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雙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當今我國社會,改革發展進入攻堅期,經濟轉型和社會變革導致人們精神文化訴求復雜多元,伴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包括移動網絡)的發展,各種網絡媒介給每一個社會成員發布信息、發表意見的開放平臺,眾聲喧嘩的網絡輿論對社會事件的影響力受到高度關注。在某些力量的推波助瀾下,網絡輿論生態趨向失衡、無序,主流意識形態、傳統文化觀念和社會公共治理面臨嚴峻挑戰。如何適應形勢發展和時代要求,運用底線思維的科學方法,應對錯綜復雜的網絡輿論,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要求,也是新形勢下貫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積極實踐。
堅持底線思維
打造網絡輿論平臺公信力
媒體公信力是衡量、評判媒體輿論影響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標準之一,無論是對傳統媒體還是網絡輿論媒體平臺而言,公信力都是生存之本。必須把打造、樹立網絡輿論平臺的公信力作為網絡輿論立身與發展的底線,不斷提升網絡媒體的權威性、信譽度和社會影響力,為網絡輿論生態文明建設奠定基礎。近年來,網絡新技術催生出多樣媒介形態、信息傳播載體與渠道。非主流媒體商業網站由于“把關人”的缺失,從業人員專業素質不高,網絡輿論意見領袖社會責任心不強,自媒體微博微信網民隨意性大,網絡信息傳播監督機制不健全,種種原因造成網絡輿論問題層出不窮,炒作跟風盛行、虛假新聞泛濫、侵權行為頻現、不良信息蔓延,使得大眾陷入對網絡輿論既歡迎又懷疑,既關注又冷漠的情感分裂,造成網絡輿論生態狀況惡化,導致網絡輿論平臺公信力趨于弱化,制約了其自身的健康發展。
打造、提升網絡輿論平臺的公信力,不同責任主體要主動有為,形成合力。
一是傳統主流媒體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做強做優互聯網站,努力成為弘揚主旋律的前沿陣地。主流報刊、媒體網站、移動信息平臺要堅持政治家辦媒體,不斷強化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發揮職業優勢和專業優勢,做好新聞內容、文化產品的生產者和提供者,盡可能較多地迅速提供真實、全面、以理服人的信息,不跟風炒作低俗網絡信息。
二是政府公共管理部門網絡平臺要創新輿論引導方式,增強信息傳播效果,努力成為傳播正能量有效平臺。要加快媒體融合,積極開發網絡信息傳播頻道、渠道。官方政務微博、門戶網站要積極創新話語表達方式,克服空話、大話、套話的灌輸說教,適應網民接受心態,提煉標題、生動語言、精簡篇幅,增強新聞宣傳吸引力、感染力。要主動進行議程設置,早說話、敢說話、會說話,及時豐富網上正面輿論,盡快地澄清網絡謠言,解答網民疑惑。
三是商業網站要強化法治意識,遵循信息傳播規則,履行社會責任,樹立企業品牌形象。要提升網絡論壇管理員和網民媒介素養,提高信息判斷、評價、表達能力水平。要通過公眾監督、行業引導督促,推動形成法律監管、行業自律、社會教育相結合的網絡輿論管理、建設格局,規范網上信息傳播秩序,促進網絡輿論生態文明建設,消除人們對互聯網的憂慮和不信任情緒。
堅持底線思維
凈化網絡輿論環境公共空間
基于互聯網各種網絡輿論載體和平臺是不同身份和觀點的公共交流地方,極大地拓展了人們利益表達渠道和精神文化生活發展空間,提供了通暢便捷的公共監督方式,對于預警社會風險、緩沖社會矛盾、平衡社會沖突發揮著獨特作用。但這片廣闊的公共空間卻并不總是那么清朗,而是經常有形形色色的霧霾飄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制造謠言、進行詐騙;一些經營者唯利是圖大肆傳播低俗粗鄙文化、暴力色情信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和敵對勢力借機散布攻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言論……種種亂象,損害公民權益,引發公眾恐慌,敗壞社會風氣,造成思想混亂,毒害未成年人成長,擾亂生產生活正常秩序,危害國家安全和榮譽。美國學者庫柏認為:“公民有責任既要發現他們自己的個人利益,也要發現政治社群的利益,而對這一社群利益,他們負有契約性的自制的責任。”這提示我們,無論是哪個層次、哪一類型的網絡輿論傳播者在發表言論、信息時,都應該要以不損害民族利益、國家利益、公眾利益為底線,自覺維護社會普遍性整體利益,體現社會、民族的文明素養。因此,只有把凈化網絡輿論環境公共空間作為當務之急和長治之策,清朗網絡信息傳播注意力視野,才能營造促進網絡輿論生態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凈化網絡輿論環境公共空間,要堅持不懈、突出重點,懲治違法和疏導網絡輿論自我凈化相結合。
一是要標本兼治采取措施打擊網絡謠言和色情信息傳播。各有關管理部門給力執法,主流門戶網絡媒體以身作則,社會各界積極監督,多管齊下、追根溯源,對那些為違法信息提供平臺和便利的通信運營、網絡接入、廣告服務、代理收費等責任方連帶追責,打掉網絡傳播非法低俗信息利益鏈條,從根本上扭轉屢禁不止的態勢,促進互聯網企業牢固樹立依法合規贏利的經營理念。
二是要因勢利導化解網絡戾氣,消除負面情緒和不穩定因素。主流傳統媒體和網絡平臺要重視回應網絡熱點,擴大對群體性、突發性事件進行披露和評述的信源,引導網民冷靜思考,辨析真相和事實,調解抑制不同輿論群體彼此敵視、對攻互掐,節制負面情緒的宣泄、轉化。要在現實中積極解決網民訴求,努力維護社會公正。
三是要旗幟鮮明地抵制宣揚全盤西化的思潮與論調。要增強政治敏銳性,對利用網絡輿論空間企圖改變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正確方向的錯誤思想,歪曲和攻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西方憲政民主、新自由主義、去政治化等全盤西化思潮,對鼓吹違背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論,主流媒體要敢于亮劍,敢于批評,明辨是非,加大正面宣傳力度,幫助廣大網民劃清界限、澄清模糊認識。
堅持底線思維
防范網絡輿論造成“公地悲劇”
自1968年美國學者加勒特·哈定解析“公地悲劇”現象后,人們對濫用缺乏有效管理的公共資源的“公地悲劇”普遍關注?!肮乇瘎 爆F象說明,沒有理性支配與不承認市場之外因素的控制的開放、共享、自由信念,必然導致掠奪性使用行為,使得所有利益相關方利益受損?;ヂ摼W作為當代社會一種最重要的非排他性公共資源,極易被標榜開放、共享、自由精神的無節制的網絡輿論釀成“公地悲劇”,帶來人們不愿意看到的后果。針對治理防范網絡“公地悲劇”,美國經濟學者埃莉諾·奧斯特羅姆多提出建立多中心自主治理制度。“公地悲劇”提示我們,必須把在網絡自由表達的權利與承擔責任相結合作為底線,堅持網絡輿論平臺資源的開發與管理、使用與維護相統一,才能避免網絡輿論及網絡媒體淪為“公地悲劇”的犧牲品,促進網絡輿論對社會民主、文明進步的建設性功能最大化,并給網絡輿論生態提供一個可持續的成長與發展環境。
防范網絡輿論造成“公地悲劇”,應有公民、政府、企業和民間團體等所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法制與技術并重,協同配合、綜合治理。
一是要形成主流媒體與公眾自媒體兩大輿論場的良性互動,在多向多元思想溝通碰撞中暢達社情民意,以理性平和的主流聲音,涵養公眾理性,糾正偏見與誤差。鼓勵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優秀人文社科素養的知識分子精英公正發聲,改善網民社群的空間分布,給碎片化的網絡信息和好勇斗狠的網絡口水戰帶來深厚文化積淀熏陶,讓網絡文化交流更充分、更文明,達成更客觀公正、更有發展眼光的深刻價值判斷,促使網絡輿論媒體回歸建設性言論平臺。
二是要構建網絡輿論生態監測分析和引導效果評估體系。意識形態主管單位、政府公共管理部門、大眾傳播研究機構、涉及國計民生企業產業,都應根據職責、需求開展網絡輿情監控,實時研判,科學應對,建立完善創新各類信息發布機制、矛盾調處機制,增強快速反應能力。要運用大數據技術,開發推廣網絡信息傳播分類、分層、分級管理系統,細化網民社群商務消費、精神文化訴求,促進各種目標信息有序有效分流,限制微價值、零價值甚至負價值的信息無序傳播擴張,避免信息垃圾膨脹、電腦病毒傳染、網絡系統崩潰、輿情惡化失控,確保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安全。
三是要引領網絡輿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強化網民的公民身份感和公民道德意識。網絡輿論的發展為我國公民意識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有力促進了我國公民道德的提升。要把倡導民主、自由、法治理念在網絡輿論中深入人心,把倡導愛國、誠信、友善理念深入人心,在增強公民意識自覺的基礎上培育提升公民道德素養,形成良好的網絡輿論道德氣場,從根本上激活網絡輿論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內生動力。
推進網絡輿論生態文明建設,使網絡輿論傳播行為符合行業倫理和道德準則的軌道,不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任務艱巨,必須堅持底線思維,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遵循規律,乘勢而為,確保正確導向這一生命線不出問題,確保服務民生這一根本點不出問題,確保文化安全這一要害處不出問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集聚強大的正能量。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