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娜
成立于2014年9月30日,注冊資金500萬元。目前,公司服務范圍包括潛江市總口農場、熊口農場、運糧湖農場。發展農戶400余戶,建有智能溫室1棟,日光溫室15座, 春秋大拱棚400余個,露地蔬菜66.7 hm2。公司以種植水果黃瓜、圣女果、黃秋葵、西蘭花、早春紅玉西瓜等高檔果菜為主,產品銷往潛江、荊州、武漢、長沙、重慶等周邊城市。2014年,公司實現產值3 200萬元,銷售額達3 063萬元,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350余人,帶動當地農戶戶均增收2.45萬元。
歷經幾次創業沉浮,周金龍,這位年輕的80后老板,在短短兩年內,立足潛江市優越的地理、交通條件,成立潛江市盈天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盈天),自建育苗工廠、試驗示范基地、蔬菜專業合作社……不論生產規模、經營理念亦或銷售業績,都算得上潛江市同行業中的翹楚。公司開創的“盈天模式”目前已在全省推廣,成為農業公司積極參與精準扶貧的典型。
育苗工廠,年育苗超千萬株
前不久,在第二屆湖北省瓜菜種苗繁育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第一次理事會上,南瓜砧木應用過程中出現的種種難題曾引發眾人熱議。作為早在幾年前就熟練掌握南瓜砧木嫁接技術的經驗人士,周金龍在會議現場毫無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選擇砧木前,須進行嚴格的比較實驗,對它們的適應性有所了解。
育苗工廠自2015年開始建設,如今已建成智能溫室4 800 m2,年育苗約1 200萬株,涵蓋黃瓜、茄子、辣椒、番茄等蔬菜品種。采用抗病抗逆性更強的南瓜砧木嫁接,無菌、高養分、更透氣的進口草炭基質,高峰時期需雇工200余人進行嫁接,嫁接費用0.07元/株。
潛江市農戶對商品苗的接受度特別高,面積稍大的設施蔬菜基地基本全部使用商品苗,這為育苗工廠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據周金龍介紹,出產種苗的七成由內部合作社消化,另外三成則分銷至周邊基地,還可為客戶提供定向育苗服務。待項目完全建成后,公司年育苗量將提升至5 000萬株。
示范基地,推陳出新花樣多
除育苗外,新品種、新設備、新技術的試驗示范也是盈天的一大亮點。試驗示范基地內設有工廠化育苗區、國內外優良品種展示區、蔬菜加工及冷鏈儲存區、農業技術培訓中心。
區別于傳統的品種引進模式,盈天并不熱衷探索那些已在市場中掀起一定熱潮的新興品種,而是自己開發具有市場潛力的全新品種。許是初生牛犢不懼虎,打從一開始,周金龍的目標便是做市場的引領者而非模仿者。他先后引進貝隆水果黃瓜,夏日陽光、愛農14號、菲抗2123番茄等高端新品種,搶占市場先機。
“我們結合江漢平原的氣候特點,優化了南方最先進的春秋大拱棚,改良后大棚高3 m,長
8 m,四周安裝防蟲網,頂部帶天窗裝置,黃瓜在盛夏高溫期也能正常生長,一年可產兩季。”為了摸索出最適應潛江當地自然環境,最能為蔬菜生長保駕護航的溫室大棚,周金龍不僅四處收集主流的棚型結構,還自行設計新型大棚。當下,示范基地中的日光溫室、連棟大棚、鋼管棚、竹架棚、拱棚、超級大拱棚(每棚面積3 333 m2)中,一場黃瓜栽培的較量正在暗自進行,只待結果出來后,擇其最優。
盈天模式,三包一供一保底
從枝江20個蔬菜大棚開始起步,如今盈天已打造了黃岡、宜昌、枝江、荊州、松滋、當陽、潛江7大種植基地。2014年7月,公司于熊口農場官莊垸分場興建大棚80個。種苗由育苗工廠統一配送,全程冷鏈物流運輸;技術員貼心跟蹤服務,手把手教農戶如何定植、如何消毒處理、如何物理防治病蟲害;產品收購統一現金支付,并提供“天盈蘇果”品牌銷售包裝,將農戶的種植風險降至最低。
談到“盈天模式”,潛江市蔬菜辦主任李德振言語之間難掩贊賞:“對農戶包大棚承建、包種苗技術、包產品銷售,提供低于市場價格的生產資料,并對社員承諾每667 m2大棚保底收入2萬元,讓他們沒了后顧之憂,一門心思搞好大棚蔬菜的生產管理。”“三包一供一保底”的服務模式一經推出后便大受農戶歡迎,短時間內為公司營造了良好的口碑。
“每667 m2大棚保底收入2萬元,不足2萬元的補足2萬元,如此做法真的不會造成虧損嗎?”面對疑問,周金龍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每個大棚(占地667 m2)一次性投入1.8萬元后可用多年,平均每季折舊為2 000元;以黃瓜為例,每季菜苗投入3 000元,肥料、農藥等開支3 000元,成本共計8 000元左右;初步預計,2016年上半年,每個大棚一季可收獲黃瓜9 500 kg左右,產值最高達2.5萬元,低的也有1.4萬元,農戶一季純收入“破萬”;而下半年還有一茬黃瓜,所以,公司保底收入2萬元的承諾是有底氣的。
供不應求,市場空間待填補
黃瓜作為公司的主打產品,每年的訂單總額約10 000 t,高峰時期僅武漢地區日輸送量就達40 000 kg。盈天的產品不愁銷路,從以下的數據中可得到最為直觀的呈現:據了解,潛江市每年蔬菜產量約為100萬t,而盈天的合作伙伴們——中百、中商、家樂福、惠美佳等商超,以及廣州江南、武漢白沙洲、長沙海吉星、重慶盤溪等農產品批發市場,每年可下蔬菜訂單2 000萬t,公司目前25 000 t的年產量與他們的需求還相去甚遠,擴展規模成了公司發展的當務之急。
為了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讓蔬菜保持一如既往的優秀品質,周金龍特地從山東高薪聘請了一位資深技術員,由他經手種植的黃瓜植株健壯,葉片完整無病害。再配合每年不定期邀請專家學者進行田間指導、開展技術培訓,農戶的種植水平提升顯著,經濟效益比傳統種植模式普遍提高了5~10倍。
公司設立了一整套完善的服務體系,從大棚建設到品種篩選、無菌育苗、技術支持、生產資料配發,再到分揀、包裝和銷售,都由公司統一管理,整個生產流程全部可控。因此,許多沒有種菜經驗的農戶,他們依循規章制度操作,努力學習種植與管理知識,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而周金龍的夢想藍圖還遠不止如此。在未來,他計劃追加投資1 000萬元,在熊口農場和運糧湖農場分別新建大棚500~1 000個,打造潛江市規模最大的黃瓜專業種植基地,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