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韻
摘要:地方高校作為傳播和弘揚本土傳統音樂的載體,將本土傳統音樂引入地方高校課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因此本文以平武虎牙藏族民歌為例,闡述筆者對虎牙藏族民歌運用于地方高校課堂的構想。
關鍵詞:地方高校 本土傳統音樂 虎牙藏族民歌
本土傳統音樂不僅是當地音樂文化的真實寫照,還是當地人們生產勞動、風俗習慣、審美情趣的集中體出現,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地域特色。地方高校做為傳播和弘揚本土傳統音樂的重要載體,將本土傳統音樂引入地方高校課堂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一、概述
平武縣位于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綿陽北部,建縣歷史悠久。公元280年西晉武帝滅東吳,以“天下從此太平,永遠休兵罷武”之意,取名平武縣。全縣共轄9鎮12鄉,是有一個多民族的聚集區,有漢、羌、藏、回等多個民族,其中在平武縣東部虎牙鄉一帶,居住著一支神秘而古老的少數民族——虎牙藏族。它的歷史悠久、文化獨特、能歌善舞。歷史上被稱為“木瓜番”“象鼻西番”“象鼻番猓”“羊洞生番”等。據《明史·四川土司》記載:“宣德中,以征松潘……各統兵五百,世守白馬、白草、木瓜番地。”據清代道光年間的《龍安府志》記載:“虎牙關,系羊洞生番出入要隘。”上述資料中記載的木瓜番、羊洞生番就是現在的虎牙藏族。由于虎牙藏族的族源比較復雜,根據筆者的調查研究,認為它是明代“木瓜番”與“松潘”遷徙而來的藏族融合的后裔。
虎牙藏族長期生存在漢、羌、藏三大民族的交匯線上,所以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音樂文化。它的民歌粗獷豪邁、古樸典雅、種類豐富,是虎牙藏族人民在長期勞動實踐中智慧的結晶,也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之一。根據內容和題材的不同,筆者認為虎牙藏族民歌主要有:山歌、牧歌(波聾約柴)、情歌(尼益崔)、酒歌(扎拉窮曲)、經文歌(麻支)、風俗歌等。
二、虎牙藏族民歌引入地方高校課堂若干措施
將虎牙藏族民歌與地方高校課堂結合,對地方高校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形成一個完善、有序的教學體系。為了說明虎牙藏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課堂的實施,茲列舉以下措施:
(一)課程設置
1.修訂課程
地方高校應把虎牙藏族民歌的研究成果,運用到相關專業中。并制定的相應的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開設特色教學課程。第一,在音樂專業中,開設相關的理論課程,增加教學課時。如在《民族民間音樂概述》課程中,適當增加虎牙藏族《波聾約柴》《尼益崔》《扎拉窮曲》等歌種的講授。又如在本科教學中,可開設一學期的《虎牙藏族民歌概述》的專題教學,每周1學時,共17周,17學時。要求學生能夠演唱虎牙藏族代表性民歌,從而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第二,在音樂專業的聲樂專業、音樂教育專業等專業的聲樂課程中,教師應在教學中適當增加虎牙藏族的代表性民歌和創編性民歌進行教學。第三,《視唱練耳》是所有音樂專業的必修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可在音樂專業的《視唱練耳》教學中,適當選取虎牙藏族民歌的典型節奏和曲調進行授課。第四,針對非音樂專業的學生,學校可根據本校的師資力量和專業分布,開設《虎牙藏族民歌鑒賞》這樣的選修課程,供學生選修。從而達到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增加對本土音樂熱愛的教學目的。
2.編寫教材
首先教材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依據,因此教材編寫的好壞最終決定課堂教學的水平;其次本土傳統音樂教材的編寫,還能夠打造高校的特色辦學,優化教學模式,提高學校辦學水平。所以地方高校應與本地的文化館等單位合作,收集整理相關的文字、曲譜、音響等資料。并根據學校專業需要,選定相關的資料整理、匯編,開發本校特色教材——《虎牙藏族民間歌曲教程》。
(二)教學實踐
1.校地結合、聘請民間藝人
地方高校有著非常豐富的本土音樂資源,并且當地的民間藝人都是這些活態音樂的傳承者,他們就是一部活的音樂文化史。因此要更好的開發虎牙藏族民歌課程,地方高校應該加強與當地民間藝術家的合作,給學生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交流空間。首先聘當地民間藝術家走進課堂、為同學們授課、演出,讓同學們能夠更加直觀的、貼切的學習到最地道的虎牙藏族民歌。其次邀請當地民間藝術家走進校園,定期舉虎牙藏族民歌相關的講座,讓同學們更加深入的學習虎牙藏族民歌的內涵和它的文化傳統,從而能更好的傳承民族文化精神。
2.校地合作、建立實踐基地
課堂以外的田野實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以及補充,一部分課堂上無法獲取的知識,可以通過課外的田野調查來補充。同時田野調查能夠讓學生了解到一個相對完整的音樂文化空間。所以地方高校應該加強與虎牙當地的合作,建立田野調查基地,用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首先學校要組織學生深入虎牙當地進行田野調查,并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收集并記錄相關的曲譜、曲調、圖像、文字等一手田野資料。其次收集整理后的田野資料,學校應該聘請相關的專家或專業教師的進行二次創編。創作后的內容,一方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可以反饋成為學生進行校外藝術實踐的素材。
三、虎牙藏族民歌引入地方高校課程的意義
虎牙藏族民歌是綿陽平武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民間歌曲,把這種獨特的音樂藝術引入地方高校,筆者認為具有以下幾點意義:
(一)豐富地方高校課程資源,形成特色辦學品牌
首先我國幅員遼闊,傳統音樂資源豐富。每個地區有著不同的傳統音樂資源、各具特色。這些資源能夠為該地區的高校,開發特色課程提供有利的教學資源。其次長期以來作為我國大部分高校的音樂教育課程,都使用同一本教材,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從而導致教學模式陳舊、教學內容單一。同時很少有學校,關注本土傳統音樂資源,導致了這部分資源閑置,教學課程空缺。因此將本土傳統音樂資源引入地方高校的課堂,不僅能夠豐富地方高校的課程資源、還能夠完善、優化教學資源,有利于地方高校樹立自己的辦學品牌,形成特色辦學。
(二)有利于本土傳統音樂的傳承、保護地方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1989年聯合國的文件指出:“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實際就是指民間傳統音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公告》中指出:“以適當的方式將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學習列入學校的正式課程”。首先地方高校是傳播與傳承本土傳統音樂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重要的載體。因此在地方高校開設本土傳統音樂課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地方傳統音樂的熱愛,增強民族意識,還能開拓與開發地方傳統音樂資源,弘揚地方傳統文化。其次地方高校有著專業的師資力量,能夠為本土非物質文化的保護提供專業的指導,同時地方高校專業的人才培養機制和教育方式,能夠解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斷代的情況,培養傳承人。
綜上所述,將本土傳統音樂引入地方高校的課堂,不僅可以優化高校教學資源,打造特色辦學,還能夠推動和促進本土傳統音樂的傳播與傳承。因此地方高校應該重視本土傳統音樂文化,只有這樣地方高校才會有長遠的發展。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5年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校級課題,項目名稱:本土傳統音樂資源引入地方高校的開發與利用—以平武虎牙藏族民歌為例,項目編號:CWYB201513。
參考文獻:
[1]渠底塔.獨日雄風[M].綿陽:平武縣民族民族宗教事務局,2005.
[2]劉偉.地方曲藝引入高校音樂課堂的模式研究——以平頂山學院音樂系為例[J].音樂創作,2011,(05).
[3]楊永賢.紹興地方戲曲音樂文化引入高校音樂教學的嘗試[J].中國音樂,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