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芳

[摘要] 目的 在對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進行客觀比較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適合患者的術式。 方法 采取隨機法選擇該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接收的33例子宮肌瘤患者(實驗組),該組接受腹腔鏡手術;同期選擇33例子宮肌瘤患者(對照組)作為對照,該組接受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對兩組入選患者的術后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進行評定。 結果 該研究所有入選患者都已完成手術,且實驗組入選患者肌瘤殘留的發生率3.03%,對照組21.2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子宮肌瘤患者治療中推行腹腔鏡方案可以取得顯著療效,可推廣。
[Abstract] Objective To further study the operative method suitable for patients on the basis of objective comparison of myoma residual, recurrence and pregnancy outcome after laparoscopic operation and transabdominal myomectomy. Methods 3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yoma of uteru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1 to October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eceived the laparoscopic operation, 3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yoma of uteru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received transabdominal myomectomy, the myoma residual, recurrence and pregnancy outcome after opera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ll selected patients in the study had finished the oper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myoma residual was 3.03%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21.21%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program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yoma of uterus can obtain an obvious curative effect, and can be promoted.
[Key words] Laparoscopic operation; Laparotomy; Residual myoma; Recurrence; Pregnancy outcome
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在子宮肌瘤患者中的應用都可以取得顯著效果,但兩者在應用效果、應用價值等方面又有所差異[1]。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子宮肌瘤患者預后水平、生存效率以及妊娠結局,該研究隨機選擇該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接收的33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重點分析,同時選擇33例子宮肌瘤患者進行對比,分別予以不同手術方案,重點總結改善患者臨床指征的術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法選擇該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接收的33例子宮肌瘤患者(實驗組)。患者年齡結構:最大35歲,最小23歲,中位值(26±1.99)歲;患者產次:有27例初產婦和6例經產婦。同期選擇33例子宮肌瘤患者(對照組)進行對比。患者年齡結構:最大37歲,最小24歲,中位值(27±1.86)歲;患者產次:有28例初產婦和5例經產婦。在對所有入選患者的資料進行全面分析后,并沒有發現明顯的區別(P>0.05),可作進一步對比。
1.2 方法
研究中,對照組入選患者接受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1)取仰臥位,給予患者腰硬聯合麻醉。(2)手術切口選擇患者下腹的中間位置,作縱向切口。(3)手術程序嚴格按照設計流程進行。
實驗組入選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1)行膀胱截石位,給予患者腰硬聯合麻醉。(2)給予患者創建CO2氣腹,穿刺位置選擇患者臍部左側、臍部上段、左下腹以及右下腹等。(3)將手術設備置入其中,并將6U垂體后葉素直接注入患者肌瘤和肌壁的連接位置。(4)用電凝鉤將肌瘤拉起,并將其漿膜層直接切開。(5)沿著機體假包膜對肌瘤進行剝離,并以旋切器對肌瘤進行粉碎。(6)用套管將肌瘤的粉碎組織提取出來,再給予患者無菌、逐層縫合[2]。
1.3 評定指標
術后半年、1年對患者進行隨訪,并對其肌瘤殘留、復發及妊娠結局進行統計。如果患者術后半年接受B超檢查后,連續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檢查結果都發現有子宮肌瘤,表明“肌瘤殘留”;術后半年接受B超檢查后,檢查發現未出現殘留現象,術后1年再次接受檢查,發現有子宮肌瘤,表明“復發”[3]。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活動中涉及到的數據都以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針對涉及到的計量資料,都以(x±s)表示,并用t值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所有入選患者肌瘤殘留狀況
該研究所有入選患者都已完成手術,且實驗組入選患者在肌瘤殘留方面有優勢,兩組對比后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見表1。
2.2 所有入選患者復發狀況
該研究所有入選患者都已完成手術,且實驗組入選患者在復發率方面并無明顯優勢,兩組對比后差異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見表2。
2.3 所有入選患者妊娠結局
該研究所有入選患者都已完成手術,且所有入選患者都表現出妊娠需求。術后1年,實驗組妊娠率是39.39%(13/33),對照組是33.33%(33.3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所有入選患者妊娠結局[n(%)]
3 討論
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均屬于治療子宮肌瘤患者的常見手段[4]。一般而言,如果患者子宮肌瘤的體積非常大,而且其性質是多發性的肌瘤,選擇開腹手術的優勢更加明顯;如果患者子宮肌瘤的體積相對較小,而且其性質是單發性的肌瘤,選擇腹腔鏡方案的優勢更加明顯,不僅能夠有效降低創傷,控制肌瘤殘留幾率,還能加快患者術后的恢復速率[5]。由此可見,對于子宮肌瘤患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需要以患者臨床指征為參考指標,選擇適合患者、可改善其預后水平的術式尤其關鍵[6-7]。
該研究所有入選患者都已完成手術,且實驗組入選患者有3.03%肌瘤殘留,對照組有21.21%肌瘤殘留對比有優勢(P<0.05);實驗組入選患者有12.12%復發,對照組有15.15%復發;實驗組入選患者有39.39%成功妊娠,對照組有33.33%,對比并無明顯優勢(P>0.05),該結果與張艷珍[8]等人觀點有許多相似之處。
臨床研究表明,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均可用于治療子宮肌瘤患者,但是腹腔鏡方案在肌瘤殘留幾率方面有優勢,如果患者符合腹腔鏡手術指征,則建議選擇腹腔鏡方案。
[參考文獻]
[1] 張建紅,楊寶珍,胡玉玲,等.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對比研究[J].醫學綜述,2013,19(16):3066-3068.
[2] 趙紅霞.小切口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結果對比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4):578-579.
[3] 郭玉田.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比較[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7):119-120.
[4] 賀英,劉曉娟,路繼成,等.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與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對老年患者DDI評分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0):2627-2629.
[5] 林建國,何恒君.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近期臨床療效及組織損傷程度觀察[J].河北醫學,2014,20(8):1256-1258.
[6] 翟金亞,董啟秀,崇慶國.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比較[J].中國醫學創新,2010,7(24):12-14.
[7] 王愛芬, 李蔚心, 張建亞,等.懸吊式腹腔鏡在子宮肌瘤剝除術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2):152-153.
[8] 張艷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137例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0,26(10):1795-1796.
(收稿日期:20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