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
摘 要:本文針對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在職業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從找準職業能力定位、完善以職業能力為本的課程建設、深化教學模式的改革和鼓勵大學生創業等方面討論了提高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職業能力 課程體系 教學方法
近年來,由于國家高度重視、大力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各高職院校加強管理,苦練內功,高等職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成就,為現代化建設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但在現實中我們也看到,一方面高職學生找不到適合的好工作,另一方面企業卻招工難、用工荒。這說明高職學生與用人單位的對接上還不夠緊密,高職學生距離企事業單位的實際需要還有較大差距。究其原因,是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尚未形成,尤其是終身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強。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在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上下工夫,摸索出一條具有現實操作意義的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新路徑。
一、當前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的發展歷史還比較短,發展規模和速度又過快,在高職教育專業教學和職業能力培養方面還不能實現完全一致。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存在諸多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缺乏專深精湛
目前,有的高職院校把知識傳授和文憑的取得放在首位,忽視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有的高職院校缺少學生真正動手的實訓企業,導致學生職業能力停留在理論層面;大多數高職院校雖強調和重視崗位職業能力的培養,但學生終生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重視不夠,不能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和培養學生的靈活性、自主學習的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互動和團隊意識等。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熟練的專業技能。
尤其在專業核心課程教學中,學院教育與實際生活工作脫節嚴重,理論與實踐不能統一,教學中常常是讓學生先學一些所謂的知識技能,然后到實踐情境中去應用。對如何使學生具備終生受益的就業能力、如何著眼于學生的全面與長遠的發展、如何讓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落實這些重點問題思考不足,缺乏具體舉措和考核機制。
2.未形成“全學程、全方位和全員化”的教育方式
高職院?,F有的教學計劃只能體現出一項或者兩項的職業能力特點,教學內容上出現一定的工學結合,但仍然沒有形成完整的強化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沒有把核心技能整合到教學大綱、所有課程和年級中,沒有把強化職業能力特點突出地體現在課程模塊和教學計劃中?,F行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為輔,阻礙了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發揮,難以實現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從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來看,與企業和市場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使教學導向出現偏差,不利于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能力的培養。課程考核方式改革仍然以卷面知識考核為主,對實際職業能力的考核較少,并未將其納入課程考評的范圍之內,對于實習和實踐的記錄缺少反省和反饋。
3.學生真正實踐動手的機會較少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實踐以畢業前頂崗實習和某些課程的模擬實踐教學為主,而除此之外的大范圍的學生參與和學生學習轉化仍然處于理論階段。學生被統一安排到企業實習時,考慮到安全等因素,一些大型企業大多不允許學生進行實際操作。高職院校中實行以工作為基礎的學習模式,并在制訂切實可行的包括帶薪學習、社區學習和社團學習的服務學習計劃方面探索較少。
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就業中心還沒有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沒有建立完善的企業單位資源庫和崗位庫,同時對學生的就業指導缺少階段化和循序漸進的安排。同時,在鼓勵學生創業實踐方面也很少涉及,不能實現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和發展能力的培養。
二、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1.找準職業能力定位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職業能力培養是其根本和特色。職業能力包含提升個人素質、適合工作崗位的能力,同時也包含終生就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
要使學生能夠掌握知識、個人生活技能及專業技能,鼓勵他們形成對其未來發展和就業有幫助的積極態度。高職院校應該站在企業的角度,思考各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目標,發揮好有企業人員構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作用,把讓學生具備終生受益的職業能力培養、著眼于學生的全面與長遠的發展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點,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體系,實現高職院校教學和企業職業能力需要的無縫對接。
2.完善以職業能力為本的課程建設
將書本知識與能力聯系在一起,加大實踐教學比例,引導學生自主地從學習領域轉化到實踐領域,并加以應用,從而形成把核心技能整合到教學大綱、所有課程和年級中完整的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
通過“做中學”的行動導向學習理念,促進學習者主動參與專業實踐,和教師進行合理有效的實訓互動,不斷反思和改進自己的知識和實踐活動,通過積極參與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認真鉆研的精神和團隊合作的意識,使學生適應未來的職業發展的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實現人生的價值。
3.探索有專業特色的、以工作為基礎的教學模式
要想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必須創新和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包括認識實踐、模擬實踐、頂崗實踐和畢業實踐的綜合性的實踐學習計劃,全面實施體驗式實踐教學。
除了利用好合作企業的實訓環境,還要構建好校園內的模擬實習場景,把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引入校園,提高大學生的職業意識、反思能力和公民責任感,建立學生與社會的關系,發展大學生必要的溝通協調和領導等技能。
要制定詳細準確的課程評估標準、并嚴格考核,記錄學生的工作經歷檔案,指導學生從工作中學習,完成檔案表格內容。把實際的職業能力考核納入課程評估的范圍之內,通過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4.鼓勵高職學生創新創業
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實習和創新創業體驗活動,從而提高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高職院校要探索校園內部模擬創業實踐,建立企業項目資源庫,不同專業的各個項目還可以相互合作,好的項目可以獲得學院的支持真正投入運作,從而形成校園內部的“社會體”,為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搭建平臺。
還可以采取訂單培養,使學生一入學就成為準職業人;到企業拜師,創新師徒式教學,建立新型師徒關系;建立校內研究機構,組建師生科研團隊,與行業內的企業共同研發項目,帶動學生進行創新創業;聘請企業的技術能手擔任導師,向學生傳授最新的專業技能;舉辦學生創新創業技能大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三、小結
總之,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不是在教學過程中自動形成的,更不是短時間的實訓或者實習可以完成的。
職業能力的培養要以企業崗位人才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為標準,要把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頂層設計,組織所有教師把它貫穿到整個課程設計和教學環節中去,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職業技能,實現高職教育的“提高學生終身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述超,郭楊.關于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戰略及對策思考[J].職教論壇,2008(1).
[2]李建英,張海燕.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指導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