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在,我國的法律體系已經逐步完善。法律職業道德的形成是法律職業體系成熟化的一個標志。法律職業道德的教育對法學專業的學生在法律上的學習和一些法律精神的學習有促進作用,我國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過程中,能夠實現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有效正常實施。但是高校對校內非法學專業學生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明顯重視程度不夠、教學用時太少、教學不系統等問題。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園地,如何將學生培養成適應時代發展和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 非法學;法律職業道德;必要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07-0076-02
隨著我國進行法制建國的步伐越來越快,對整體公民的法制意識和法律知識的普及和認識是相當嚴峻和刻不容緩的。當今社會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在高校內很多院系都沒有開設有關法律職業道德這門課程,即使是開設也沒有相關職業道德的內容;而且即使學生在職業道德這方面的知識已經很精通,但是他并不一定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很多院校在進行法律職業道德教學的時候遇到學分和學時不平衡的時候就會刪減法律課程的學時,導致現在很多學生對職業道德法律中的相關問題認識還很不清楚,以后在工作中缺乏職業道德意識和法律職業團隊道德情況不樂觀的情況。
一 法律職業道德教育
把大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作為一門學科,主要教授大學生道德知識,以說教和灌輸的形式把職業道德教給學生,旨在把學生培育成在工作中做好本職和安分守己的人。所以大學中的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為在工作中需要遵循的道德原則、傳統美德和社會公德等。西方社會對大學的職業道德教育中則很少的涉及內容方面的教學,主要是通過案例講授還有傾聽學生的觀念。西方更注重對學生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二 大學生職業道德現狀
當前高校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現狀十分嚴峻,已經對高校教育管理敲響了警鐘。現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偏執、自私、要求別人多關愛別人少、缺乏同情心和責任感等嚴峻問題。而且大部分高校也是存在重視分數輕視能力、重視知識輕視素質,對大學生的人格教育并不重視,導致學生也是一味地追求分數的上升而不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這種現象對大學生以后的入職會起到很大的阻礙作用。西南大學的肖平教授等人曾在廣州、山東、重慶的地方做了一次關于大學生從業動機的調查,35.2%的學生會把工作是否穩定作為以后擇業的首要條件,發揮自己才能的是15.6%的學生,還有2.1%的大學生擇業的動機為社會地位高,受人尊敬。只有7.9%的大學生想要找的工作是對社會有貢獻的。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對崗位的需求是以工資待遇和地點有較高的要求,這就會出現一些崗位有很多人去競拿,而對于另外一些職業則是無人問津。甚至一些高校女生畢業后并不先找工作,而是通過征婚找到好條件的男友,來解決以后的工作問題。就敬業來說,現在的大學生功利主義很強,雖然說這跟整個社會風氣和生活現狀有關系,但是在工作方面并不能腳踏實地地干下去,奉獻精神很薄弱,過分注重物質報酬,這樣在找工作方面肯定會得不到用人單位的信任和重用。
三 非法學專業學習法律職業道德必要性
1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需要
從黨在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針以來,到十八大以后,我國對依法治國的要求越來越強烈“法律是一種制度,也是一系列觀念”,而且我國對法治要求是從經濟、文化和政治等領域全方位展開的,滲透的。法治社會的建設是依靠全社會的整個力量,僅僅靠少數的法律精英是不可能完成的,它與整個社會全體公民的整體素質有關系。
2 大學生全方面發展的需要
現在社會對人才的需要都是全方位的復合型人次,所以大學生除了要有專業的知識還應該在心理、法律和道德等方面都掌握。但是中國的高校教育并沒有這樣全方面教育大學生,導致他們對法治觀念比較欠缺。即使有的大學對學生開設了這門課程,但是非法學專業的學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法律的內涵,最后還是導致這些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欠缺,這樣使得大部分學生不能發展成為全方位人才。
3 校園良好氛圍的需要
近幾年我國大學生觸碰法律底線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這種現象并不是好的征兆,大學生活本應該像象牙塔一樣純真無邪,可是由于部分學生法律觀念缺失,使得大學氛圍不再如原來一樣。2004年2月,云南大學學生馬加爵錘殺了自己的4名舍友;2004年7月,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學生羅卡娜刺死本校學生李春霞;2008年7月,海南師范大學的學生陳某偷拍本校學生私照,并且未得到本人同意,把照片上傳到網絡。制造了當時最為轟動的“艷照門”事件;還有近幾年,復旦大學醫學院林森浩的投毒殺人案,本應為為醫生研究藥治療人,但是卻用自己的專業傷害了人......孫曉樓先生曾說“如果一個人的人格或者道德不好的話,那么他的學問或者技術越是高,就越會危害社會。”我們國家高校近幾年出現這么多嚴重的犯罪案件,雖然說這種現象肯定有多方位的因素,但是犯罪學生自身法律知識淡薄是致使他們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高校應該加大對非法學專業學生的法律教育的力度,為以后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做準備。
四 高校非法學專業法律教育的現狀
1 高校對非法學學生道德教育不夠重視
我國高校明顯是重智育輕德育,而且在進行德育時注重教給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內容,教育學生愛黨愛國家,忽視了道德品質的培養,沒有對學生的人格進行良好的培養。即使有道德品質課程,也是注重教給學生公共道德教育,沒有把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課程當中。很多高校在開展職業道德時,課程安排并不合理,要么是在一二年級開的思想政治公共課里,對這些知識一帶而過,沒有重視,要么就是在畢業前對學生的囑托中出現,但是并沒有顯示出來職業道德在教學中的地位。對于當前職業道德教育,一些高校教師的看法是持否定態度的,他們認為學生課業很多,特別是本專業課程也是安排很緊張,如果把職業道德加進來,學生的負擔會很重,可以等到學生走向崗位再進行學習,這樣可以節約教育資源,也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學習。可見大部分高校對職業道德教育并不重視。
另外高校對職業道德的投入經費也不夠,每個高校對學校的教育活動都是會有投入經費的,但是在職業道德教育這方面就很容易被侵占或占用,通過對一些高校的教育經費的了解情況,幾乎沒有高校對職業道德教育投入經費。但是對職業道德的活動開展,應該需要人力物力,經費的占用會影響到它的效果。
2 大學職業道德教育觀念落后
在以前的單一社會活動中,對職業的分類不夠具體,職業操守要求比較籠統,大部分人認為教育就是把知識經驗和技能進行傳遞,當時的社會也并沒有對當時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提出要求。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原來培養的人才并不能很好地踐行職業道德,不適應社會的發展。當前教育比較追求學生“全面發展”,著重對學生的自身素質的完善,社會的發展在工作要求上也會對學生在職業道德上面很擅長,但是,人們被傳統的思想理念扎根太深,教育者很難糾正,受教育者就更容易對職業道德認識不深入。
3 職業道德教育方法流于形式
我國大學職業道德教育中,只是片面地注重知識的重要性,在職業道德的教育上以教授為主,但是職業道德本應該以實踐為主,這樣就違背了職業道德教育的本意。職業道德本身應該是應用性知識,應該讓大學生結合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在真實的環境中建立職業道德,不能停留在說教上。
我們大學職業道德一直流于形式,雖然高校中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校外活動和實踐活動,這些活動確實也可以對大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但是這些活動的參與人并不是全體學生,不具有普及性。
五 推進非法學專業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對策
1 凸顯法學教育的獨立性
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應該選擇不同的并適合專業需求的課程,不應該每一個專業都教授同一個課程。對于勞動法和與勞動法有關的法律都應該納入教授范圍,在教授時,不僅要把知識與學生以后專業的對口性高,更應該講到更深層次,這樣在學生以后工作的時候才能解決現實發生的問題。
2 重視實踐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能讓學生對這些枯燥的法律爛熟于心,而是十分乏味,而且教師也花費了不少精力,但是并沒有收到更好的成效。因此,在教授學生法律知識的時候應該把一些重點問題結合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時也總結出法律的規律,這樣的學習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法律知識。
3 培養興趣
在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把實際問題納入其中時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學習到了很充實的知識,但是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相關研究也表示,如果一個人對這份工作感興趣,能發揮他才能的80%~90%,并且不知道疲倦。
4 改進“專業法學”課程的教育措施
對于非法學學生的“專業法學”課程設置要根據專業課和法學課的關系進行,兩個課程相結合,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所以要培養“雙師型團隊”,加強非法學專業教師和法學教師的交流,使專業知識和法律綜合。
參考文獻
[1]龔睿.對非法學專業學生進行專業相關法律教育的思
考——基于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設置分析[J].文學教育,2014(6).
[2]李國濤.我國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2006.
[3]董悅,高鐵菊.高校法律職業道德教育研究[J].遼寧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6):3.
[4]孔令兵.試論高校非法學專業學生法律素養的培植——兼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法制教育[J].經濟研究導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