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婭娣
【關鍵詞】 閱讀教學;聯想;補白;設身;對比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7—0098—01
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積累知識。但我們明白,知識的價值不僅在于積累,更可貴的在于靈活運用。讀書的效果通常是從它的使用價值來衡量的,那么,如何才能促使“死知識”向“活知識”的轉化呢?聯想是有效的“催化劑”。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在閱讀過程中,閱讀者并不只滿足于讀懂“紙面上的話”,其主要目的在于讀到書上所沒有的東西。這就要求學生對所讀的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解上,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探索性聯想,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一、補白聯想
補白聯想是指學生在讀書時,由所閱讀的知識刺激而產生的,在時間或空間上與這種知識有關或相近的聯想。這種聯想要求聯想的跨度要適當,所聯想的事物與書本知識不僅有相似性,更主要的是有相關性。運用補白聯想閱讀,能幫助學生打破學科的界限,學會統籌兼顧,組合知識的本領。如,在《盧溝橋的獅子》一課的教學中,利用課文留下的空白點提問:“盧溝橋上共有501只獅子,課文只寫了5種形態,你想想還有哪些形態呢?”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多元感受、多元體驗,激活學生的想象,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極富個性的獅子形態。
又如,講授《豐碑》一課時,筆者引入補白聯想:將軍久久地站在雪地里,此時此刻,他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他在想些什么呢?(聯系上下文,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通過補白聯想,讓學生感受到哪怕是將軍,在失誤面前同樣敢于自責,從而使學生受到軍需處長崇高精神的陶冶。這一過程既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又滲透了做人的哲理。
二、設身聯想
設身聯想是學生由所閱讀的知識的刺激而自然產生身臨其境的聯想,這種閱讀可以引起連鎖反應,促使學生多元感受、延伸、比較、補充,從而豐富和擴大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學習《項鏈》時,筆者提出問題:“假如你是瑪蒂爾德,面對厄運,你有幾條路可以選擇,你會做怎樣的選擇,為什么?”學生的答案可謂豐富多彩,“我會買一條可以以假亂真的假鉆石項鏈還給佛來思節夫人,這樣做我也很難過,但我傾家蕩產也遠遠不夠呀。”“人總是得講信用,當初佛來思節夫人那么慷慨地把項鏈借給我,是因為我是她的好朋友,我又怎能欺騙自己的好朋友呢?所以我決定無論如何也得想辦法買一掛貨真價實的鉆石項鏈還給她。”學生的發言越來越踴躍,個個暢所欲言,爭相一吐為快……強烈的“感同身受”效應,使學生對瑪蒂爾德有了同情和理解,不再一味地斥責其虛榮。這個教學活動將學生置于故事情節與道德選擇的價值沖突中,在強化了學生情感體驗的同時,傾注了對藝術形象的人文關懷,也滲透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
再如,講授《豐碑》時,引入設身聯想:假如你也跟著將軍在穿越冰天雪地的云中山,假如你是與軍需處長生死與共的戰士,假如你就是課文插圖中的一位紅軍戰士,你會怎么想呢? 通過引導學生置身于課文插圖所創設的情景,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個戰士,通過“自己”的耳濡目染,使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境界得到升華。
三、對比聯想
對比聯想是學生由所閱讀的知識刺激而產生的與本知識完全相反或根本對立的聯想。如,在講授《一夜的工作》一課時,采用對比聯想:那是一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室內陳設極其簡單,一張不大的寫字臺,兩把小轉椅,一盞臺燈,如此而已。沒有想到一個國家的總理,他的辦公室居然這么簡單。對此,教師提出問題:知道這間高大的宮殿式的房子誰曾經住過嗎?學生通過事先查閱資料得出,這房子曾是攝政王載灃的宮殿。攝政王載灃是在皇帝未親政以前代理皇帝處理一切朝政事務的,可以說,攝政王的權利要比當時的皇帝大,當時這房子里擺滿了文物古玩,富麗堂皇。將攝政王載灃房子里的陳設和總理辦公室的陳設作對比,能突出總理生活的簡樸。這就是通過對比聯想,使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總理簡樸的生活,可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只有通過聯想,學生才能知疑善思,舉一反三。這種不僅讀懂書中的知識,而且還要獲得書本之外的東西的閱讀方法,才真正稱得上是個性化的閱讀。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