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龍 田解超
黨的十八大以后,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加強意識形態工作作為治國理政的重大戰略部署和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措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先后對高校、軍隊、文化、社科、新聞等領域的意識形態工作進行了治理、規范和加強。2015年,中央印發了《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以黨內法規形式,對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作出制度規定。
在實踐上,石油企業部分黨員干部存在一些困惑,以為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就是要回到“左”的年代;甚至一些領導干部認為意識形態是虛的,只要經營業績上來了“怎么講都行”。針對這些思想傾向,有必要深刻把握上級精神,結合企業實際,對什么是意識形態、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意識形態工作有關問題等,從理論上廓清認識,正本清源。
正確處理企業經濟目標
與意識形態目標的關系
意識形態屬于政治上層建設,是一個政黨系統的治國執政思想、理念體系。習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關系旗幟、關系道路、關系國家政權安全;強調我們黨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兩個鞏固”,即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中央《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對本單位本部門意識形態工作負主體責任,黨委(黨組)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黨委(黨組)分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黨委(黨組)其他成員根據工作分工,按照“一崗雙責”要求,抓好分管單位、部門的意識形態工作。
從中可以看出,意識形態工作是各級黨組織的重要責任和重要工作。國有企業作為共產黨執政和社會主義政權的重要基礎,加強意識形態工作義不容辭,其核心任務就是用黨的理論方針政策指導企業實踐,引領干部員工思想,鞏固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這是從嚴治黨管黨的重要體現,也是企業穩健發展的客觀要求。
生產經營是企業的中心工作,這是不容置疑的,但并不是說可以一俊遮百丑了。只重視業務工作,對政策宣傳、群眾思想工作和輿情管理引導,不愿擔當、不會擔當、不敢擔當,就會喪失工作主動權,也會引起輿論混亂、思想混亂。黨組織要切實履行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列入工作規劃和年度工作要點,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與公司生產經營管理、黨建工作、文化建設一同部署、一同落實、一同檢查、一同考核,推動企業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保持企業持續穩健發展勢頭。
堅持以“一元”指導思想
整合“多元”價值觀
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思想現象,涉及領域龐雜,包括人們對世界和社會的系統看法、見解、信仰、追求,以及對哲學、政治學、社會學、新聞學、法學、史學、文藝學、宗教學、倫理學,包括經濟學中涉及生產關系的思想理論觀點等等。但其核心是理想信念、價值觀。意識形態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任何政黨必須解答的問題,也是任何黨員干部不可回避的問題。
當前,我國正處于復雜的變革、轉型期。國際思想文化領域激烈交流、交鋒、交融,西方國家加緊對我國思想文化滲透;國內一些錯誤思潮和觀點時有出現,其蔓延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干部群眾思想;國內經濟社會急劇轉型,思想道德領域出現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國企輿論生態環境發生重大變化,集團公司等中央企業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和一些敵對勢力打壓、抹黑的重點對象。
在這種大背景下,加之近年來企業改革調整的深化,石油干部員工思想意識呈現出多元、多樣、多變的特征。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等傳統價值理念受到沖擊,理想信念動搖、思想作風滑坡、隊伍形象受損等問題更加凸顯。
針對這種情況,企業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把準“一”與“多”的關系。堅持“一元”指導,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元化指導,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地位,堅持不懈用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鑄魂育人,不斷夯實共同思想基礎;尊重“多元”價值,即尊重多樣化價值,形成生動活潑的環境氛圍。堅持“一”的地位才能保證意識形態工作不入歧途、不錯方向,尊重“多”的局面,才能保證意識形態不至于呆板僵化。要發揮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的示范帶頭作用,用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作為“最大公約數”,引導多元化的社會思維和理念并軌到主流思想、主流價值的發展道路上來。
積極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的
齊抓共管、協調聯動機制
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中央《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規定,各級黨委要加強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統一領導,統籌協調本單位本部門在生產經營管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中體現意識形態工作要求、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切實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分工負責的工作格局。
由此可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不單單是宣傳部門、黨群部門一家或幾家的職責,各級黨政工團組織都有意識形態工作之責,各路工作都有意識形態工作的任務。特別是在政策宣傳解釋、新聞輿論工作中,堅持“決策者要講清決策思路,政策制定者要解讀好政策,工作部署者要講明工作任務,工作推進者要講透具體措施”。
在工作理念上,在堅持黨委統一領導、宣傳主管部門統一協調的同時,各部門各方面都要樹立大宣傳理念,把自身工作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聯系起來,無論是制定政策、出臺措施,還是開展工作,都要考慮對社會思想文化的影響,考慮價值導向、輿情民意、社會效果。
在實踐運行中,處理好“合”與“分“的關系。分工是為了更好地明確責任,抓好落實;合作是要握指成拳,形成大合力。堅持全局“一盤棋”,形成各級各部門上下聯動、左右協作、內外策應的良好局面。
不斷改進創新理念手段和方式方法
當前,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社會管理和意識形態工作的難度進一步增加。各種思想輿論在網上相互疊加,有效管控其負面影響的難度明顯加大,互聯網已經成為滲透與反滲透斗爭的主戰場,能否管好用好互聯網、切實改善網絡輿論生態,已經成為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重大課題。
近年來,面對紛繁復雜的輿論生態環境,石油企業主動適應變化,調整宣傳思路,意識形態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輿論態勢“不匹配”。品牌影響力與綜合實力不匹配,輿論影響力與政治經濟地位不符合,常年飽受“低效”“壟斷”“腐敗”等批評;正面宣傳遭遇反感和排斥。同時,意識形態工作能力面臨危機,重以官媒為代表的傳統輿論場,輕以網絡為代表的民家輿論場;重以文字、圖片為主的單向傳播,輕以文圖及音視頻多元融合的互動傳播;對于輿情危機,以冷處理為應對首選,習慣封、堵、刪、瞞等;隊伍知識結構單一、媒介素養不高,出現新的本領危機和知識恐慌。
因此,加強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更新理念,調優方法,做到破立并舉,改革創新。“破”,即大膽創新方式手段,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現代化和科學性;變革話語體系,優化表達方式,講好企業故事,傳播企業好聲音,將價值理念、發展戰略、惠民政策等內化為不同群體的共識與認同。“立”,即強化“陣地意識”“關口意識”,牢牢掌握思想輿論陣地。
(作者單位:華北油田公司)
(責任編輯:陳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