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奕鑫 張羽捷

[摘要] 目的 分析全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的手術方法及臨床療效。 方法 整群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該院收治的行縱膈腫瘤切除術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結果 觀察組切口長度為(5.19±1.98)cm,出血量為(73.11±9.62)mL,胸腔引流時間為(2.39±1.12)d,術后住院時間為(9.01±2.15)d,無并發癥及復發患者;對照組切口長度為(21.85±2.76)cm,出血量為(149.25±9.85)mL,胸腔引流時間為(4.31±1.58)d,術后住院時間為(13.85±2.21)d,并發癥發生率為11.76%,復發率為5.88%,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全胸腔鏡輔助下完成縱隔腫瘤切除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perative method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otal thoracoscopic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4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s for research. Results The cut length, blood loss, thoracic tube drainage time, postoperative length of stay,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respectively(5.19±1.98)cm,(73.11±9.62)mL, (2.39±1.12)d,(9.01±2.15)d, 0 and 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21.85±2.76)cm,(149.25±9.85)mL,(4.31±1.58)d,(13.85±2.21)d, 11.76% and 5.88%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security of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under the assistance of total thoracoscopy are high.
[Key words] Thoracoscopy; Mediastinal tumor; Operation
原發性縱膈腫瘤屬于胸部常見腫瘤之一,良性腫瘤患者居多,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1]。但常規開胸手術后并發癥以及復發率較高,隨著胸腔鏡在臨床手術中應用的推廣及其水平的提升,全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術在臨床的應用也逐漸增多,該研究為進一步研究兩種手術的差異及全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術的優點,整群選取了該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行縱膈腫瘤切除術患者68例為研究,對比分析了常規開胸手術與全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的手術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該院收治的68例行縱膈腫瘤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患者自主意愿分為觀察組34例與對照組34例。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17~64歲,平均(45.85±3.14)歲;對照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16~63歲,平均(45.91±3.22)歲。上述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開胸手術治療,選擇傳統正中切口或肋間切口實施手術;觀察組在全胸腔鏡下實施縱隔腫瘤切除術。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切口長度、出血量、胸腔引流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統計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并對兩組患者隨訪18個月,統計兩組患者復發情況。
1.4 統計方法
數據均采用SPSS19.5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及術后情況對比
觀察組切口長度、出血量、胸腔引流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未出現與手術相關的并發癥,隨訪期間,未出現復發病例。對照組出現切口感染1例,肺不張1例,術后肺部感染1例,聲音嘶啞1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76%(4/34例);隨訪期間,出現2例復發患者,復發率為5.88%(2/34例)。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原發性縱膈腫瘤屬于胸部常見腫瘤之一,有胸內甲狀腺瘤、胸腺瘤、畸胎皮樣囊腫、氣管及支氣管囊腫、畸胎瘤、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脂肪瘤、食管囊腫及神經源性腫瘤等,良性腫瘤患者居多[2]。縱膈結構十分復雜,該部位心臟、神經、大血管、胸腺、食管及主支氣管等重要臟器、組織密集,屬于人體結構中出現腫瘤類型最為復雜的部位[3]。以往臨床常給予患者開胸手術治療,該術式經胸骨正中切口或經肋間隙開胸,對患者機體創傷較大,術后患者有明顯疼痛感,并發癥發生率高,術后恢復慢。
現階段,隨著微創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電視胸腔鏡器械及技術在縱膈腫瘤患者診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特別是在腫瘤直徑不足5 cm的縱膈良性腫瘤患者以及重癥肌無力患者中應用價值較高[4-5]。在胸腔鏡下實施手術可取得和開胸手術一樣的療效,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對患者機體損傷更小,術后患者無嚴重疼痛感,術后恢復快。全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主要適用于縱隔囊腫(如淋巴管囊腫、胸腺囊腫、皮樣囊腫)、直徑不足5 cm的實體腫瘤或畸胎瘤、胸腺瘤。利用胸腔鏡技術能夠觀察到患者組織細節,充分暴露手術視野,在對腫瘤進行游離時更具有精細性及安全性,可有效防止對周圍組織及器官造成損傷,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6-7]。且術中堅持無瘤技術原則,采用電刀燒灼殘留包膜,可有效防止患者術后出現復發現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侵襲性胸腺瘤、胸腺癌僅進行活檢,不能進行腫瘤切除[8]。在該研究中,觀察組切口長度、出血量、胸腔引流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且術后無并發癥發生及復發病例,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全胸腔鏡輔助下實施縱隔腫瘤切除術,滿足了微創技術要求,大大減少了對患者機體的損傷,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且術后恢復快,復發率低,手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建議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董彥軍,等.全胸腔鏡縱隔腫瘤切除 31 例臨床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1,17(2):175-176,185.
[2] 俞暉,李勇.16 例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療效分析[J].山東醫藥,2011,51(35):11.
[3] 鄭軼峰,等.單操作孔全胸腔鏡手術治療縱隔腫瘤[J].西南國防醫藥,2012,22(3):262-263.
[4] 王強,等.完全胸腔鏡下縱隔腫瘤切除術45例[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0,10(6):486-487.
[5] P Bernal,G Ucros,A Mejia.Mediastinal Parathyroid Adenoma and Brown Tumors[J].World J Nucl Med,2012,11(1):39.
[6] Motus IY,Bazhenov AV,Massard G.Surgery for huge mediastinal tumors[J].Asian Cardiovasc Thorac Ann,2015,23(7):846-850.
[7] Weissferdt Annikka,Moran Cesar A.Staging of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J].Advances in Anatomic Pathology,2013, 20(1):1-9.
[8] Andrew L Rivard,Robert P Gallegos,James M,et al.A middle mediastinal tumor[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2,28(5):993.
(收稿日期:2015-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