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佳桐 陸丹蕾


[摘 要] 通過選取2011-2013年造紙、印刷行業50家上市公司為樣本,對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進行了比對、研究。發現存在披露模式不一致、報告目標單一、缺乏有力監管法規等問題。政府應對中國造紙、印刷行業的環境信息披露和管理的現狀進行客觀的了解,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加快企業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進程;完善環境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完善針對于環境會計的審計制度,應實施針對于其行業特性的環境會計指導,以方便造紙、印刷企業更好地實施環境會計;企業應樹立對環境信息披露積極正面的態度,同時還應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積極編寫年度報表附注、社會責任報告等報告,披露更多環保相關信息。
[關鍵詞] 造紙、印刷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F470[文獻標識碼] B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從20世紀開始,國外學者就對環境會計信息展開了科研工作,得出了對實際工作具有指導意義的結論。環境會計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加拿大的經濟學家安東尼提出:“國家應該給予自然資源對國家財富總和所做出的貢獻足夠的重視,應建立環境會計體系,并每年都對自然資源數發生的變化進行。”1982年,瓊尼威茲曼將對環境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應當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規范為:企業基本狀況,財務情況、污染狀況、環境風險等。丹尼斯在2003年提出應該在年報當中涵蓋環境會計的信息。2005年,科魯茲提出環境會計信息應當披露應當由定性描述、定量數字描述兩部分構成。定性描述的部分涵蓋了企業的基本環境狀況、環保政策和環保規定等。定量的數字描述主要是財務信息。1996年,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發布的文件對企業的財務報告應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了詳細的規定。[1]
(二)國內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成果
20世紀90年代,葛家澍、李若山發表的《綠色會計理論研究》從西方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潮流出發,結合我國國情,進行中國的環境會計研究。2012年,趙博對挑選出的100家上市公司連續三年的年度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和年度環境報告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統計,并分析得出:要企業內部、行業協會和國家監督同時進行,以達到構建處一個層層監管、把控并重視的環境信息披露體系。2012年,吳玉芳通過對青海省上市企業所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分析總結得出,應加強公眾對企業對環境造成影響的監督意識,提高政府對企業的約束力;對企業的管理者和員工進行環境知識培訓,提高其環境保護意思。[2]2013年,程晶晶提出,隨著經濟的發展,未來企業會面對更加復雜的經濟環境,然而現有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不能適應變化的環境,針對環境會計披露缺乏時效性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首先要加快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進程;其次應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最后對企業人員進行培訓,增強他們對環境的責任感,使其積極主動地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3]
二、造紙、印刷公司環境會計披露現狀
盡管,我國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上起步較晚,也沒有形成國外成熟的環境會計披露模式。但是,隨著全球各國對環境保護日漸重視,我國也漸漸意識到了到環境對社會的重要性,對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越來細致。本文選取滬深兩市的造紙、印刷行業上市公司(簡稱“造紙、印刷公司”)作為樣本,選取公布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巨潮資訊網的年度財務報和季度財務報告,以及社會責任報告中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披露出,近年來我國造紙、印刷公司對環境信息披露的意愿、形式和內容等狀況。
(一)造紙、印刷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意愿統計
2014年,我國國家環保總局公布并執行《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公開辦法》中第三章第十九條明確規定,“國家鼓勵上市公司自愿公開下列上市公司環境信息”。由此,各個公司想樹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必須積極地披露環境信息。對2011年到2013年,所選取的于滬深兩市上市的造紙、印刷公司中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公司數量比例進行統計,其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的數據體現出,2011年時,造紙印刷行業的上市公司中,僅有8%的公司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了披露。2012年時,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了披露的公司的數量也僅達到30%。而2013年時,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了披露的上市公司的數量比例已上升到了56%左右。從這三年的數據得出,,我國造紙、印刷公司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意識和意愿日益增強。這是由于我國頒布了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及造紙、印刷公司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有所提高。
(二)造紙、印刷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形式
雖然,我國頒布了很多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然而各個公司卻沒有形成統一的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形式。有的公司是在董事會報告中列示出定性信息,有的則是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環境信息,也有的公司只將重大事項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且被披露的環境信息定性較的信息比例較高、定量信息比例較低。其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 2011-2013造紙、印刷行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模式表
根據表2的統計結果可得出,2011-2013年在董事會報告中對環境會計進行披露的造紙、印刷公司的數量未達到一半,但披露的公司數量是逐年上升的趨勢。所選取的50家造紙、印刷公司大部分都使用以財務報表附注的形式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而運用社會責任報告進行披露環境信息的公司則比較少。而且,表2的統計結果表明,2011-2013年中,所選取的50家造紙、印刷上市公司均未同時采用三種形式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
(三)造紙、印刷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
選擇運用董事會報告的形式對環境信息進行披露的造紙、印刷公司,所披露的多是定性信息。選擇運用財務報表附注的形式對環境信息進行披露的造紙、印刷公司,其披露內容多是排污綠化費和節能環保設備的投入。使用社會責任報告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的公司,多為在廠房、辦公樓中使用綠色環保的集中供暖設備,并運用太陽能發電等方式來降低廠區的能源消耗。一般情況下,當造紙、印刷公司獲得政府的環保獎勵或者治理環境的政府補助時,也會作為重大事項在社會責任報告中披露。
三、造紙、印刷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不一致
我國并未針對造紙、印刷行業,出臺統一的環境信息披露規則,導致同一時間內不同的造紙、印刷公司對環境信息披露形式存在差異。例如,于同一會計區間,有的造紙、印刷公司只運用一種披露形式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有的公司運用兩種披露形式。且同一公司在不同會計區間可能會使用不唯一的披露形式對環境會計進行披露。因為上述情況的存在,使得政府、社會公眾以及第三方利益相關者在對造紙、印刷公司在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的了解上增加了難度。
(二)披露報告的目標過于單一
在現行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下,對造紙、印刷公司在環境信息披露方面的要求是:以強制型為主、自愿型為輔的。但是,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大部分造紙、印刷公司對于環境信息的自主性較弱,很大一部分造紙、印刷公司沒有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然而,在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了的公司中,有些造紙、印刷公司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是因為當地政府對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有具體要求,而有些印刷、造紙公司對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則是為了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
(三)缺乏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
中國環境會計起步比較晚,并且關于環境會計的法律法規的制定也是進行遲緩的。我國現在實施的多是針對于保護環境的法律法規,而在環境會計核算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則接近與空白,這直接造成了企業缺乏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環境費用進行核算的統一標準,這阻礙了我國企業的實施環境會計的積極性并對我國環境會計的發展造成了負面影響。
四、解決造紙、印刷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對策
(一)政府發揮監督、指導作用
政府應對中國造紙、印刷行業的環境信息披露和管理的現狀進行客觀的了解,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加快企業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進程。政府對實施綠色會計、在環境保護方面做出貢獻的杰出企業進行表彰、給予經濟方面的獎勵。政府可以從提供相關方面人才的指導和使用高科技低耗能、低污染設備免除相關稅負方面來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
(二)完善環境會計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法律法規的制定部門應基于我國環境會計現狀盡快建立健全相關的環境會計相關規章,完善針對于環境會計的審計制度。如今,世界造紙、印刷行業尚未完全實現綠色化,造紙、印刷產業更因其具有特殊的產業模式,應實施針對于其行業特性的環境會計指導,以方便造紙、印刷企業更好地實施環境會計。
(三)提升企業自身環境保護和環保信息披露意識
企業樹立對環境信息披露積極正面的態度,是提高造紙、印刷行業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的一個重要影響原因。企業應承擔自身的社會責任,積極編寫年度報表附注、社會責任報告等報告,披露更多環保相關信息。
[參 考 文 獻]
[1]鄧婷婷.強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初探[D].西南交通大學,2012
[2]王軍會,寇娟娟,張希乾.重污染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以山東省上市公司為例[J].會計之友,2012(11):107-109
[3]李延莉,陸婷,盧薇,董雯文.低碳經濟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研究[J].商業會計,2013(9):82-84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