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 要】當前,很多醫學生對本應掌握的專業知識知之甚少,或對緊急情況的處置能力不強,這不僅讓醫療界感嘆,更讓社會大跌眼鏡。基于此,本文就目前的醫學院教育體系進行探討,以醫學生專業素質的重要性以及該如何培養專業素質為切入點,以期發現新的、更實用的培養醫學生專業素質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醫學生 專業素質 培養
一、引言
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時代,人們對于健康的理念越來越重視,對醫生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如畢業院校、學歷、專業性等。因此,各醫學院校對醫學生的培養亦趨于嚴格,尤其是對其專業素質的培養更為重視。醫學生的專業素質包括專業理論知識、處事應變能力、思想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等內容。
二、概論
醫學生的專業素質培養一直是各醫學院校教育理念的基石。當今社會,經濟文化急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也逐漸增強,對醫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醫療環境中,醫患矛盾日益突出,使得醫療人才的培養任務更加艱巨,日益嚴峻的醫患關系也導致了醫療人才培養梯度的塌陷,長此以往形成了惡性循環。
醫學生畢業的發展方向是從事醫療及相關工作。對醫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能增強醫學生對臨床工作的適應性、積極性,使其更快融入工作角色,從而提升人們對醫務人員的信賴度,利于改善醫患關系。有了良好的醫患關系,才有醫療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才有醫療環境的改善和醫學事業的進步。
三、醫學生專業素質的重要性
醫學生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有利于其在醫學事業中更深入地發展。有了扎實的理論基礎,才有更強的優勢進行深造,如讀研考博、海外進修。只有對疾病的病理、生理知識有更全面的掌握,才能對疾病有更多的探索,才能更好地治療疾病,推進醫學事業的發展,進而推進經濟、文化等社會各領域的和諧發展。
醫學生具備較高的處事應變能力,有利于快速融入工作,對各種突發狀況做到迅速判斷,正確處理,以爭取搶救時間。醫學生通過不斷實踐,增強自我認同感及使命感,救死扶傷不再是紙上談兵。
醫學生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深入理解,有利于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醫療事業以及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一名醫生只有懷著救死扶傷的信仰,才能為人民服務;只有懷著一顆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才能夠膽大心細,謹言慎行;也只有端正了醫療態度,才會有更深入的探索。
四、如何培養醫學生的專業素質
首先,要求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如今的課堂上,教師千篇一律跟著教案授課,只講書本上的知識,好像跟著書本走就不會出錯,跟著書本走就能完成教學任務,考試時勾畫一遍重點,卷面成績決定優劣,全然不顧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書本中的理論知識。這樣的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只是應試機器,而不是醫療人才。醫學是一門特殊的、嚴謹的學科。如果看病如看書一樣,人人買了書看就能治病了,誰還需要費力地找醫生,花錢做檢查呢?教師的任務除了授課,更多的在于引導。只有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引導他們未來的發展。學醫也是一樣,只有積極地參與、發現,才會有更多專業方向的探索。
其次,要求學校改進教學計劃,不能一味地講理論知識,忽視實踐技能的操作。當前,各種專業課程的安排占據了大篇幅的課表,從白天到夜晚,從周末到假期,醫學實驗課程少之又少。加上教師對課程不重視,很多課都是匆匆講解完畢了事,還沒有激發出學生探索的熱情,課堂已經結束。學生最終為了一篇應付差事的論文,各種借鑒,數據造假,這樣培養出來的醫學生將來是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的。醫學是一門實驗性、實踐性強的科學,沒有實驗就沒有推理,沒有實踐就沒有真理,如果連實驗也造假,實踐變成空想,對待科學研究缺乏嚴謹的態度,人類又將如何發展?因此,只有重視實踐才是對待醫學應有的態度。實踐過程能夠很好地培養醫學生的專業技能,讓醫學生有能力處理突發事件,如心肺復蘇、包扎止血等,讓醫學生更快融入角色,適應臨床工作。只有在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才能更好地增強自我認同感及使命感,堅定自己的職業信仰。
最后,需要學生加強自我鍛煉,提升自我修養。只有堅定為醫學事業發展而奮斗的決心,才能堅定在醫學道路上不斷前行的意志;只有自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有服務群眾、服務社會的能力;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服務社會。
五、結語
在改革開放、科技騰飛的時代,醫學生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專業的應變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為人民、為社會的健康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培養出優秀的醫學人才,是各醫學院校面臨的艱巨任務,也是時代發展的社會要求。我們要以嚴謹、科學的態度面對醫學教育,探索更有效、更實用的教育方法,培養出優秀的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