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青松 歐陽雪俊 付曉嵐



【摘 要】本文針對《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廣、淺、雜”的顯著特征,討論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列表法的作用,把其龐雜的課程內容轉化為一目了然、脈絡分明、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識,便于學生系統化、條理化地學習,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提高他們的綜合歸納能力、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機械制造基礎》 列表法 應用
《機械制造基礎》課程能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機床、刀具、夾具、工藝等方面的知識,在基礎理論課與專業技術課之間起著承上啟下、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這門課程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它“廣、淺、雜”,如何在學時有限的情況下,把龐雜的內容轉化為一目了然、脈絡分明、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是每一位授課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列表法就是教師在深入把握教材內容和結構的基礎上,將教材所述及的問題用表格的形式表達出來。列表法可以反映和表達所述及內容間的相互作用、聯系以及差異性等,可以使學生迅速掌握本學科的結構,教會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思路清晰,善于歸納和表達,靈活運用列表法,引導學生找出教材述及內容間的內在聯系,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復習效率都是極其有益的。
一、應用列表法讓學生讀書越讀越薄
為使學生一目了然地了解整體學習內容,要引導學生將《機械制造基礎》直接歸納如表1所示,把厚厚的教材讀成薄薄的表格。這樣就避免了學期時間過長而使學生感到所學內容像一盤散沙,前后內容銜接不上。
這個表格不是教師直接給出的,而是教師引導學生分組歸納整理出來的。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分組,同一小組的學生坐在一起,教師在布置歸納整理任務后,讓學生用“茶館式”分組討論法討論,并讓各小組長分別上講臺闡述本小組討論的歸納整理內容,教師對各組進行評估,指出優缺點,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辨析中成長,幫助學生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突出重點地總結歸納,從而實現知識吸收的系統化、條理化。
二、應用列表法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把《機械制造基礎》的教材內容根據企業設置的工作崗位列出典型的工作任務,如表格2所示。把實際工作任務以及為了完成這些任務需要學習什么知識擺在學生面前,學生就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認知過程也就獲得了內在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應用列表法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
列表法可以使學生思路清晰,條理分明,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機械制造基礎》教學中,某一項目的制造過程就要涉及很多因素,它們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學生對此往往感到難以把握。比如引導學生將完成某一項目的制造過程列出流程表(如表3所示),將其思維過程及所依據的原則依次地表達出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從流程表中學生可以形象地領會到制造過程的順序及其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易于理解和接受。從工藝流程作業來看,學生大都思路清晰,條理分明,有正確的思維模式。
表3 制造過程列出流程表
列表整理信息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教師應讓列表成為學生們的內在需求,成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應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列表教學從基礎到提高,從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引導學生不斷調整,反思,改進,讓這種思維模式真正成為對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
四、應用列表法提高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
列表法可以形象地揭示教材及內容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歸納能力,使其深層次掌握教材內容。由于《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多且雜,學生不易抓住各部分的內在聯系,教師一般每段內容講授完畢時都要幫助學生小結,揭示其內在規律,逐步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這時使用列表法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如怎樣解決加工表面缺陷問題?引導學生列出表格4所示,影響因素及修正措施就一目了然了。
測量軸套類工件時產生偏差怎么辦?讓學生獨立填表整理,給他們相當寬松的時間,不斷調整,反思,改進,讓學生們進一步體會列表不但能整理信息,更能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步驟和方法。引導學生列出表格5所示,歸納偏差影響因素及預防措施。
五、應用列表法使學生區分各種概念
列表法可以使學生深刻理解各種概念,從而達到區分的目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列表法抓住各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使學生從本質上區分不同的概念。
如要了解各種生產類型的生產綱領,區分小批量生產、中批量生產、大批量生產、大量生產等概念,只需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整理信息,發現數量與概念之間的關系,運用列表法列出表格6所示。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講授時根據需要恰當地運用數據分析與列表對比相結合的方法,能使內容簡潔凝練,形象易懂,系統性好。比如區分很容易、容易、一般和難切削的材料,列出表格7所示,減少了學生掌握模糊概念的困難。典型材料一列出,學生很容易接受,增強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結語
當然,列表法的設計必須在教師深入正確把握教材內容及結構的基礎上進行。教師只有正確理解教材的內容和結構,了解學生的專業知識程度,才能設計出正確合理的表格。因而,設計和應用列表法本身也是對教師業務水平的檢驗和提高。隨著教材內容的調整和教學對象的改變,表格也應有相應的改變,教師在教學中對教材的新認識和新體會也應及時在表格中反映出來。使用列表法的過程也是教師鉆研教材、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過程。
選擇合適的列表內容是列表法教學取得成功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的放矢,選擇適合的教材內容進行列表,抓住明顯特點,找出異同點,由表及里,去粗取精,讓學生迅速了解知識結構。同時,在運用列表法時,教師還應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引導學生進入列表思考氛圍。直接給出表格反而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靈活應用列表法組織《機械制造基礎》教學是行之有效的,將零散的知識、復雜的內容列成表格,使之形成“知識點—知識線—知識網”,幫助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聯點成線,織線成網,結網成面,延面成體,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并促使學生學會主動用列表法整理知識,突出重點,分散難點,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思維模式,提高他們的綜合歸納能力、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喬世民.機械制造基礎(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李國富.列表法在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22):40-41.
[5]閻青松,豐匡延.列表法在《機械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教育研究,2006(10):107-108.
[6]邱芳,劉延霞,馬廣勇.高職《機械制造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2(09):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