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金融業改革突飛猛進,金融創新速度不斷加快,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面對內、外日益復雜的環境,提高金融市場主體的競爭力,防范和化解潛在的風險,在變革中謀求新的突破,是銀行、保險等金融行業正在不斷研究和實踐的重要課題。銀行與保險業密切合作,相互滲透也成為了新時期金融市場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轉型壓力:銀行業謀變勢在必行
當下的中國金融業,正在經歷著劇烈的變革。隨著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技術變革等逐步加快,傳統商業銀行具有的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和金融服務等四大基本職能,如今正在被各種新興的金融業態逐步替代。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統信貸需求總體趨弱的背景下,各家銀行都在積極加快金融產品創新、調整資產配置結構、開拓新的盈利點,以應對不利經濟形勢下面對的各種困難。最為明顯的就是,互聯網大潮帶來了支付端的技術創新,全面顛覆了傳統的柜面直營,通過物理的網點擴張渠道、擴大規模的經營方式成為了過去時;而搭建網絡平臺,提高技術實力,實現線上線下聯動協同成為目前各家銀行求新、求變的重點;利率市場化和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銀行存、貸款增量的明顯下降,也迫使銀行必須改變經營模式,尋求更為有效的業務增長點。
機遇挑戰:保險業的黃金時代到來
縱觀整個金融行業,內外部環境都在發生著深刻變化。而作為中國三大金融體系之一的保險行業,在經受挑戰的同時,更多的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保險業新國十條”進一步拓寬了保險資金投資的領域和渠道,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將能夠以更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全面參與金融市場。
保險業投資渠道放開,得益于近年來保監會在金融創新方面采取了多項重要舉措:2012年,允許保險資金以對沖風險為目的參與金融衍生品;2013~2015年,又陸續放開投資創業板、優先股、創業投資基金、支持歷史存量保單投資藍籌股,增加境外投資范圍等。這三年間,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分別達5.04%、6.3%、7.5%。2015年,在經濟下行的重壓之下,保險業卻以38%的利潤增速創歷史新高,不僅實現逆勢高增長,而且在經濟補償、資金融通、社會管理、價值創造方面的作用日益顯現,逐漸成為國民經濟體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互助共贏:銀行、保險合作空間巨大
目前國家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需要金融創新來解決巨量的資金需求;供給側改革,需要金融創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隨著政策對險資投資限制的不斷放開,未來銀行和保險在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上一定會有更廣闊的合作空間。保險業必須緊扣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共同迎接歷史性的機遇和挑戰,幫助政府完成戰略布局,謀求金融行業的大發展。
順勢而為:天安財險布局多元金融
作為國內首家由企業出資組建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天安財險成立于1995年1月,總部位于上海,注冊資本177.6億元人民幣。20多年來,公司業務規模和機構建設快速發展,已建有33家分公司、1100余家營業機構、14000多名員工。近年來,公司經營業績持續向好,治理結構日趨完善、綜合實力大大增強,行業地位和影響力快速上升,連續三年實現了承保盈利和整體盈利,在市場中贏得了行業和客戶的尊重,成為保險行業中一支重要生力軍。2015年,公司總資產超過1600億元,成功跨入千億資產公司行列,在中資財產保險公司中排名第五位。
隨著新金融時代的到來,天安正在布局更多元的業務,探索新業務模式,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金融服務。目前公司不僅具有完善的治理結構和風險管理體系,配備了業內領先的投資管理系統,多年來不僅累計了豐富的資產管理經驗,更獲得了多項資金運用資格。相信具備了這些良好的軟硬件條件,公司未來可以在資產、資金端與銀行等專業機構加強合作,參與金融服務創新、產品創新、項目創新、平臺搭建,同時將履約保證保險這個強有力的增信工具,更好地融入到銀行新業務模式發展的過程中。
搶抓機遇,承擔重任,這是歷史賦予保險業的使命。天安作為中國保險業一支重要的生力軍,必將積極行動,努力創新,與銀行攜手搭建平臺,助推中國金融業轉型和發展。
(專家系天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