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娜
摘 要:社會實踐在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社會實踐是對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具體應用,也是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分析我國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在應用型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培養應用型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途徑如下:建立科學的實驗室系統;聘請具有專業實踐能力的師資;建立各專業相對應的實驗教學基地;制定完備的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社會實踐;應用型研究生;理工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6)07-0187-02
社會實踐是應用型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環節,應用型研究生的優勢就在于應用性、實用性、實踐性,它是我國設立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初衷,也是社會對應用型研究生認可的關鍵。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要進行理論知識向實際應用技術的轉化,把科學理論應用于社會生產過程中,轉化為生產工具的改進和創新,轉化為實際的工程實踐能力、科研攻關能力和產品的創新能力?!皯眯腿瞬懦艘邆湓鷮嵉膶I知識功底,也必須具備將所學所長用于服務社會的自覺意識和專業能力,還必須具備全方位、高水平的綜合素質?!盵1]以理工科為主的高校應圍繞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展開多方面的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引導應用型研究生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把社會實踐貫穿于應用型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引導學生關注企業生產、關注社會需求、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打造自己應用性的專業實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獨當一面的工作能力、科研創新能力、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能力,以此為出發點,不斷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科研攻關、自主創新的精神。
一、應用型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理工科高校應用型研究生教育具有自身的特點,既要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又要有實際操作的科研創新能力。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中,使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相得益彰,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科研開發能力,成為在工作中能擔當、負責任、受社會歡迎的工程技術人員。但在現實的應用型研究生培養中,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 “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應用型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被淡化,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1.傳統的教育觀念制約著應用型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
應用型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是指其具備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科技創新能力、產品的設計研發能力、科研團隊的合作能力等。這些能力的培養要依靠學習和教育,也要靠鍛煉和實踐。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僅僅局限于教室和教師,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就是接受教師的傳道、授業和解惑,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領悟。所以,我們培養的學生只會學習和考試,不會創造和創新,我們培養的學生與社會實際需要相脫節,教育脫離產業發展,脫離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育不能很好地服務于國民經濟,這種狀況既束縛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也浪費了學生的青春時光。
2.重視理論的學習而輕視社會實踐的鍛煉
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特點就是在應用上,如果把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局限于教室和實驗室,就失去了培養的特點?!把芯可绕涫枪た蒲芯可饕峭ㄟ^理論教學環節、實踐環節和論文研究環節來培養的,其中的論文研究也是需要實踐論證的?!盵2]但是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各個高校更側重于理論教學和論文的研究,并在具體考核的指標中做了明確的規定,而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卻缺乏詳細的規定。
3.社會實踐經費不足,重視度不夠
近年來,研究生教育規模不斷擴大,但師資匱乏、經費不足,特別是實驗條件和設備跟不上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甚至無實驗條件,教師數量嚴重不足, “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跟不上專業學科發展的需求,研究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受到很大的限制”[2]。研究生培養質量嚴重下降。
4.社會實踐的內容和手段落后于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
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應用型研究生教育必須緊跟社會需要,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要在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上緊跟社會和市場發展的需要,明確規定其應用技術的時間和空間的規定性和有限性,要精細培養和科學訓練。但在現實工作中,各學校只重視招生規模的數量,進行粗放式的培養,經費能省則省、教育教學環節能簡則簡,特別是社會實踐或工程實踐環節沒有給予充分重視,陳舊的設備、老套的方法、落后的實驗產品,沒有創新的科技含量,也沒有實際的社會應用價值,年復一年地重復,嚴重落后于時代、落后于社會需要。
二、提高應用型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1.確立社會實踐在應用型研究生培養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教育理念
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是圍繞著社會實踐能力或工程實踐能力展開的,每位研究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完成相應的職場實踐能力的訓練,完成社會實踐環節的學分,學校必須從專業發展方向和學生工程能力培養上制定培養和訓練方案,無論是課程開設、實驗內容、專業課程設計、論文題目等都必須突出實踐性、實用性,使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全過程。
2.建立科學的實驗室系統
從實驗室的設計、實驗課程的開設、實驗課程的內容、實驗教師的配備、實驗的效果和目的的制定等方面,堅持科學性、系統性、時效性地配備,與教學大綱要求的目的相配套。建立研究生專業實驗室,開發適應學科發展和滿足培養要求的實驗內容,特別是發揮研究生自身能力的開放性實驗和系統性實驗,以提高研究生社會實踐設計能力和工程實踐的動手能力。實驗教材應與專業編制的理論教材相呼應,配備詳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專業實驗教程,可采用多媒體手段予以展示和說明,圖文并茂、聲像兼備,使學生們在實驗室中試用、探索、嘗試,經歷失敗到成功的過程,把知識轉化為實際感受、轉化為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感悟失敗的挫折和成功的喜悅中快樂地學習,相信學生們對實驗室的喜愛會超出對教室的喜愛,對學以致用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3.聘請具有專業實踐能力的師資擔任社會實踐的教師
應用型研究生要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勝任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對教師的實踐能力要求很高,他可以不具有多么高深的理論修養,但一定是專業實踐中的行家里手,學校應開出較優厚的條件聘請在專業職場中資深的老工人、老會計、老工程師、老設計師等,他們懂行規、會操作、懂市場、通專業,在職場中摸爬滾打多年,已積累起豐富的經驗,能以自己的言傳身教把學生快速帶入職場工作實景之中,給學生書本上學習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實現教室、實驗室與職場的順利對接。學校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加強校企合作,對聘請到的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以優惠的政策吸引他們,給予他們與專業教師相同的尊重和待遇。
4.建立各專業相對應的實驗教學基地
理工科應用型研究生的實踐能力應該是面向社會、推動科研社會化和產業化應用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科研成果的真正價值在于社會生產中的應用程度。市場經濟的發展,促使企業只有不斷更新產品才能生存,科技迅猛發展,科技與產品的結合日益緊密,應用型研究生要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擁有不斷創新的理念。理工科院校應圍繞社會發展的需求,根據自身教育資源或經費實力的狀況,建立產學研實驗基地,建立自己的實習工廠或車間,模擬企業的生產過程,生產和制造產品;或積極建立校企合作平臺,企業按員工的管理模式要求學生,長期進行培訓和使用,學校利用企業在生產實踐、資金、管理方面的優勢,企業利用學校在人才、勞動力、技術上的優勢。通過產學研合作基地的建立,使應用型研究生在學習目的、知識構成、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上都得到鍛煉。
5.制定完備的社會實踐能力的考核評價體系
應用型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包括理論教學中知識的應用性研究、教學中的實驗環節、產學研實踐基地的建立、科研中實踐的驗證、實踐項目在生產中的應用、實踐教學了解社會、實踐教師隊伍的建立、實驗教材的編寫和使用、實驗室的管理制度、實驗結果的考核、實踐能力的評價等一整套的管理體系。任何教育的培養目標最終都是實現社會實踐的需要,應用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必須定位為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才能將教育體系中的各種要素有機整合,將各種社會教育資源有效利用,建立高校自主開放的教育系統,有效地提升應用型研究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必須對應用型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進行管理、考核、評估。理工科大學應用型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過程,只有持續地質量評估,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改進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無效的環節,才能保障應用型研究生社會實踐能力、產品創新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才能不斷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應用型研究生教育應該緊跟社會市場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不斷改進研究生教育中教育觀念、教育環節、教育管理等方面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想法和做法,不斷探索社會實踐的新途徑,不斷總結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教訓,站在社會發展的維度、站在實體經濟發展的高度、站在學生成功成才的角度,培養應用型研究生教育向著實現21世紀知識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競爭需要的方向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 “要努力改變教育與經濟、科技相脫節的狀況, 促進教育和經濟、科技的緊密結合。高等教育實施素質教育, 要加強產學研結合, 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和產業界以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建立科技企業,企業在高等學校建立研究機構, 高等學校在企業建立實習基地。采取多種形式,使高等學??蒲袡C構進入企業, 提高高等學校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加快實用科技成果向企業的轉移, 增強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盵3]社會實踐是推動應用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動力,高等教育要通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實現高等教育的社會價值,走出象牙塔,走向廣闊的社會實踐舞臺。
社會實踐是應用型研究生接觸社會、認識職場、思考社會、探究人生的平臺, 在廣闊的社會實踐空間中,他們的知識將得到運用、聰明才智將得到發揮、技術能力將得到提升、青春的活力將得到釋放。他們生活于這個偉大的時代,社會為他們的成才、為他們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和平發展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2013 年7 月10 日在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暨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的講話:深化改革 提高質量 推進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EB/OL].[2013-07-10].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7/10/c116486052.htm.
[2]曾興雯,裴慶祺.加強工科研究生培養的實踐環節[J].中國高教研究,2005(1):30- 32.
[3]趙偉,吳劍平,李志華.關于研究生社會實踐問題的思考[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0(2);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