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娟子
一、問題的提出
愛因斯坦說過,“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性格的偉大。”在撫養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做人,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謙虛好學的品德。而這一切,都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學會做人,孩子們就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糧。
那么,現在孩子的品德表現又如何呢?我們課題組對全院443名幼兒進行了調查。
調查對象及人數:
性別/年齡 大班 中班 小班 總人數
男 59人 101人 74人 234人
女 69人 67人 73人 209人
總人數 128人 168人 147人 443人
本調查采取問卷法,在征集教師對孩子平時一些品德行為的表現自編若干題,請家長及教師對孩子相應的反應做出的回答。(調查結果略)
調查分析:
(一)綜合教師及家長問卷數據可以看出
①相當一部分孩子在品德表現方面有一定的問題。
②大班孩子的品德表現低于平均分的比例明顯超過中、小班。
(二)原因分析
(1)教育方式有誤:流行于簡單的說教,幼兒沒有實踐的行為,成人將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灌輸給幼兒,使幼兒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
(2)在教育過程中,對幼兒濫用獎勵和懲罰,成人(包括教師)沒有注重整體觀,只看重幼兒的行為結果,而不看重幼兒為表達到這一結果所作出的努力,使幼兒為達到某一結果而不擇手段。濫用懲罰使幼兒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
(3)成人不能給幼兒以好的榜樣示范,往往說一套做一套,幼兒分辨能力差,常常會模仿一些負面的榜樣。
(4)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缺乏自覺性。常常只為完成某一目標而進行一些粗糙、簡單的教育,不強調日積月累、使之效果甚微。
二、培養措施
(一)教師必須確立正確的德育觀
任何教育都要通過一定的方法去實現,而教育方法的運用直接受教育者觀念的支配和影響、時代的要求及《大綱》的基本準則,培養新一代的幼兒。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承受能力,制定一系列具體的、形象的品德教育方案。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使德育貫徹在整個教學和幼兒生活的全過程中。
(二)樹立良好的園風,創設良好環境,給幼兒以榜樣教育
幼兒模仿性強,有好多習慣都是從模仿成人而養成。因此,作為我們保教人員應教之有德,授之以才,這樣孩子才能從小形成高尚的品德,學會怎樣做人。
陳鶴琴先生曾提出:“要注意環境,利用環境”現在幼兒園在創設環境時都十分注意凈化、綠化、美化、藝術化,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德育化、兒童化。為了創設與幼兒德育要求相適應的環境,我們應該根據環境的彌散性和德育的隱蔽性的特點,讓幼兒參與營造具有濃郁德育氛圍的各種活動。通過環境對幼兒進行積極的感化和熏陶,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道德情感。同時注意為幼兒提供活動與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讓幼兒成為環境的小主人,去設計環境,建設環境,如節日畫展、慶“三八”、“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有歌頌美好生活的照片“快樂的幼兒園”“金色童年”;有結合形勢進行愛國教育的“祖國真偉大”“向雷鋒叔叔學習”“我的家鄉美”等,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
(三)在方法的使用上,要注意德育的實踐性
調查結果表明,有79%的幼兒知道團結友愛,文明禮貌,但卻有31%的幼兒有爭搶玩具,打架伙伴等不禮貌行為,可見品德教育離開了活動和交往的實踐,道德認識就缺乏道德情感的體驗,也無法轉化為道德行為。那樣幼兒知道再多也是沒有用的。所以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和交往的機會和條件,讓幼兒去實際練習、去驗證、去表現,不斷積累經驗。只有在活動和交往的實踐中,幼兒才可能自由地嘗試在各種情況下的各種行為方式,以自己成功的愉快體驗中懂得什么行為是對的、好的;才能從自己失敗時不愉快的感受中明白什么是不對的。他們將從自己的經驗中逐漸形成自己的道德認識,從反復練習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進而內化為較穩定的道德品質。
(四)寓品德教育于幼兒日常生活及其各個環節中
在幼兒日常生活中就有許多具體的活動,如洗手、吃飯、睡覺等,雖然是一些小事,單我們應做到教師眼中無小事,抓住一切機會向幼兒進行品德教育。還要求教師將品德教育貫穿于各科教學中去,在進行各科教學時,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強化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在根據不同年齡的幼兒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而不能流行于簡單的說教,要注意德育教育的反復性,持久性。
(五)必須注意教育的一致性,相互配合
品德基礎的好壞和家庭教育有密切關系。因此要做好家長工作,提高家長素質是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的重要方面。
(1)辦好家長學堂。有針對性的舉辦家庭教育講座,重視幼兒的品德培養,提出重智力輕德育的嚴重后果。
(2)召開小型家長會,及時交流好的教育經驗,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廣泛開展家長談心活動。充分利用晨間和離園片刻時間,及時發現、解決問題。
幼兒良好的品德行為的形成,要經歷一個循序漸進、長期培養的過程,因此在教育中應堅持一慣性、一致性、可行性。從瑣碎的小事開始,從點點滴滴抓起,不斷誘導、啟發、反復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較穩定的品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