法律、政策上予以體現。已有的政策或意見只從宏觀方面對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做了“一刀切”式的規定,對于如何開展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還沒有明確、細化的規定,這也導致了外資企業以“裝糊涂、耍花樣、打擦邊球”的方式回避思想政治工作。這種法律政策方面的滯后性,嚴重制約了政府對外資企業的宏觀控制與引導,影響了黨對外資企業中方員工的思想教育與素質培養。因此,必須盡快健全和完善關于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律法規,加大政府部門對外資企業的監管與督促力度,才能及時、有效地推進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公司法小全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
[2]張廣云.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與實踐[M]. 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
[3]蕭野.沃爾瑪的第一課堂[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4]西政文.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實踐與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張逸南.對加強外資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企業家天地,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