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霞
【摘 要】在中職數控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制約學生學習發展的因素,本文分析了現階段中職院校在培養數控人才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和面臨的現狀,提出了加強校企合作,結合企業需要修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建立切實可行的教學體制,培養“雙師型”優秀教師隊伍,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實訓基地,采用先進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高數控專業質量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數控專業教學 實踐操作 教學質量
國家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高精尖制造產業發展迅速,許多企業不斷添置先進的數控設備,對數控人才需求增大。針對這種狀況,中職學校抓住機遇,紛紛創辦了數控專業,然而從有關部門獲知,近幾年數控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并不是很高,一方面企業找不到合適的數控人才,另一方面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通過認真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中職院校數控專業的教學體制及人才培養目標在定位上存在問題;學校的辦學機制和辦學理念與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不相適應;采用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現狀不匹配;畢業生的專業知識不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差、不能很快適應社會。針對這種情況,數控專業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數控專業教學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當前,在教學上課程設置不是很合理,很多學校還是采用理論教學和實際教學分開,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仍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先理論后實踐,實踐教學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2)與企業缺乏溝通與合作,無法了解企業對人才有哪些最新的具體要求。學校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沒有及時修訂,即使修訂也沒有對企業需求深入調研,沒有把畢業生的培養目標真正與企業和社會需求接軌。致使中職院校在對數控人才的培養上陷入閉門造車的尷尬局面。
(3)數控專業教材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教材之間存在重復和脫節等問題,教學內容單一陳舊,知識點沒有及時更新,缺少應用實例,很難適應先進的教學方法,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技能與企業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4)實習、實訓等實踐性教學環節薄弱。
1)由于數控專業實習設備非常昂貴,學校購置的數量往往有限,中職院校數控專業實習一般會以“認識實習”為主,這就造成了每個學生的獨立動手和實踐操作的機會很少,因此實踐操作技能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教學目標不能實現,實訓效果較差,培養出來的學生滿足不了企業對人才的要求。
2)在數控機床實訓時,學校重視數控機床的基本操作和簡單編程的應用,忽視零件精度要求,對數控加工工藝(如工藝路線選擇、刀具選擇、切削用量設置、工卡量具的使用等)、數控機床的維護、維修等專業技術能力訓練不夠;還有的學校為了節約辦學成本,把大部分實習時間安排在機房模擬操作,上機床實際操作時間很短;這樣培養的學生到企業很難適應工作的需要。
3)很多學校重視數控機床的實訓,忽視金工實訓,在金工實訓時擔心學生的安全問題,取消了刀具刃磨的訓練,金工實訓是數控機床操作的基礎,沒有普通機床的操作基礎,數控機床的操作只是個空中樓閣,很難適應企業的實際需要。
4)中職學?!半p師型”教師嚴重缺乏。數控專業的高速發展,造成數控專業師資、特別是“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現擔任數控專業課的教師大多是機械方面相關專業經過短期培訓轉行過來的或從高校招聘的相關專業畢業生,這些教師大都“從校門到校門”,沒有企業現場的工作經歷,實際動手能力普遍較差,理論與實際聯系不夠;短期內很難成為數控專業“雙師型”教師,嚴重制約了數控技術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
2 數控類專業教學改進措施
2.1 切合學生實際建立可行的課程和教材體系
在理論教學中堅持以“必須、夠用”為度,優化和整合現有課程。實行模塊化教學,突出與操作技能相關的必備專業知識。將這些課程分為文化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及綜合素質拓展課程模塊。其中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實行一體化教學,并且明確專業核心課程模塊中哪些課程可以合并成為一體化課程模塊,如《車工工藝學》和普車實習,《銑工工藝學》和銑床實習,《數控加工工藝學》、《數控車銑編程與操作》和數控車銑加工以及數控仿真實習,《AUTOCAD》和 CAM技術應用等這些課程基本可以實現一體化??梢詫摇⑹?、市數控大賽的內容和企業的實際加工圖紙作為學生綜合素質拓展課程模塊。
針對現有的教材老化,學校應善于“借腦”,積極利用企業專家豐富的資源,聘請當地行業專家和企業專家共同參與數控教材開發。結合與當地企業的實際情況開發校本教材,將重點放在與實踐技能相關的必備專業知識上,充分體現了教、學、做合一的職教思想。理論與實習之間的授課不再會出現重復或是出現理論滯后于實習的尷尬局面,建立具有明顯特色的課程和教材體系。針對我校數控系統的特點,結合相關的數控加工工藝,較好地解決了教材與現有數控系統不配套的矛盾,我們已經編寫《普通車工實訓教程》、《數控車工實訓教程》和《數控銑工實訓教程》。
2.2 加強企業合作,打造“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中職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由之路,也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有效途徑。中職院校就要積極地與企業進行合作,不斷地探索新的辦學模式,加強“零距離”培養。在開課前學校派專業教師到企業深入調研,了解企業需求和企業文化,結合數控中級工的培養目標,修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我們要不斷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交流,積極探索與企業合作建設和管理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尤其是生產性實訓基地,本著“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則,與企業建立一種長期的合作關系,充分利用其有效的教學資源。
2.3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一體化教學”
采用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真正改變教師主體為學生主體,積極引進“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它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設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讓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全程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框架,豐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沒有固定的先實后理或先理后實的局限,而是理中有實,實中有理。突出學生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行為導向法、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開展實訓,努力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經歷“確定任務→制定工作計劃→實施計劃→質量控制和檢測→評估反饋”整個工作過程,增強學生適應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和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實驗實訓為中心”的模式,開展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
2.4 加強“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實踐技能
一支良好的師資隊伍是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保證,要著力做好“雙師”隊伍建設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每年選派一批骨干教師參加參加國家級和省級高技能培訓,同時邀請科研院所著名專家、企業的高級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到學院做專題講座或聘請他們到校任教;二是加強對新進教師的培養工作,對于新分配到我校任教的大學生,采用以老帶新的師徒結對形式,強化“傳”、“幫”、“帶”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內人才資源,發揮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作用,三是每年利用假期組織教師到企業進行短期參觀、學習,加強同企業的產學合作,使部分專業教師和企業的技術人員一起聯合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使專業教師不斷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水平,提高教師“雙師型”比例。
總之,中職院校是為企業培養后備人才的基地,只有時刻以企業對人才的具體要求為出發點,積極與企業合作,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擁有優秀的教師團隊,充分的利用虛擬與現實的軟硬件設備,一定會培養出具有很高綜合素質與適應社會發展的數控人才。
參考文獻:
[1]廣東省職業技術教研室編,《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專業建設暨師資培訓教材》,廣州:2008.6.
[2]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數控機床使用狀況及發展趨勢》.廣州:2008.6.
[3]陳冰.理實一體化教學在數控專業中的實踐與應用[J].職教論壇.2007(6).
[4]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理性思考[J].職業技術教育,2006.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