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琳

[摘要] 目的 探討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在產后盆底康復的應用價值。 方法 該研究整群選取于2014年1—12月將在該院順產后的初產婦248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24例,其中對照組采用盆底肌訓練,而研究組則采用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進行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 結果 在治療后研究組產婦的盆底綜合肌力較對照組明顯改善(χ2=16.05,P<0.05)。在治療后20周,研究組產婦的陰道肌電電壓明顯升高[(20.15±7.43)μV],而夜尿次數[(1.35±0.51)次]明顯下降(t=4.85、5.42,P<0.05)。 結論 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可以顯著促進產后盆底康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biofeedback electric stimulation therapy in the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Methods In this study, in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will be for the study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tabl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he early postpartum maternal Second Hospital of Fuzhou along the 248 cases, 124 cases in each group, in which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nd research groups are using 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device stimulation and biofeedback therapy.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pelvic floor comprehensive muscle strength in the research group was obvious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χ2=16.05,P<0.05), in the 20 w after treatment, the vaginal myoelectricity voltage was obviously improved [(20.15±7.43)μV] but the nocturia frequency was obviously decreased [(1.35±0.51)times] ,(t=4.85、5.42,P<0.05). Conclusion Biofeedback combined with electric stimulation therapy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postpartum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Biofeedback; Electric stimulation;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因盆腔支持結構有缺陷、退化損傷或者功能障礙造成的的壓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膨出等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對婦女生活造成極大困擾。產后通過積極的盆底康復治療有助于促進盆底功能的恢復。為了探討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在產后盆底康復的應用價值,該研究于2014年1—12月將在該院順產后的初產婦248例為研究對象,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24例,其中對照組采用盆底肌訓練,而研究組則采用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進行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盆底綜合肌力變化情況及夜尿次數變化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2014年1—12月在該院順產后42 d后接受復查的初產婦252例,但是有4例患者因未能完成該治療,而被剔除,所以納入該研究共計248例,入選的產婦產后42 d后均惡露干凈;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30.25±7.12)歲;孕周38~42周。新生兒Apagar評分8~10分;新生兒體重2 510~4 600 g,平均體重(3 512.52±1 002.58)g;所有產婦均是正常懷孕、單胎存活、足月生產;排除合并陰道炎、泌尿系統感染者,排除孕期病理妊娠,排除產前存在器質性疾病者。入選的產婦均對該研究知情同意,且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按照數字表法將248例產婦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124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29.89±7.30)歲,平均孕周(39.20±1.11)周,新生兒Apagar評分(9.11±1.10)分,新生兒體重(3 502.13±1 007.94)g;研究組患者平均年齡(30.62±7.21)歲,平均孕周(39.12±1.02)周,新生兒Apagar評分(9.05±1.03)分,新生兒體重(3 544.76±1 010.12)g;經統計學分析發現兩組產婦的年齡、孕周、新生兒體重、新生兒Apagar評分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t=0.85、0.21、0.30、0.42,P>0.05)。
1.2 方法
兩組產婦均在治療前進行盆底功能復查,測試盆底肌功能。
①對照組:采用盆底肌訓練,由產婦自身根據自我指令對陰道進行收縮放松訓練,持續收縮盆底肌(提肛運動)5 s,松弛休息5 s,如此反復15次,4~8次/d,即進行有意識、有節律的做盆底肌肉的收縮與放松運動,訓練時可以伴有輕微的臀部和腹部及大腿內側的肌群收縮,從而加強盆底肌的力量[1]。每療程4~6 周,共兩個療程。
②研究組:采用Thought 公司( 加拿大) 制造的MyoTrac Pro系列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和生物刺激反饋儀進行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治療前囑患者排空大、小便,產婦取30°仰臥位,將陰道電極置于陰道內,刺激電流強度由0 mA 開始逐漸增加至產婦自覺盆底肌有收縮但無不舒適感為限( 30~60 mA)。在生物反饋模式下,根據生物刺激反饋儀反饋的結果,指導患者主動收縮盆底肌的方法及強度。刺激與反饋交替進行,持續治療時間40 min,2 次/周,每療程12 次,共兩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產后10周、20周陰道肌張力、電壓、發病等情況進行統計分析[2-3]。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治療前后盆底綜合肌力比較
由表1可知研究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前的盆底綜合肌力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2,P>0.05);而在治療后研究組產婦的盆底綜合肌力較對照組明顯改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05,P<0.05)。
2.2 兩組產婦治療后10周、20周的陰道肌電電壓、夜尿次數及發病情況比較
由表2可知研究組和對照組產婦在治療后10周,陰道肌電電壓、夜尿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39、0.43、0.02,P>0.05)。而在治療后20周,研究組產婦的陰道肌電電壓明顯升高,而夜尿次數明顯下降,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85、5.42,P<0.05)。
情況比較(x±s)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國已婚已育女性中37%~45%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4-6]。產后盆底功能障礙容易導致盆腔器官脫垂、妊娠晚期及產后陰道壁膨出、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礙,嚴重影響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7]。妊娠期由于女性激素的變化是導致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發生的最主要高危因素,這主要由于妊娠期女性激素的變化使肌壁松軟、產道松弛,骨盆關節軟化不穩定,隨著胎兒的增大,子宮重量增加,對盆底慢性牽拉[8-9]。所以,在產婦產后有必需采用有效的治療措施來預防盆地功能障礙的出現。
該研究將順產后的初產婦采用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進行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在治療后研究組產婦的盆底綜合肌力較對照組明顯改善(χ2=16.05,P<0.05)。結果提示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在兩兩聯合組中效果最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盆底綜合肌力,這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5]。在治療后20 周,研究組產婦的陰道肌電電壓明顯升高[(20.15±7.43)μV],而夜尿次數[(1.35±0.51)次]明顯下降(t=4.85、5.42,P<0.05)。這與文獻報道一致[8]。神經肌肉的自然恢復與主要癥狀的明顯改善一般需要6個月,所以針對產后盆底障礙性疾病患者的隨訪和治療應持續最少半年時間。
綜上所述,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可以顯著促進產后盆底康復,減少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生,可以進一步提高廣大女性的生活質量,值得廣泛推廣。該研究的例數有限,下一步可以通過擴大例數,提高統計學意義。
[參考文獻]
[1] 貟艷麗,徐玲娣.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鍛煉對產后盆底康復的效果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4):138-139.
[2] 杜霄.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及盆底肌鍛煉對產后盆底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6):112-115.
[3] 李環,吳瑞芳,光曉燕,等.產后盆底康復時間選擇對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1):3699-3704.
[4] 卓曉云.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在產后盆底康復中的臨床效果[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19):4512-4513.
[5] 林莉,趙衛華,郭子平,等.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訓練在產后盆底康復中的應用[J].醫學臨床研究,2015,32(6):1088-1091.
[6] 劉明,朱彩玲,王曼曼.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對產后盆底康復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5,17(3):51-53.
[7] 黃劍珍,周明輝.電刺激生物反饋治療結合盆底康復訓練在產后盆底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性科學,2014,23(6):18-19.
[8] 李于珍.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女性盆底康復的作用觀察[J].吉林醫學,2015,36(10):2052-2053.
[9] 邱瑜,黃建平,張小芳.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22):182-183.
(收稿日期: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