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冠群
摘要:政府的文化工作的組成部分之一是群眾文化,而群眾文化工作在政府和基層群眾之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群眾文化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內容為: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及社區百姓進行文藝活動輔導、文藝活動培訓、組織文藝演出活動及文藝創作,其中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音樂創作也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群眾文化活動,都需要創造良好的音樂元素,而要想使群眾文藝活動具有更好地進步與發展空間,則需要對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音樂創作增添創新的元素,在與時俱進中追求發展,從而為我國文化領域創作出更優秀更使人滿意的群眾文化音樂藝術作品。本文就群眾文化工作的特點,對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現狀作出具體的分析,并對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音樂創作如何在與時俱進中追求發展提出具體的策略。
關鍵詞:群眾文化 音樂創作 創新 發展
群眾文化強調主體為群眾,客體為文化活動,是廣大人民群眾在業余的活動時間里開展及組織的社會文化交流活動之一,具有調節群眾精神心理、宣傳教育文化、使散漫群體團結起來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不斷進步,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相應提高,但同時也在無形間增加了現代人的壓力。而音樂創作活動作為文化活動中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不但可以群眾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放松,而且在愉悅身心的同時也緩解了精神上的壓力。所以推動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音樂創作,使其在與時俱進中不斷發展,是現階段我國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繼續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群眾文化工作的主要特點
群眾文化工作作為我國文化工作領域的重要范疇,因為群眾文化工作的對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復雜性,所以決定了群眾文化工作涉及的范圍廣、層次深,要求的標準也具有全方位和系統化的特點。群眾文化工作具有以下的幾個特點:
第一,廣泛性。群眾文化工作最主要的特點便是廣泛性。主要表現在參與工作人員的廣泛性、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廣泛性及文化種類的廣泛性,所以廣泛性是群眾文化工作的最基本特點。
第二,覆蓋面大。根據群眾文化工作的文化屬性,群眾文化工作與提高性的專業文化工作存在著對立的關系,同時又屬于普及文化的范疇。在這樣的原則下,群眾文化工作的覆蓋面超出了極大的范圍。除此之外,因為考慮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的推廣性及接受性,要求了群眾文化工作的主要針對對象為廣大群眾。
第三,創新性。群眾文化工作主要是為群眾服務的文化工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傳統性的文化活動,但是隨著21世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及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群眾的文化生活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創新與升華,故群眾文化工作也要根據群眾的實際文化生活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
二、現階段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現狀
(一)音樂創作的質量與風格差異顯著
因群眾文化的主體為群眾,群眾文化中的音樂藝術創作者也大多為普通的人民群眾或是音樂創作的業余愛好者,因為不同創作者的音樂專業知識、受教育程度、個人音樂素養及文化素質存在差異,也導致了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音樂創作質量及作品水平差異顯著,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對群眾文化的音樂創作工作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另外,因為我國現階段的群眾文化音樂創作中呈現了較為繁榮的局勢,但能夠真正在廣大的人民群眾間起到號召力的歌曲少之又少,在對這些歌曲進行創作時,音樂創作者不但要耗費相當大的精力與時間,還要為這些歌曲的上市投入一定的財力,故極大部分的歌曲都沾滿了明顯的功利氣息,逐漸脫離了音樂創作本身具有的樂趣和意義。
(二)音樂創作難度較大、具有業余性
因不同音樂創作者個人素質和成長經歷的不同,我國現階段很多群眾文化的音樂創作者因為各方面的原因都沒有接受過正規及專業的音樂創作訓練,其在進行音樂創作時大部分都以平常工作及業余生活為創作素材,再經過一定的藝術加工后,才形成了音樂作品。除此之外,因為大部分群眾文化音樂創作者的創作時間不穩定,基本上都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促使了音樂創作上存在了較大的難度且和專業的音樂創作者進行對比,其音樂的專業性不足,具有明顯的業余性。
三、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音樂創作如何創新與發展的具體策略
(一)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我國目前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情況來看,大部分的各地區政府都沒有足夠重視當地的群眾文化工作,在這方面投入的資金非常有限,且沒有給予必要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基金。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了大部分地區的文化館及藝術館沒有真正發揮出其具有的效能,也在最大程度上影響了音樂創作和其他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發展。這就要求了各地政府及相關文化部門要加強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著力打造文化館和藝術館的建設工作,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和建設基金,解決群眾文化基礎設置中資金短缺的問題,并讓相關的文化部門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時有足夠的經濟保障,也能夠在音樂創作或者其他藝術的創造工作方面給予有效的物質支持。通過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做法,能夠為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吸引更加優秀的人才,為音樂創作在與時俱進中追求發展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建設與完善獎勵機制、激發創作熱情與才能
為群眾文化音樂創作者建設與完善獎勵機制,對創作出優秀與創新音樂作品的創作者給予不同程度上的物質獎勵及精神獎勵,不但是對其個人價值的肯定,而且能夠最大程度上激發出其對于音樂創作的熱情和才能,故要求各地政府及文化部門建立并不斷完善群眾文化工作中的獎勵機制,讓更多的人民群眾與藝術工作者都能夠對音樂創作產生興趣,如將薪酬獎金與音樂創作者的音樂作品質量掛鉤,或者將音樂創作的物質獎勵提高,這樣的方式能夠讓音樂創作者感受到音樂與物質上帶來的雙重享受與滿足。除此之外,政府還應時刻號召群眾文化工作的音樂創作者不斷進行音樂創作模式的改革與創新,適當增添時尚化與國際化的元素,有助于讓更多的現代年輕人認可及喜愛。
(三)提高音樂創作者的音樂素養及團隊合作意識
因我國現階段很多地區文化機構內部員工的老齡化現象非常嚴重,綜合素養不高,對于音樂創作也缺少一定的專業性,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群眾文化的發展與創新。故在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過程中,第一,要不斷提高音樂創作者的音樂素養,將作品質量視為音樂創作工作的中心與重點。第二,要加強培養音樂創作者的團隊合作意識,并加強音樂創作團隊內部成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其在提升個人能力的同時推動整個團隊的發展,從整體上提高群眾文化音樂創作者的綜合素質。這樣的做法,有利于開拓音樂創作者的視野,增加音樂創作的素材,也能夠為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工作在與時俱進中追求發展之路做好鋪墊。
四、結語
總而言之,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音樂創作,不但能夠有效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充實其業余生活,而且成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本文就群眾文化工作的主要特點,對現階段群眾文化音樂創作的現狀作出分析,針對音樂創作的質量與風格差異顯著;音樂創作難度較大、具有業余性等問題,對群眾文化工作中的音樂創作如何創新與發展提出了具體策略,即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與完善獎勵機制、激發創作熱情與才能;提高音樂創作者的音樂素養及團隊合作意識。以此來不斷促進群眾文化音樂創作工作的蓬勃發展,為我國群眾文化走向創新與發展之路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馮長春,馮春玲.豪情壯志的音樂年代——“大躍進”時期的音樂文化[J].音樂研究,2012,(03).
[2]馮長春.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新中國初期音樂創作的美學原則[J].音樂研究,2012,(06).
[3]居其宏,智艷,戈曉毅,滿新穎.關于我國西南、東北、上海地區國有文藝院團歌劇音樂劇創作與存在問題的調研報告[J].藝術百家,2011,(05).
[4]何曉兵.中國傳統音樂在群文音樂創作中的傳承與發展——以第十五屆“群星獎”音樂類獲獎作品為案例[J].中國音樂,2011,(04).
[5]王寧.民辦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體系建設初探——以西安翻譯學院為例[J].新西部(理論版),2015,(24).
[6]楊和平.20世紀中國音樂美學現代部分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