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辛珍霜 秦亞男



[摘 要] 選取財經類、理工類和綜合類三類不同類型的大學,從評價體系類型、評價指標的選擇與構成、評價指標權重分配、評價方式、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六個方面,對國內高校大學生學業評價體系進行深入的比較和分析,發現國內高?,F行的學業評價體系是一個以專業知識為主要考察內容,以考試為主要評價手段的學業成績鑒定體系。學業評價實踐操作中普遍存在著評價體制不夠完善、對大學生共同素質缺乏明確的評價要求、實際評價內容與學校政策目標和師生期望存在較大差異等問題。因此,構建科學的學業評價體系在評價指標選擇、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確定方面應更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側重對學生在學習、科研、競賽等活動上的參與、投入程度的考察,而不僅是針對結果的考核;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態度和習慣、情感、意志、個性及人格等非認知因素方面等綜合素質的考察。
[關鍵詞] 大學生;學業評價體系;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of Domestic College Students
WANG Hui, XIN Zhenshuang, QIN Yanan
Abstract: Taking samples of three types of colleges in term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comprehensive colleges, the study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s from six aspects, including types of evaluation system, selection and structure of index, weight allocation of the index, evaluation pattern, subject of the evaluation and standard of evaluation. It is found that current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s at home tak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s the main evaluation content and exams as the major evaluation method. Common problems include unsound evaluation systems, lack of clear demand for the common qualities of students, and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actual evaluation content, college objectives, and expectation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fore, student initiatives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selecting the index and setting up the evaluation subject and standard with stress on the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lear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ntests, but not only the results. The evaluation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non-cognitive factors such as practical capacity, attitude, habit, emotion, will, individuality and personality of the students. By doing so, a scientific academic evaluation system could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evalu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大學生學業評價不僅是高校教學的重要環節和高校教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高等教育領域各種教育評價活動的基礎和核心,學業評價構成了高等教育評價研究的重要內容。為增進和深化對我國高校學業評價問題的認識,本文選取了財經類高校(東北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理工類高校(大連海事大學)和綜合類高校(南京大學,山東大學)三類不同類型的大學,從評價體系類型、評價指標的選擇與構成、評價指標權重分配、評價方式、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這幾個方面入手,對大學生學業評價體系進行深入地比較和分析。
一、評價體系類型比較
每個高校的評價體系類型都不盡相同,都有自己的特色(見表1)。東財、海事和山東大學采用的評價體系類型類似,都是由基本素質測評和發展素質測評兩大類構成,南京大學采用的是通過日常記實性考核和期末考評來考核學生的日常行為,西財和央財則是細化到具體指標來形成自己的評價體系。
表1 評價體系比較
在學生素質綜合測評方面,各類高校都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日常行為、個人道德修養、社會實踐和文體活動等指標。但每個學校又有自己的特色,西南財經大學把輔導員隊伍建設、共青團工作和就業工作列為評價指標;大連海事大學針對航海類專業的學生,對學生的半軍事管理進行評價;中央財經大學的評價指標中包含了協作精神和宿舍衛生及表現;東北財經大學和山東大學類似,都是從基礎性素質和發展性素質兩方面綜合評價學生。具體的評價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評價指標比較
在獎學金評選制度方面,學校分為國家獎學金以及單項獎學金。各高校在國家獎學金評選指標的選擇上都集中于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成績,校規校紀、身心素質和文體活動。對于單項獎學金,在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的評價指標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單項設立不同的評價指標。
三、評價指標權重分配比較
表3 評價指標權重分配比較
從表3中可以看出,央財和西財對評價指標賦予具體明確的權重,央財更側重學生的智體成績、研究及社會實踐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及特長等指標;西財更側重學生日常管理工作、助學管理工作和就業工作這三個評價指標,分配的權重較高。其他四個學校并沒有對評價指標的權重分配給予詳細的說明,也就無法看出學校更加側重評價學生哪方面的能力。
四、評價方式比較
表4 評價方式比較
綜合分析各學校的學生素質綜合測評,在評價方式的選擇上,各高校都選擇了定量的評價方式,理工類和綜合類大學有明確的量化公式和權重分配;財經類大學除了央財有明確的量化公式和權重分配外,東財和西財對于一級指標整體的權重分配并沒有明確的說明,但東財是給予二級指標一定的評價公式,西財賦予了每個指標一定的分值。
從評價方式中也可以看出高校的評價指標權重分配都有所不同,側重點也不盡相同。東財對于基礎性素質指標和發展性素質指標沒有具體的權重分配,但在基礎性素質指標中,可以看出學校更側重日常行為與自我管理指標,更注重考察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央財、海事、山大在總成績的評定方面都更注重學習成績指標,學習成績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重。
五、評價標準比較
六、評價主體比較
綜合分析各高校的評價主體,高校在評價主體的選擇方面都是以教師、輔導員或班主任為主,其中央財、山東大學、南京大學明確提出要有學生代表加入到評價工作中,西財和海事的評價主體不明確,不能看出是否有學生代表參與到評價中去,東財只是加入了學生會主席,并沒有提出把班級同學作為評價主體的一部分,評價主體較為單一。
綜上所述,從上述幾個方面國內幾所高校學業評價體系的調查與比較分析中,我們發現,國內高?,F行的學業評價體系是一個以專業知識為主要考察內容,以考試為主要評價手段的學業成績鑒定體系。學業評價實踐操作中普遍存在著評價體制不夠完善、對大學生共同素質缺乏明確的評價要求、實際評價內容與學校政策目標和師生期望存在較大差異、教師缺乏系統的評價技能訓練、學生評價對學生發展的實際影響有限等問題。因此,構建科學的學業評價體系在評價指標選擇、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確定方面應更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如更注重過程指標,側重對學生在學習、科研、競賽等活動上的參與、投入程度的考察,而不僅是針對結果的考核;在學生中開展自評和互評,確立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評的多元評價主體;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態度和習慣、情感、意志、個性及人格等非認知因素方面等綜合素質的考察。
[參 考 文 獻]
[1]胡善平,陶立明.地方本科高校文科類專業學生學業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5(7)
[2]劉聲濤,劉偉香.我國高校學業評價研究文獻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12)
[3]孫士杰,張國榮,馮喜英.高校學生學業成就評價現狀及改革的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9)
[4]Shen, Tsui-lien. Inspiring the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during Creative Curriculum by Teaching Design[J].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ntercultural Arts Education, 2012
[5]Yeh, Yu-chu. From Knowledge Sharing to Knowledge Creation: A Blended Knowledge-management Model for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Creativity [J].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012
[責任編輯:王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