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 吳淑芳


[摘 要] 企業財務預警可為企業糾正經營方向、改進經營決策和有效配置資源提供可靠依據。我國的財務預警系統缺乏組織和制度保證,現金流量指標在財務風險評價模型變量的選擇中運用較少,警示功能單一。通過建立模型及對相關公司數據分析,針對我國財務預警系統的弊端,應采取的對策是: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財務預警體系;建立合理完善的信息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經營者危機管控意識;兼顧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重視現金流量指標的作用;做好財務預警系統的日常維護和監管,保證其良性動態的發展;探索大數據下的財務預警風險控制模式,建立三級預警制度。
[關鍵詞] 中小企業;財務預警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 F272.35[文獻標識碼] B
我國中小企業壽命短,破產率高,結合企業內部實際和外部環境,創新運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建立健全企業的財務預警機制,成為當務之急。在企業管理系統當中,財務預警系統所起的作用尤為關鍵,其依靠自身的優勢,同時還需要融會貫通企業各類信息,對企業的營業績效與會計數據展開分析,進而對財務危機做出預先提示的“警告”,同時做出處理措施,進而充分減輕危機的負面影響,讓企業能夠更好地茁壯成長。
一、財務預警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企業財務預警工作是指在企業經營管理和財物安全的基礎上,結合外部復雜的行業環境,借助內部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和財務報表信息,由專業人員建立模型,分析企業發展中財務管理上的運行規律,發現其中引發危機的因素,向企業管理者發出預警信號,促使其在最快時間做出最優化的處理,從而保證企業財務管理正常穩定的運作,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助力。
財務預警工作的開展主要依據于財務危機的破壞性越來越強大,企業的數據狀況也有了一定的差異,可以在第一時間揣量風險以及做出處理的對策,充分地降低財務危機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二)財務預警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市場競爭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國內資本市場不斷變化,和國際經濟接軌速度加快,中小企業在獲得巨大利益的同時,也伴隨著可能導致企業破產的巨大財務風險。同時,瞬息萬變的外部社會環境和企業內部隱藏的財務危機,要求企業必須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重視財務預警工作在經營發展中的地位,把危機爆發后的處置轉變為事前的預防應對,從而提高企業應對危機的抗壓能力。
二、我國中小企業現有財務預警系統存在問題
(一)財務預警系統缺少準確有效的管理信息
目前,許多中小企業往往會忽視系統整體與局部系統的必要聯系,只采用會計報表的數據,進行分析決策,缺少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支持,所得出結論的真實性,完整性,時效性不強。因此,并不具備完善的避免危機的預警能力,反而使企業錯過最佳處理風險危機的時機。
(二)財務預警系統缺少合理有效的組織制度
我國中小企業經營者與所有者往往是一人,企業發展多依靠個人決策和能力,而不是靠體制的力量,缺少內部監督,會計信息不透明,不準確。經營者對于財務預警缺少重視,沒有對風險危機的預警意識,沒有提供有效的組織制度保證。而財務預警系統需要高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作保證,科學的預警方法和及時有效的數據信息只是進行財務預警的基礎。
(三)預警指標模型多采用定量方法,忽視定性方法的作用
現階段,國內一般公司的財務預警工作的開展都是以數據模型為基礎的,其依據在于盈利與負債圖表,進而獲得信息與研究,重點應用了單變量模型和BP神經網絡模型。前者運用單個財務指標,來預測企業面臨的財務危機。后者多是借鑒國外成果,比如多元判別分析模型,忽視創新求變,缺少發展變革,使我國中小企業的財務預警模型不能自成一派,起不到合理反應企業財務狀況的作用。而結合定性方法進行分析,綜合考慮企業內外部環境,借助專業人士的豐富經驗,能得到全面、準確的財務危機分析評價結論。
(四)財務預警缺少對現金流量指標的重視
目前國內一般公司的變量信息大部分都是以經營盈利與負債表格為重點,這造成了會計信息的殘缺,讓財務預警所起的影響力大打折扣。企業與資金的關系,等同于生命與血的關系。現金流量方面的圖表能夠清楚了解企業資金周轉的實力,進而構造現金流量模型,其還能夠填充資產負債數據流的缺陷。因此,要重視現金流量指標對財務預警系統的作用,將分析企業短期生存能力計入預警模型之中。
(五)警示時間滯后,功能單一
企業財務報表是財務預警模型數據的主要來源,然而數據的滯后性、完整性、準確性,導致財務預警系統對問題反應的不夠及時。同時,一個完整的財務預警系統應當包括三個方面,發現問題,提出對策以及控制風險,這樣才能發揮其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為企業保駕護航。
三、Z計分模型分析
(一)模型建立
本文以代表性的多元判別分析模式作為遴選的目標,進而對不同的企業的財務狀況展開分析與探討,以研究企業的模型來評價與估量財務危機狀況。本文采用Z計分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該模型的具體形式如下:
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
在上述公式當中,X1等于營業資本/資產總價值,這主要指資產的流動性對其數量所起的作用;X2等于留存收益/資產總價值,其重點指企業的盈利狀況;X3等于息稅前收益/資產總額,這主要指企業獲得資金盈利的水平;X4等于權益的市場價值/總債務的賬面值,這主要指企業的償債水平;X5等于銷售總額/資產總額,這主要指企業的盈利績效水平。
(二)數據分析
首先以休閑服務行業的六家公司數據作為分析對象,分別為宋城演藝,西安旅游,張家界,大連圣亞,麗江旅游五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數據與一家破產公司ST新都破產前的數據,用Z計分模型進行比較。
對于Z值的分析:若Z值>2.675,那么企業的財務十分健康;若Z值<1.81,那么企業的財務出現重大問題;若Z值在1.81與2.675這兩個值中,那么也就是我們所講的“灰色地帶”,在這一個領域當中,企業的財務波動性十分強。
表1 ?休閑服務業上市公司Z值數據
從數據中分析可以看出,前五家公司的Z值大于2.675,表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財務狀況良好,ST新都公司的Z值小于1.81,則存在很大的破產風險,事實證明這家公司確實是瀕臨破產,可見Z計分模型能基本反映企業財務信息。
其次是用眾生藥業,泰格醫藥,翰宇藥業,錢江生化,國農科技五家上市公司數據,這些公司是醫藥健康行業。
表2 ?醫藥行業上市公司Z值數據
從表2中可以看出:五家醫藥公司的Z值大于2.675,并且五家公司的財務狀況都較好,那么Z值模型對公司的財務狀況起到了一定的預警作用。
(三)Z計分模型的局限性
從十一家公司的數據比對分析中,總結出了以下五點:
第一,Z計分模型主要是看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數據,沒有考慮現金流量表;
第二,主要反映同行業的情況,但是不同行業的分析上,要考慮處在不同行業的企業存在風險,不適用于不同行業的分析;
第三,適用短期的財務預警分析,不能進行長期的,時效性不足;
第四,該模型是國外的研究成果,并不適合我國企業情況,不能準確完全反映企業財務情況;
第五,該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上,忽視財務預警的社會學規律,一旦企業的數據存在問題,就不能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情況。
(四)Z計分的模型的改進
根據Z計分模型的特點,原模型中X1,X2,X4不變,X3轉變為衡量企業現金流量償債能力的數據,X5轉變為衡量企業創造現金流量能力的數據,就是在Z計分模型基礎上改進后的F分數模型。F分數模型彌補了Z計分模型沒有考慮現金流量表局限性,能夠更為準確地反映和和預防中小企業的財務狀況。
四、對中小企業財務預警體系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符合我國國情的財務預警體系
建立健全財務預警體系應當建立在國家整體宏觀環境的變化,企業融資渠道的增減以及企業內部管理模式的影響上,吸取國外優秀的研究成果,創新發展適合企業發展的具有通用性和動態發展性財務預警體系。在通用性的基礎上,中小企業應當根據本行業本公司的實際情況,加快建立健全合適的財務預警體系,提高企業財務預警意識和危機預防能力,把風險危機控制在合理范圍,并不斷對該體系進行修正更新,使之動態化發展來適應國內國際復雜的經濟環境。
(二)建立合理完善的信息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經營者危機管控意識
財務預警體系是企業管理系統不可或缺的構成,并且還需要廣泛的數據來支撐。企業必須要建立健全管理系統,把管理系統中的各個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進而有效地利用資源,讓企業財務預警系統有足夠的獲得信息與傳播渠道的保障,進而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影響力。企業經營者要提高危機管控意識,配合財務預警系統,建立起完整的財務預警制度,根據危機的大小程度,合理制定出相應的防控對策和后續的管理措施。
(三)兼顧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重視現金流量指標的作用
建立在財務報表基礎上的單變量財務指標和多變量模型,過于孤立單一,不能準確從企業財務情況中,發現潛在的風險危機。因此,通過合理的定量方法得到準確有效的數據后,結合當時的經濟形勢,國家政策,對企業財務危機形勢進行定性分析,從事后預測到事前預測。并且在管理方面,財務風險對現金流量產生較大影響,現金流量與企業的運營績效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在企業需要融資發展階段,要建立起現金流量財務預警指標,了解企業現金運轉狀況,增強企業經營的穩定性與靈活性。
(四)做好財務預警系統的日常維護和監管,保證其良性動態的發展
中小企業在確立與完善財務預警體系的過程當中,需要管理與優化好其軟件與硬件,進而保障系統信息的穩定性。針對企業的財務狀況與市場背景,需要在第一時間對預警臨界值、警戒線指標與財務信息展開優化。并且,做好數據庫維護工作,對于病毒、黑客以及內部非法操作及時采取控制措施,保障各項數據庫的安全、完整。
(五)探索大數據下的財務預警風險控制模式,建立三級預警制度
所謂的大數據就是指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來大范圍的調查各種相關信息,然后合理的應用這些信息來促使其相應的調查結果更為準確可靠,盡可能的避免一些隨機誤差問題的產生,具體到企業財務風險預警工作,同樣具有應用價值。同時中小企業要明確的是,大數據是新型工具,控制風險才是財務預警系統的根本目標。通過大數據得出結論后,企業管理層應當及時制定應對風險危機的對策,分門別類,有針對性的回避,降低,分散,轉移風險。同時,根據定量和定性方法,建立三級預警制度。第一級選擇特定指標,如企業主營業務銷售額,按照時間流向,縱向比較其增減的周期變化;第二級通過單一指標,模型數據,如財務報表,橫向分析企業危機的趨勢變化;第三級則是確定適合企業的定性方法,結合外部環境,國家政策,企業發展戰略等,由企業經營者的經驗,專業學的判斷進行預警。
五、結束語
中小企業的管理者要改變思維方式,提高危機管理意識,加強應對風險的能力,改革創新財務預警系統,全方位轉變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建立適合本企業的財務預警體系,確保企業在正常有效的經營環境下生存發展并盈利。同時,利用大數據時代的特性,建立起適合企業發展的動態性財務管理體系,為企業安全、穩定的發展提供保障。
[參 考 文 獻]
[1]李帆,杜志濤,李玲娟.企業財務預警模型:理論回顧及其評論[J].管理評論,2011(9)
[2]林娟,楊美萍.中小企業財務預警創新指標體系實證研究[J].會計之友(中旬刊),2010(2)
[3]黃文龍.現金流量視角的企業財務預警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
[4]曾菲.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應用分析[J].管理觀察,2015(12)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