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運才 郭爭鳴
【摘 要】我國醫學類高職高專教育的快速發展與教育資源有限的矛盾,促使其人才培養模式需要不斷變革。利用社會醫療資源辦學,走校企合作辦學之路,已成為大多醫學類高職高專辦學模式變革的方向。本文對目前醫學類高職高專普遍采用的“2+1”與“1+2”辦學模式從各自的優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對比研究,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醫學類高職高專 “2+1”與“1+2”合作辦學 優勢 問題 對策
近些年來,我國醫學類高職高專(下稱醫專)教育迅速發展,招生規模不斷擴大,致使原本辦學條件就受限的醫學類高職高專教學資源更為嚴重不足。在目前國家對醫專教育投入依然不足的情況下,只能“走出去”利用全社會醫療衛生資源共同培養醫學人才。選擇與一些辦學條件較好,醫療技術力量雄厚,醫療設備先進、完善,管理水平較高,并且在當地有一定聲望的地方醫院或藥企進行“2+1”與“1+2”合作辦學,成為大多醫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舉措。
一、“2+1”與“1+2”合作辦學優勢
(一)“2+1”合作辦學優勢
1.“2+1”合作辦學縮短了教學與就業的距離,使學生能正確認識就業
醫專學生在前兩年學習文化基礎知識與醫學專業理論,培養實踐技能,第三年進入醫療企業頂崗實習。實習期間,企業對學生進行的管理與對企業員工進行的管理相同,這就促使學生可以提前迅速完成由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變。而且通過一年的準職業生活體驗,學生在生產第一線得到了鍛煉,學到了豐富的操作技能;同時,學生對企業有了深入了解,能夠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就業期望值也會更切合實際。
2.“2+1”合作辦學有助于企業完成對崗位所需人才的選擇
醫專學生在醫療企業一年的頂崗實習期間,醫療企業通過對參加頂崗實習學生的觀察、了解、考核,使得優秀的實習學生能夠受到企業的關注而被錄用。這些優秀的實習生能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同時也省去了企業重新招聘新員工的培訓時間,保證了實習生畢業就能上崗,上崗就能獨立工作。
3.“2+1”合作辦學使學校多重受益
首先,深化了產、學、研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其次,在“2+1”合作辦學中,教師的業務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雙師型”教師隊伍不斷壯大,為學校今后的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再次,“2+1”合作辦學能夠緩解學校教學資源及人力資源緊張等各個方面的壓力。學校每年有一個年級的學生在醫療企業實習近一年,使得校內教學資源(如實驗實訓場地、寢室、食堂等)、人力資源(專業教師、教學管理人員等)的不足狀況能夠得到緩解[1]。
(二)“1+2”合作辦學優勢
1.校企雙方參加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各自的辦學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1+2”合作辦學能真正做到校企雙方優勢互補。學生第一年在校學習文化基礎知識,能充分發揮學校基礎學科師資力量雄厚,基礎教學設施完善的優勢;第二年與第三年的專業課程教學及臨床生產實習在醫院進行,能夠充分利用醫院專業儀器設備先進、齊備,醫療技術人員實踐經驗豐富和臨床病例充足的優勢。
2.“1+2”合作辦學促進了教學與生產相結合,有利于人才培養的適用性
“1+2”合作辦學使教學緊貼生產,理論聯系實際,把傳統的以課堂傳授間接經驗為主的教學環境與獲取直接經驗和能力的生產環境有機結合起來,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生產過程,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改變了以往教學與生產分離,培養與使用脫節的局面,使人才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真正解決了制約高等醫學教育這一體制上的矛盾[2]。
3.“1+2”合作辦學達成了多方共識,實現了多方共贏
“1+2”合作辦學是學校、醫院及學生在共同受益、互惠互利基礎上的一種共識。醫專利用社會醫療資源彌補了政府投入的不足,并解決了校內專業教學基礎條件薄弱難題,緩解了教育投入少而人才培養要求高的矛盾,降低了辦學成本,提高了辦學效益;醫院通過“1+2”聯合辦學獲得了教學管理經費,提高了醫療技術人員的專業理論水平,獲得了所需人才;學生不僅獲得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而且提前了解了企業及崗位,有利于今后的就業。
二、“2+1”與“1+2”合作辦學所存在的問題
“2+1”與“1+2”合作辦學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師資水平,提高管理效益,加快實訓基地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合作辦學基本上還是學校和企業的行為,沒有在法律和體制層面得到認可,學校與企業各自的根本利益有分歧,學生的價值取向等多方原因,在合作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短,不能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教學資源、環境等優勢
“2+1”模式中,學生在校兩年,由于醫學教育課程量大,兩年時間學生修完所有課程壓力大,學習時間緊迫,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及技能的訓練不能完全到位。相對完成學習任務,一年的頂崗實習時間偏長。“1+2”模式中,學生在校的學習時間只有一年,對大學生活的適應時間欠短,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享有大學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及良好的環境氛圍,缺乏完整的大學經歷。
(二)管理機制欠完善,學校與企業缺乏及時有效的銜接
學校與企業在空間上有距離,教學管理上有分歧,合作辦學缺乏一套雙方都認可的較為完善的管理機制,相互之間雖然有日常工作上的互訪和交流,但未形成成熟的常態機制。在辦學過程中,有很多細節問題的協商和銜接不夠。尤其是頂崗實習學生的實習情況反饋的有效渠道不暢通,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機制。
(三)合作企業自身的價值取向問題
企業與學校的辦學目的不一樣,不同的利益訴求使雙方在許多方面存在認識偏差甚至產生矛盾。很多時候企業對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大部分停留在低技術含量的簡單重復勞動上,學生很少能從事專業技術較強的崗位,帶教老師對學生也缺乏應有的指導,不管從理論上還是從技能上指導都不夠深入,頂崗實習的功能被變相扭曲,無法達到目的[3]。
(四)缺乏相關的政策支持
目前,國家還缺少鼓勵企業與醫專開展“1+2”合作辦學與“2+1”頂崗實習的政策及法規。因此,校企合作辦學還屬于“民間”行為,在很多方面缺乏有力的官方保障。
三、解決“2+1”與“1+2”合作辦學問題的對策
(一)優化課程結構,保證學生的必要課程學習時間
首先,必須面向市場,確定學生的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以此為據,刪減一些無關緊要的、重復的課程,對同類課程進行整合。“2+1”模式要保證學生在校完成所有必要課程學習,“1+2”模式要保證學生在校充分完成基礎文化課程并有相應的自主活動時間去享受大學生活。其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課程設置也要與時俱進,適時調整,以應對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再次,兩種辦學模式都要以醫學生職業標準為依據,重視技能型課程。
(二)健全管理機構,促進學校與企業的無縫銜接
學校應成立專門的校企合作辦學管理部門,合作企業也應建立與學校聯系的相應機構,并指定專職人員來加強合作辦學的日常聯系。成員由相應分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等成員組成,負責對校企合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運行、教學質量監控以及學生管理工作等事項進行及時商議,并負責制訂相應的管理文件來理順校企銜接過程中的具體事宜,做到學校與合作企業職責明確,運行有序,銜接緊密,從而提高合作辦學工作效率與效益。
(三)做好合作專業學生工作,加強對學生的管理
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對“1+2”辦學專業學生要進行正面引導,向學生講清合作辦學的目的及意義,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幸運的,能有多重受教育機會,并要求學生遵守合作單位的相應制度。對于“2+1”頂崗實習的學生更要加強遠程監控,要讓學生的頂崗實習作為教學的一個環節,緊緊圍繞服務學生的培養目標,始終處于學校的有效控制之下。同時,加強學生實習見面會管理,凡參加見面會的單位應是能真正接納學生實習的單位,做好學生與實習單位的協調工作。
另外,我們還得加強與政府及行業企業主管部門的聯系,爭取他們對校企合作辦學的支持,尤其是對“1+2”合作辦學的扶持,使校企合作辦學有強有力的行政保障及政策支持。
【參考文獻】
[1]夏曉峰,劉世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03):43-44.
[2]彭友明,黃明,張晶,等.醫學影像技術專業“1+2”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的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04(18):11-13.
[3]史露露.高職院校2+1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神州,2013(33):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