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
摘要:以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植物學》課程為例,探討了興趣教學法的實踐教學改革。針對高職學生的學情和教學現狀,從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方面提出了教學改革思路,并針對高職園林專業的《植物學》課程實踐教學環節,采用興趣教學方法進行了實踐探索。
關鍵詞:興趣教學法;實踐課程;教學改革;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20403
1 引言
近年來,各高職院校均在進行以職業為導向的教學體系和課程改革,課程標準中實踐教學的比例逐漸增大。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最重要環節,如何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提高課程中實踐教學質量是當前職業教學較為重要的研究課題。通過多年的教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高職學生教學質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以高職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植物學》課程為例,旨在探索興趣教學法的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教學改革。
2 問題的提出
2.1 《植物學》課程實踐教學環節
《植物學》課程作為高職園林的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是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所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必修課程,是學習后續課程和今后職業能力的基礎。《植物學》課程對學生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提高學生的基本科學素質、科研創新能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植物學》課程實踐教學部分是該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不僅有利于學生驗證和深刻理解植物學理論知識,而且為學生提供一個了解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學生從事野外科學研究的綜合素質和科研創新能力[1]。
2.2 高職學生學情
目前高職學生生源復雜,包括普高生、對口生、單招生、“3+2”生等,絕大部分學生存在學習動力、學習興趣缺乏,學習動機不強,自我評價低,行為養成較差的特征 [2],但他們又有動手能力較強、好表達、善創新技術等特點。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采取適當的教學措施、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學習有意思、不難學,學習內容對于未來的職業發展有用處。
2.3 高職《植物學》課程實踐教學現狀
通過對各高職院校關于《植物學》課程實踐教學現狀進行調查,總結出了在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①雖然開設《植物學》課程的高校較多,但因專業和層次的差別,所以《植物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也不盡相同。②教材多樣化,選擇空間大,既有全國統編教材,也有少部分地方教材,但單列實踐教學環節的教材較少,且實踐部分的可操作性不大。③部分學校由于實踐教學場地、安全性等原因的影響,存在壓縮實踐課程學時,大部分時間在教室里滿堂灌的方式講授。④教學效果參差不齊,部分優秀的學生能夠掌握絕大多數知識并能靈活應用,但仍有很大部分學生學習效果較差,甚至有的學生學到的知識幾乎為零。
2.4 興趣教學法
西方心理學中,將興趣的定義為:興趣是一種感情體驗;興趣是指向未來的動力或內驅力;興趣是感知的持久習慣[3]。高等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個體意識對一定客體產生積極的帶有趨向性和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其中,趨向性包括外在趨向性和內在趨向性。外在趨向性指因為外在事物的吸引、誘惑而產生的,相當于外因;內在趨向性指因為內心的驅使,個體對客體給予優先關注,并伴隨著對客體的渴望或向往的心情,以及滿意、愉快興奮的肯定性情感,相當于內因。布魯納所重視的學習動機特指對學習的直接興趣,其認為興趣是一種無形的動力,使興趣與知識技能結合,可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綜合培養職業素質和技能的目的[4]。
3 教學改革內容
3.1 教材改革
開設植物學課程的學校涉及綜合型大學、師范院校以及農林院校等類別,涉及的專業有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環境科學以及農林院校的植物生產類各專業類別[5]。不同的專業對于植物學知識需求的側重點不同,比如林學類專業需要學習的植物類別以木本為主,而農學類專業需要學習的植物類別以草本為主;生物科學、生物技術類專業傾向于學習植物的微觀結構,環境科學、農林院校則更傾向于植物的宏觀結構和植物的應用。因此應針對不同的專業選擇有側重點的教材。此外,植物的地域性特點明顯,不同地區的院校培養的學生應面向當地需求,因此,植物教學的重點應該學習涉及當地地方性的植物種類,教材的選擇最好能夠是針對當地植物的教材。
3.2 教學內容改革
按照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在課程實踐教學環節中注意挖掘能提升學生興趣的內容,更多開設實驗、實習環節。同時由于植物本身的季相明顯,因此應注意根據植物的生長期合理安排實踐教學時間和內容。
3.3 教學方法改革
常見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實驗法、發現法、探究法等。在《植物學》實踐教學授課中,最常用的是講授法。這種方法在知識的傳播速度和知識量上面有一定的優勢,但其弊端是學生接受知識缺乏靈活性,易產生學習疲倦,教學效果不明顯。教學方法應多樣化,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以提升學生興趣為前提,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方法。
4 教學改革實踐
針對高職園林專業學生學情和《植物學》課程實踐教學現狀,運用興趣教學法,在對本校園林專業《植物學》課程實踐教學環節進行教學改革實踐,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 自編實踐教學環節教材
教材是課程的“靈魂”,長期以來課程建設的最主要內容是教材的建設。針對植物生長區域性,時間性以及高職學生的學情,編制了《植物學》課程實踐教學環節校內教材。自編教材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①根據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減少了植物細胞、組織等微觀部分內容的實踐教學環節,增加了植物識別環節的教學內容;②教材的內容較多的考慮了時間性,根據植物生長期安排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材內舉例與植物的生長期相結合,方便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③教材內容體現地域性。教材中除了植物基礎知識與其他教材類似外,其余內容包括植物種類識別植物舉例、實驗的安排均選擇本地植物,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4.2 合理安排課程實踐教學時間
由于植物生長的季相性明顯,且植物的生長跟本地氣候具有相關性。所以根據植物花期、果期靈活調整實習時間。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課和實踐課的融合,因為大部分植物的花期在春季,所以在春季盡量多的安排實踐教學環節。因為實踐教學需要理論教學為基礎,所以理論課的教學多安排在早春。在《植物學》課程教學結束后安排一周的停課實習,實習多安排在初夏,實習地點安排在植物園,由專業教師分組帶領學生進行植物識別的實習。
4.3 教學方法體現趣味性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方式,研究教學內容中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知識點,穿插這部分知識點進入教學內容中,體現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在講授過程中將相似物種進行比較,重點講授它們的區別;在進行植物種類介紹的時候,除了講授該植物的形態特性外,還應講授該種植物的運用,比如涉及到園林用途、食用特性、藥用特性等,此類知識往往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利用高職學生探索新事物的興趣,將一些知識融入其中。比如講授鳳仙花這個植物時,提到這種植物的種子借助自身的彈力傳播;講授紫薇時,提到其又名癢癢樹,輕輕觸碰其枝條,其余枝條都會如被撓癢癢一樣輕輕飄動。通過這樣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知識點,往往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4 學生參與實踐教學過程
在實踐教學中,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參與其中。比如在標本制作環節、植物結構圖繪制環節、簡單植物檢索表編制等實踐教學環節,鼓勵學生自己制作,讓學生作為主體,教師的角色僅為輔導。在學生完成實踐教學成果時,教師應多做正向的評價,這樣學生的自我價值實現后學習興趣會提高更多。在植物識別環節,教師采用采取互動式、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把植物的形態特征與屬科的識別要點聯系起來,鼓勵學生采用手揉,鼻嗅,進行自主觀察,啟發學生將自身的體驗和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聯系起來。比如學習木本植物女貞時,讓學生采摘樹葉,揉碎,感受葉子的質感和香味,同時建議學生點燃一片葉子,葉子發出 “啪”的脆響,這樣一些特殊的體驗會讓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記憶能力顯著提高。此外,在學期末,通過校內開展植物競賽,使學生的興趣與技能訓練相結合,也是一條較好的教學途徑。
4.5 增加課余交流空間
現今的學生大多為95后,被稱作digital native,是受互聯網飛速發展影響的一代人。學生非常歡迎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和學習。教師通過建立精品課程網站、聊天軟件等建立課余交流空間,鼓勵學生利用數碼相機、手機等拍攝植物圖片進行交流,可以提升知識的掌握能力。
5 結語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可以使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伴隨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6]。通過在園林工程技術專業《植物學》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貫穿興趣教學法,能夠起到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今后應進一步探索,在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操、實訓、實習等教學環節中注意挖掘學生的興趣,使興趣與知識技能結合,達到學以致用、綜合培養職業素質和技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苗 芳.植物學野外實習改革與實踐[J].生物學雜志,2012,29(1):108~110.
[2]李 瑋.高職學生學習興趣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10(1):62~63.
[3]趙仲安.興趣研究的幾個問題[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1(1):123~127.
[4]蔣凌義.高職數學教學中學習環境與高效課堂對學習興趣的作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15):19~20.
[5]常 纓.植物學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2(4):123~125.
[6]徐愛華.激發高職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8):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