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香
摘 要:本文就開放性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分析探索。中職語文課堂的開放性,重在從教學內容上來適應中職學生發展特點,能夠拓寬學生的語文視野,增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建立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需要結合中職學生職業能力及學科方向,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中職教學 語文課堂 開放性 對策研究
《國家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對于課堂的開放性研究,旨在通過教學內容的開放來優化課堂教學環境,改變傳統知識灌輸的教學模式,倡導自主、積極的學習方法。中職階段的語文教學要從語文教育的多元化發展上,倡導面向職業、面向社會、面向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理念,而開放性課堂,則是增強語文課堂活力的有效途徑。
一、內容要貼近學生的實際需要
中職階段語文教學,在開放中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體現其實際需求。如在課余生活中,女生多喜歡聊天,自然而然形成不同的“派別”;多喜歡撒謊,特別是在請假原因上變換著不同的方法;有的女生喜歡打扮、逛街;有的喜歡做兼職賺外快;有的喜歡玩手機、打牌,聊微信。男生則喜歡睡覺、玩手機、打鬧,玩牌、打游戲,甚至還有些抽煙等壞習慣。從語文教育的生活化上,學生健康成長需要什么,教師就教什么。
中職學生的現實生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不足,認為語文知識無用。因此,語文教學首先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格局,要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從課堂、課下以及平時生活中,來喚醒學生的求知欲。如在講解《我的母親》時,對于作者老舍的人生經歷、主要作品以及關于作者所處時代的母親形象進行探討,讓學生從中對比現代生活,來收獲對“母愛”的敬仰與尊重。
二、強調教學內容的與時俱進
語文教育不僅僅是學習語文知識,還要將語文與時代發展相結合,突顯語文的時代氣息。如在《聆聽西藏》教學中,對于西藏的風土人情,可以借助于現代多媒體技術,展示有關西藏的地理、文化、宗教等資料,讓學生從中感知西藏的歷史與現在。結合《走進西藏》視頻資料,從現代多媒體技術應用中,讓學生來探討自己對西藏的認識,也可以從課堂討論中,來發現和拓展西藏文化。
借助手機等終端及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工具的應用,鼓勵學生通過這些來獲取與語文相關的知識,拓寬語文文化知識內涵。
三、教學內容要體現職業特色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促進學生適應社會、養成終身學習的有效手段。中職學生在專業課的學習中,往往忽視文化課的學習,中職語文要善于從文化知識與其他學科融合上,拓寬教育渠道。
如在學習《過萬重山漫想》時,對于王昭君出塞故事,可以從歷史學、哲學等方面來進行整合,引入古代四大美女故事,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習《我的母親》時,可以結合幼師教育專業實際,從母愛的關照中引申對孩子的贊美,贏得孩子的喜歡。再如在學習《寫給生命》時,可以將之與美術專業學生相結合,讓學生基于此創作一幅畫,從自我對生命的認知中來理解生命。
四、強調對生命的教育
生命是最寶貴的,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中職學生“過一天,算一天”的態度不僅浪費了生命,也辜負了青春。語文課堂的開放,要導入生命教育思想,讓學生珍愛生命,增強進取精神。如對于談戀愛問題,一味地禁止不僅收不到效果,反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反感。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可以從對愛情的美好講述中,讓學生珍惜愛情,尊重他人,珍重生命。對于生活中的各種口角,各類矛盾,要能夠心平氣和地來解決,以積極的態度來化解,善待生命。
五、強調語文課堂教學的審美教育
語文課堂也是審美養成的過程,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優美的語言來打造融洽的教學情境。如在學習《一日的春光》時,從春天的美好與期盼中,來感受春天的生機盎然,來感悟青春年華的韶光易逝,由此要珍惜時間,發奮圖強。同時,對于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上,可以從詩詞中挖掘情感教育。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課堂教學要善于從教材資源中挖掘豐富的情感,引導學生從情感世界中獲得美的享受與認知體驗。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所蘊含的歷經滄桑的凄美之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所包含的萬里長空,大雁飛過不留痕跡的傷感。
六、小結
開放性課堂帶來的知識結構的開放,要將知識課堂與學生的成長認知相融合,通過拓寬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育理念,走進學生生活,協同師生關系,來發展每一個學生,促進學生品行、人格的建樹。總的來說,對于大語文課堂教學,既要注重聽、說、讀、寫等能力操練,還要注重學生情感與心靈的成長,要在語文教學中建構情感,陶冶性情,給學生帶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參考文獻:
[1]徐杰.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開放性解析[J].文理導航(上旬),2014(9).
[2]羅勇珍.淺談中職語文教學語言運用的語境和要求[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