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要:在新課改的推行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更加的重視有效性,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根據學生的學習特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靈活多變。那么具體該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筆者將對此進行詳盡的探討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前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也越來越健康的發展,比如,倡導合作式學習、鼓勵師生交流互動,而且這些已經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可。然而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仍然存在著理論和實踐不符的現象,比如對課堂討論的理解存在偏差,課堂討論過于重視形式,存在一些造作矯揉的現象,這些問題不容忽視,需要我們認真的對待,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杜絕這種現象,追求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數學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理解有偏差
一些老師誤以為數學教學就是讓學生重復的進行解體活動,教師將解題方法教給學生然后讓學生聯系解題,這樣做會使學生的思維被老師的模式所困不能很好的發散。
2.將小組討論與合作式學習混淆
新課改非常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式學習也很受數學教師們重視,因此小組討論被教師們運用到數學課堂上。小組討論確實是種不錯的課堂交流方法,也是種不錯的課堂活動方式,既能活動課堂氛圍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然而這種教學方法并不適用于每一節課,小組討論并不等于合作式學習,導致有些時候小組討論的無效性出現。
3.師生互動有形無實
要想讓一堂課氣氛活躍課堂上的互動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師生互動能夠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然而一部分教師習慣采用師問生答的簡單方式來代替互動,比如教師問:什么樣的直線不能用點斜式表示?學生回答:與x軸垂直的直線。這樣的問答未免會給人一種虛假的感覺,另外這種形式的交流并未對學生的智力活動起到的作用,并沒有起到對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起到引導作用。這種互動純屬是形式上的互動,華而不實。
三、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對策
1.讓學生注重數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
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真正讓自己所學的知識在生活中得以應用,學生才會有興趣去學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生活環境中所應用到的數學例子,用數學知識去說明解釋。我們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的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知識去解釋身邊的現象,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進行情景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前提,如果沒有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所以要引導學生提高興趣,并通過努力去爭取成功。數學內容的枯燥無趣是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學中,為了使課堂富有情趣,可結合數學內容,適當引入一些相關的數學故事、生活中的數學案例等,它必將激勵學生追求真理,努力上進,在教學中不斷創設情趣,從而提高課堂的趣味性。
3.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諧師生關系。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嚴厲的,學生都怕老師,有的學生甚至有不懂的地方不敢問老師,其實這樣的師生關系不利于師生共進步,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系,以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求知欲和學生心理也能健康的發展。比如,對于課堂上調皮搗蛋的學生數學教師可以以一種幽默風趣的口吻進行批評,這樣既能照顧到學生的面子維護他們強大的自尊心也能很好的維持課堂紀律,幽默風趣的語言和微笑和激勵的表情勝過任何死板說教。
4.鼓勵師生彼此批判
師生之間的彼此批判其實并不是彼此詆毀,而是證明自己的觀點講明自己的看法的一種很好的形式,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對自己所講的內容進行質疑,然后讓提出質疑的學生說出理由進行論證,不管結果是學生對了還是錯了教師都要表揚學生,因為這能夠大大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給其他學生起到榜樣作用。當然,可想而知,如果學生錯了老師對了,那么該學生以后會很崇拜老師更加的信任老師,如果是老師講錯了而且樂于承認并改正更能夠樹立老師在同學們心中的威望,因為學習本來就是個探索的過程,誰錯誰對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師生對知識進行探索并最終得到正確結論的過程。
四、結語
在新課改的推行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更加的重視有效性,教師要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倡導合作式學習、鼓勵師生交流互動,要不斷地追求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些對于實現初中數學教學的目的與目標具有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今后的數學教學中我們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