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銀行業目前面對各種挑戰,需要激發新的增長點,我們也看到了各家銀行在業務創新上所做出的努力。今年獲獎的案例有幾個特點:在對公業務方面,是緊扣宏觀經濟國家政策,例如圍繞“走出去”,推陳出新,跨境服務的模式、產品等都進行了技術創新,以互聯網技術以及新電子技術為基礎,推出了更多方便機構以及同業機構的產品,推出了更方便客戶的產品,實現差異化及高效率;另外大數據的技術,在識別有效客戶,篩選適合銀行偏好的客戶,到各種方面,充分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強調用戶的體驗,強調綜合化的服務,通過產品的重組為特定客戶群體量身定制。
結合本次獲獎的案例,我在這里談幾點對金融創新的個人想法。首先,一項成功的創新,對外應該以客戶為中心,滿足客戶的真正需要,為客戶帶來價值而不僅僅是一個噱頭,或者是以監管逃離為目的,通過創新,客戶是否獲取了其所需要的、之前無法提供的服務呢?對于同樣的服務,通過創新是否提高了服務的質量?客戶的體驗是否得到提升?這些都是評價一項創新的主要標準。對內就應該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風險為目的,從而能夠為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產品定價。
其次,全局性的戰略部署。一些創新是金融機構面對業務和市場份額所做出的防御性措施,一些創新是金融機構為了迎合新客戶的需求,為拓展新的市場所采取的主動舉措。具體來說,銀行面對互聯網機構的競爭,進行了“互聯網+”的創新,這是屬于防御性的創新和舉措。未來銀行應該通過主動的創新,獲取新的客戶關系占領先機。總之需要在不同的階段,設定不同的戰略部署。
第三,金融機構應該對創新進行戰略性的投入,包括技術和人才的投入。這種投入應該是建立在為推動創新和制定中長期規劃的基礎上。在人才投入方面,金融機構需要突破傳統的思維,跳出傳統的領域,引入更具有新思維、新技術的人。技術創新固然需要技術的支持,但是企業文化及機制上的保障尤為重要。現有企業文化和機制,是否不利于創新?舉個例子,我們在對新興市場銀行業創新方面的調研當中,看到有些銀行是設立創新獎項來鼓勵員工,并為銀行帶來了價值。另外創新通常需要機構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溝通機制是否有效?系統上線和風控措施是否能及時跟上?這些問題是需要我們的銀行考慮的。
(專家系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大中華區金融服務首席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