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衛 楊紅 劉崇政 牟玉梅

摘 要:比較了不同藥劑對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結果表明,生防菌對辣椒疫病的防治作用最好,其次是化學藥劑甲基硫菌靈,化學藥劑丙森鋅的防治作用較差。試驗結果表明,從北京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學院引進篩選出的生物復合菌1和生物復合菌2防治辣椒疫病的防效均比化學藥劑好。
關鍵詞:辣椒疫病;藥劑;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64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547(2016)14-0061-03
貴州省是辣椒主產區,“十一五”以來,辣椒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常年種植面積在23 345 hm2左右。在辣椒生產中,主要還是以制干辣椒品種種植為主,從全省辣椒生產實際看,除引進部分甜椒和雜交種外,種植品種還是以自留的常規品種為主,但由于椒農換種意識不強、良種更新慢,同時在自選留種過程中,長期單一追求產量,選留單株掛果數多、單果質量大的株系及單株,而忽視了產量和品質與抗性的負相關性,造成品種抗性基因漂失,引起品種退化,抗病力降低。種植單一偏高產量的自選留品種,還會造成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和比例失調、有害微生物群體繁殖增加、土壤有害微生物含量增加,提高病害易發的幾率;另外生產上連年重茬,加之溫棚和露地辣椒營養生長期高溫高濕,病原菌積累量越來越大,因此疫病發生面積逐年增大,為害日趨嚴重。
辣椒疫病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為真菌病害,在辣椒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辣椒根、莖、葉、果均能發病,具有發病快、蔓延快、減產嚴重等特點。疫病發生嚴重時,3~5 d即可造成辣椒全株死亡,重病田死秧率達30%~100%,極大地挫傷了農民的種椒積極性,進而造成市場供應不穩定、價格波動大的現象,嚴重制約貴州辣椒高效生產。
為了有效防控辣椒疫病,開展了不同藥劑對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研究,旨在提出有效的綜合生物防治方法,以有效減輕病害、顯著提高辣椒產量、減少環境污染、顯著提高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率。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辣椒品種為黔辣4號朝天椒,由貴州省辣椒研究所提供。生物復合菌1和生物復合菌2是由北京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學院引進,其余藥劑從農藥店購進。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貴州省辣椒研究所試驗田進行。試驗田海拔800 m,年降雨量1 500 mm,土壤pH值6.2,含堿解氮93 mg/kg、速效磷67.9 mg/kg、速效鉀
165 mg/kg、有機質2.9%,土壤為黃壤。試驗地前茬辣椒,冬閑,土壤肥力中上等,田間肥力一致,排灌條件較好。
1.3 試驗方法
試驗設8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0.8 m2。處理1:對照(灌清水),處理2:生防復合菌1,處理3:生防復合菌2,處理4: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處理5:28%多·井懸浮劑1 000倍液,處理6:27.75%獵霜(福美雙·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處理7: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處理8: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在辣椒疫病初期第1次灌藥,隔15 d后第2次灌藥,施藥前調查病情指數,第2次灌藥后10 d開始調查,每隔15 d調查1次,調查疫病發生情況、田間病株率、病情指數,計算防效。收獲時每小區隨機定點選取10株調查植物學性狀及經濟性狀,分小區收獲,并計算產量。
1.4 數據處理
疫病分級標準,0級:無任何癥狀;1級:植株白天萎蔫,夜間至早晨可恢復;2級:植株萎蔫死亡,不能恢復。發病率(%)=(發病株數/調查總株數)×100%;病情指數=∑(發病株數×該病級代表值)/(調查總株數×最高級代表值)×100;相對防效(%)=(對照病情指數-處理病情指數)/對照病情指數×100%。
所有數據用Excel 2003和DPS數據處理軟件進行分析,多重比較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藥劑對辣椒植株性狀的影響
從表1可知,不同藥劑處理間辣椒株高存在極顯著差異,生物復合菌劑對辣椒生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與對照和化學藥劑相比存在顯著性差異(處理5除外),各化學藥劑對辣椒的生長沒有促進作用;各處理對辣椒株幅的影響差異不顯著;不同藥劑處理對辣椒莖粗增長的作用表現為生物復合菌1與復合菌2之間差異不顯著,各化學藥劑處理之間差異也不顯著,但生物復合菌處理的辣椒莖粗極顯著高于對照和化學藥劑處理;不同藥劑處理對辣椒的分杈層數存在一定影響,生物復合菌2處理的辣椒分杈層數最多,與對照相比達到顯著差異。
2.2 不同藥劑對辣椒經濟性狀的影響
從表2看出,8個藥劑處理中,與對照和化學藥劑相比,2個生物復合菌處理的單株掛果數極顯著增加,分別比對照增加34.37%和32.3%,各化學藥劑處理間差異小。8個處理中,生物復合菌2的單果質量最大,為7.17 g,其次是生物復合菌1,為7.10 g,分別比對照增加4.5%和3.50%。但各處理間的單果質量無顯著差異。施用生物復合菌1、2的辣椒產量相差不大,均極顯著高于對照及其他處理,對照辣椒產量最低,僅16 881.75 kg/hm2,極顯著低于生防復合菌和化學藥劑處理,各處理折合1 hm2產量從高到低依次為生物復合菌2>生物復合菌1>甲基硫菌靈>多·井>獵霜>甲霜·錳鋅>丙森鋅>對照。
2.3 不同藥劑對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藥劑防治辣椒疫病效果間存在明顯差異,以生防復合菌防治辣椒疫病的效果最好,有5種藥劑的防效均達到60%以上,其中,生防復合菌1和生防復合菌2的防效分別達到89.4%和85.5%,其次為化學藥劑甲基硫菌靈,為76.9%,化學藥劑丙森鋅對辣椒疫病的防效較低,為49.4%。
3 小結
本試驗結果表明,生防菌劑對辣椒疫病的防治作用最好,其次是化學藥劑甲基硫菌靈,化學藥劑丙森鋅的防治作用較差。試驗證明,從北京農業大學植物病理學院引進篩選出的生物復合菌1和生物復合菌2防治辣椒疫病的效果均比化學藥劑好。
參考文獻
[1] 楊君麗.保護地與露地辣椒疫病發病速率的比較研究[J].北方園藝,2010(10):169-170.
[2] 楊學輝,袁潔,謝海呈.貴州辣椒主栽品種抗疫病性鑒定[J].西南農業學報,2005,18(6):791-793.
[3] 何建文.辣椒全生育期疫病發病特點及主要防治措施[J].、蔬菜,2014(8):73-74.
[4] 董建設,高翀,李漢浸.濮陽地區辣椒疫病發生的氣象條件分析及防治措施[J].農業災害研究,2012(5):35-36,39.
[5] 陳裕福,王芬,黃新動.丘北辣椒疫病發生原因及防治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5(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